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NO.01
賴特 橡樹園之家
Frank Lloyd Wright Home and Studio
Oak Park, ILLinois

與柯布、密斯、格羅皮烏斯並稱現代建築四大師的賴特,開創聲名遠播的「草原學派」,創作出流水別墅、古根海姆博物館等曠世傑作。

儘管賴特被世人津津樂道的作品數不勝數,但位於芝加哥橡樹園的賴特私宅及工作室,始終無法繞過。

1889年,22歲的賴特向僱主沙利文借貸5000美元,買下基地原有小屋產權用以修建私宅。此後和妻子及6個孩子居住、生活、工作了20年。
據估算,居住的20年間,賴特平均每半年就進行一次改造,記錄自己對居住空間的探索和思考過程。

賴特對居住環境有近乎偏執的要求。每到一處,總要先把居所弄得足夠舒適,才能安頓自我,開始工作。


作為生活的設計師和生活方式提供者,他關注時代精神的物質表達,從生活環境入手革新建築內涵,使空間設計成為關於「人」的學問。

橡樹園私宅強調幾何形式、自然材料以及與環境和土地的連線,預示著賴特此後建築哲學的開端。

室內,賴特避開維多利亞時代公共空間的等級制度,而將家庭生活置於核心;圍繞壁爐分佈起居室、書房和餐廳,體現解放空間的願望。
入口、起居室和餐廳連通,採用區域性隔斷和滑動牆板保證流動感。


賴特設計了私宅裡的所有東西,從照明和機械系統,再到傢俱和裝飾藝術。空間中木材紋理保持自然狀態,展現出對材料真實性的追求。


高背餐椅在私宅首次出現,併成為賴特的代表性的設計和標誌。他認為聚餐中,高背靠椅可以形成一圈屏障,可見家庭宗教觀的影響。

1895年新增的餐廳和筒形拱頂遊戲室,清晰地揭示了賴特擁抱簡約的設計傾向,窗戶設計成連續採光帶,以增強空間整體感和亮度。

他還在壁爐上方設計了取自神話故事《漁夫與魔鬼》的壁畫,抽象和風格化的直線裝飾和圖案,他認為直線圖案更乾淨、更具現代感。

1898年賴特再次擴建,新增四個房間作為此後工作室。14名員工在兩層高的八角形繪圖室工作,旁邊是私人辦公室、圖書館和接待大廳。


私宅圖書室和工作室接待廳
橡樹園工作室時期,是賴特職業生涯中極其多產的時期。此間,他開創了第一個真正的美國風格 —— 草原學派,並完成一生近半數作品。
如今,賴特橡樹園私宅作為國家歷史地標,保留在1909年的狀態。

NO.02
格羅皮烏斯私宅
Gropius House
Lincoln, Massachuttes

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的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不僅是現代建築學派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也是現代設計學校先驅「包豪斯」的創辦人。

格羅皮烏斯私宅,融合傳統新英格蘭審美與包豪斯現代風格。作為當時美國第一棟標誌「國際風格」的住宅作品,一建成即引起轟動。

建築佈局將功能空間高度整合,所有廁所和衛浴,都置於住宅東北角,其他生活空間根據使用特性,分置於合適的位置,流暢而舒適。



住宅南側裝有遮陽簾的觀景門廊,大面玻璃將周圍的自然景色帶進室內。二層設定帶遮陽板的露臺,透過鋼製圓樓梯可直達北側花園。



內部格局開放,水平長窗和玻璃幕牆,帶給這棟住宅典型的現代主義氣質,也讓光線盡情灑入室內。


與外部相似,室內是黑白與大地色系的極簡色調,點綴輕微的紅色。室內傢俱,包括布勞耶設計的著名鋼管椅,都具有典型包豪斯風格。


格羅皮烏斯私宅作為地域精神與當代設計的融合,功能流暢、尺度宜人且具有材料和構造美學品質,完美融入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NO.03
菲利浦 • 約翰遜 玻璃屋
Philip Johnson Glass House
New Canaan, Connecticut

建築界奧斯卡普利茲克獎,1979年第一頂桂冠由菲利普 • 約翰遜摘得。
佔地19萬平米的約翰遜莊園,是建築師為自己設計的假日居所。從20世紀中葉直至去世,他共在莊園之中完成14件構築物,如同建築日記,完美反映各時期的建築理念。

莊園概念源自法國畫家普桑名作《福西昂的葬禮》,畫中高低起伏的丘陵、池塘和石牆都與莊園景觀對應,這幅畫作就置於客廳畫架。

莊園最早也是著名的建築,是建於1949年的「玻璃屋」,約翰遜生前曾在這裡居住超過半個世紀。

建築只有一層,磚、玻璃和鋼構成的開放空間古典對稱,四面通透。透明玻璃讓周圍林木和空間內景層疊並置,創造出系列生動的倒影。


玻璃屋的內部展露無疑,唯一封閉的空間,是圓筒狀直通屋頂的磚石構造,浴廁和火爐均包含其中。
室內除了浴室的弧形牆面,沒有任何牆體。只用低矮的櫥櫃和書架作為分隔,透過傢俱擺設定義空間。

屋內大部分傢俱和裝飾,來自另一位建築大師,提出著名的「少既是多」理論的密斯範德羅,為約翰遜在紐約公寓,所做的傢俱設計。


日復一日,陽光透過四面的透明玻璃,盡情傾灑在室內的每存空間,窗外望去,滿眼的璀璨綠意,彷彿建築生來就是環境的組成部分。


這座玻璃屋既借鑑了密斯著名的玻璃盒子 —— 範斯沃斯住宅,又少了嚴苛的理性控制,通透的空間彷彿被景觀環繞的亭子,優雅而古典。


NO.04
弗蘭克• 蓋裡私宅
Gehry Residence
Santa Monica,California

私宅就像鏡子,能從各層面反映出設計者的理念,後現代建築大師弗蘭克 • 蓋裡私宅,就是其中典型。

這位當代最著名的解構建築大師,以奇特不規則曲線造型和雕塑般的建築而著稱,曾獲得普利策克獎。

1977年,蓋裡買下建於1920年的荷蘭殖民風格小屋,此後歷經多次改建,如同生活的日記,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生活變遷而不斷變化。

改建中,蓋裡首先選擇維持舊宅基本形態,將新加的廚房、餐廳等功能空間圍繞舊宅佈置,東北向新增的住宅入口,也被賦予全新風貌。


蓋裡私宅西、南、東、北立面
新增建築元素與舊宅大不相同。蓋裡使用大量廉價工業材料如鋼管、網眼圍欄、膠合木板或平鍍鋅鋼板,來呈現自己極富表現力的改建。


特別的是,蓋裡採用形式上與舊建築完全對立的策略。垂直向度上,木構架的玻璃體以特定角度插入餐廳,附著在原本的房屋結構之上。

擴建部分作為半室外空間,與現有區域形成鮮明對比,明亮而休閒,同時模糊了室內外空間的界限。

改建如同原有建築中爆出的立體組合,不僅反映出蓋裡的設計哲學,也看到生活環境帶給他的靈感;既有無奈的妥協,也有激進的創新。
這個徹底顛覆了傳統住宅形式的實驗性建築,即使在如今看來,其創意和先鋒氣息,依舊影響深遠。


NO.05
尼邁耶 獨木舟之家
Oscar Niemeyer,Casa das Canoas

巴西現代建築大師,混凝土藝術家奧斯卡 • 尼邁耶設計的獨木舟之家,有著尼邁耶一貫的自然和曲線,卻少了一份張揚,多了一分可愛。

住宅借鑑了現代建築經典的透明性,同時利用混凝土的靈活性,創造出建築與自然互動的有機形式,被譽為「巴西現代建築的標杆」。


建築由兩層樓組成,圍繞一塊巨大的花崗岩岩石,頂部則是由金屬管柱支撐的蜿蜒白色混凝土平板,強化了立面玻璃幕牆的流動感。
入口層幾乎透明,玻璃與曲面牆互動連線,使建築無限消隱於自然。


除了豐盛茂密的植物環繞,巨石更是從外部直接穿入住宅,既作為泳池與建築的連線,亦是內部樓梯的依附點,完美整合室內外空間。


私人區域皆置於半地下樓層,公共社交和生活區則位於上層,被賦予絕對自由的可塑性與透明度。

住宅內部空間由尼邁和女兒共同設計,滿目皆是自然材質和靈動的原始曲線,充滿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
窗外滿目皆是蔥綠茂密的亞熱帶植被,自然環境與設計彼此交融。



獨木舟之家並非傳統意義的住宅,很多功能如烹飪、洗浴等都被邊緣化。也許它的存在並不關舒適,而是促使我們思考家的內涵與意義。


NO.06
阿爾瓦 • 阿爾託私宅
The Aalto House
Munkkiniemi, Helsinki

芬蘭建築師阿爾瓦 • 阿爾託,為世紀初「現代建築」的生硬外表,注入前所未有的溫馨舒適,被譽為「讓現代主義軟著陸」的建築大師。

阿爾託曾說過:「建造一座宏大的歌劇院或城市中心,也遠比建造一棟私人住宅要容易得多。」
他位於赫爾辛基的私宅,將住宅和辦公室結合。深色體塊是生活區,覆以細長的深色木條;而白色則是工作區,覆以稀石灰粉刷的磚牆。

為保證隱私和安全,臨街的建築立面簡單而封閉,花園立面則開敞而自由。建築和植被彼此交織呼應,在石牆和景觀映襯下,低調溫暖。


自然材料的使用,軟化了現代建築的生硬表達,空間也成為阿爾託進行各種結構和材料實驗的基地。

光線、空間及露臺朝向都經過悉心的考量:所有生活區域皆朝南面向花園,二層臥室和起居廳則朝向東面開窗,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為了營造家庭氣氛,室內充滿溫暖感的材質:木、磚、石、纖維織物等,豐富質感的同時,也透過使用、風化和侵蝕痕跡,強化「時間」賦予建築和空間的獨特韻味。


空間的每個角落和細節,都兼顧功能和感官,既優雅得體又溫馨舒適,充分體現出阿爾托夫婦在日常生活中,對品質和功能的理解。


空間氛圍舒適親密,客廳和餐廳的窗戶可以欣賞花園全景,創造內外之間的連續性。樹葉纏繞在外部棚架上,光和色的混合讓空間生動而活潑。


餐廳、客廳和工作室設計成通透的連續空間,但工作室地板比其他房間高45釐米,用滑動木門隔開。


如今,私宅由阿爾託基金會負責運營,作為家庭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正是從這座私宅開始,阿爾託逐漸脫離理性主義:平屋頂、金屬窗框、抽象白牆等冷酷的語言,逐漸形成多層級感官的豐富建築表達。
也是從這座私宅開始,現代建築真正開始關注「生活」本身,呈現出更為複雜的需求和溫暖的表情。


六位建築大師的私宅,充分展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和生活品質的追求。
告訴我們:真正意義上的「豪宅」並非在於奢華的材料和宏偉的外觀,更在於與自然的互動、空間的舒適度,以及生活氛圍的精心營造。
如果一個家,能與自然和諧相處、讓心靈寧靜踏實,讓居住者感覺溫暖和歸屬,就是真正的「豪宅」。

Reference

| 希伯來書:3:4 |

© Copyright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真正精緻的生活
就是少一些講究,多一些講究
瑪緹奈 • 香水級家居香氛(經典款)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