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正計劃辭去效率部職務。”

(圖片來自:央視財經)
是的,你沒看錯。這位曾經意氣風發要“重塑政府效率”的超級CEO,在上任3個月後,就傳出要離職的訊息。
而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人在第一時間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都表示:不驚訝。
因為馬斯克的處境,似乎真的不太妙。
自從今年1月上任之後,馬斯克就開始嚴格執行“聯邦政府百日維新計劃”,包括但不限於要求各部門,限期拿出削減15%預算的方案,讓政府僱員發週報等等舉措。
他還針對DEI部門(主導女權、跨性別、政治正確活動)、國際開發署(據傳在全球培植反政府勢力)等等部門,發起了裁撤。
一句話總結:效率第一,政治正確先靠邊站。

(馬斯克公佈美國社保統計資料,百歲以上老人超2000萬,甚至有人360歲)
但是,這也帶來了原有體系的反撲。
成千上萬的聯邦僱員,高舉“馬斯克滾出華盛頓”的標語,走上街頭。
而在3月初的白宮內閣會議上,馬斯克更是與國務卿馬克·魯比奧爆發爭執。馬斯克嘲諷魯比奧,在國務院一個人都沒裁。魯比奧當場反擊,我已經讓很多人自願離職了,難道為了湊數,我還得先把人招回來再裁嗎?
白宮內部氣氛,變得極度緊張。
特朗普也沒了辦法,只好出面調整策略。從力挺馬斯克“誰不滿就炒誰”式裁員,到了更精細的“手術刀”模式。
未來各部門的部長將負責裁員事宜,馬斯克團隊,僅提供建議。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政治領域不順利。商業領域呢?也不好。
特斯拉股價一度暴跌35%,抹去了特朗普勝選後的大部分漲幅。
歐洲市場,尤為慘烈。有資料顯示:特斯拉2月在歐盟、英國市場的新車註冊量同比暴跌40%。
而且,從2月下旬開始,一場名為“打倒特斯拉”的全球抗議活動爆發。近200處特斯拉展廳,成為了抗議目標。有人在展車上噴塗反馬斯克口號,更有極端分子打砸充電站。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諷刺馬斯克納粹傾向)
有車主甚至貼出“請別砸我的車,我是在馬斯克發瘋前買的”的告示。
你們別打我。我之前也不知道他是這種人。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公司內部,也問題重重。據報道,特斯拉董事會對馬斯克“分心政治”極為不滿,其“去馬斯克化”正成為內部熱議話題。要不,你乾脆別幹CEO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斯克宣佈辭職,似乎再合理不過。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試著搜尋了一些資料,發現了一些大家沒注意到的細節。
馬斯克的“效率部部長”身份,本就有明確期限。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職當天,就宣佈馬斯克掛帥政府效率委員會。但其實,按照路透社的說法,政府效率部,並非政府部門,幾乎沒有任何進行機構改革的權力。
也就是說,“效率部”,實際是一個臨時諮詢機構。名字,也和馬斯克鍾愛的狗狗幣諧音(DOGE)。
半真實、半戲謔。
而馬斯克,雖然明面上叫總統高階顧問,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特別政府僱員(SGE),沒有編制。
按照美國法規,SGE的每年任期,不得超過130天。因此,馬斯克的“效率部部長”任期,理論上,5月底也就結束了。
所以,與其說馬斯克“計劃兩個月之後辭職”,不如說他只是按原計劃完成任期。
怪不得,馬斯克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效率部的最後一步,是自我刪除。這句話既符合馬斯克一貫的幽默,也暗示了機構的短暫性質。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那問題,就又來了。
當馬斯克的特別僱員身份,真的到期之後,他真的會回到特斯拉,安心做他的CEO嗎?
在政府,馬斯克不過是特朗普的顧問,受制於複雜的官僚體系,隔三岔五被人陰陽怪氣,想做點什麼都有人下絆子。在企業,他是掌舵人,擁有近乎完全的決策權。
而且,透過推動特斯拉新品、他可以讓公眾重新聚焦於他的創新成就,狠狠地修復個人形象。這也有利於股東利益。因他迴歸,投資者可能會重拾信心,股價迎來回升,個人財富也將隨之增長。
然而,真的會這樣嗎?
馬斯克真的要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帶著他在政治領域的壯志未酬,“灰溜溜”地回去繼續造電動車嗎?
我有一個看法。而如果你和我一樣,瞭解了馬斯克的來時路,也許你會和我有一樣的看法:
不一定。
早在PayPal時期,馬斯克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錢,早已很難激勵馬斯克。
後來,他創辦的所有公司,特斯拉、SpaceX、Neuralink,都很難說是單純為了盈利,更像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理想。
這個理想,叫做:星辰大海。
我特別推薦你去看一個馬斯克2016年的演講,名字叫《Making Humans a Multi-planetary Species》。
中文翻譯,讀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
讓人類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多星球物種的意思,就是:人類未來,或許不僅僅只生存在地球,甚至不只是火星,還生存在很多很多星球上。
這麼大一個目標,該怎麼實現呢?馬斯克把這個目標,拆成了一個非常具體的任務:把100萬人送到火星上居住。再進一步拆解,就是:能把人送到火星,人在火星能居住。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我特別喜歡的一位得到老師,張瀟雨老師,就曾經做過盤點。
你看,他希望人在火星上,可以利用能源。所以,他創辦了SolarCity,搞定太陽能。
接著呢?他還希望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所以,他創立了SpaceX,把人運到火星,順利著陸。還有,在火星上,大家最好能順利通行各個區域。所以,他創辦了The Boring Company,主打挖呀挖呀挖,挖隧道。
最後,他希望在火星上,大家的通訊能保持正常,所以創辦了Starlink。在火星上,燃油車無法工作,所以只好用電動車,特斯拉也有了自己的使命……
看似分散的業務,實際上都指向同一個終極目標:星辰大海。
激勵馬斯克的,早已不是財富本身,而是:夢想。
所以我斗膽認為,馬斯克不會滿足於安心做一個企業CEO。
無論這個身份本身,有多麼成功。
他想做的,大概更多。比如,一個聽起來就非常中二的定位:人類文明程序的推動者。
這個位置的人,試圖解決的問題,都是關乎人類存續的重大挑戰,如氣候變化、太空探索、人工智慧安全等。
這就像一個千層餅。第一層,叫商業領袖。專注公司經營、產品創新和股東回報。第二層,叫做政商領袖。橫跨商業和政治兩界,不僅經營企業,還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和社會議題討論。第三層,就大概是:人類文明程序的推動者。
馬斯克從第一層級起步,目前正處於第二層級。現在,他遇到了一些危機,似乎正試圖從第二層,回到第一層。
但我覺得,他的目標,從來都是第三層。
好了。這件事,基本上就盤完了。但是,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不由得浮現在我心裡。
為什麼馬斯克的一舉一動,總是能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部分原因,當然來自於他的超級富豪身份和商業成就。但或許,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馬斯克這三個字本身,就代表了許多。
在這個被柴米油鹽、房貸車貸所困的時代,大多數人的理想和激情,往往被現實生活掩埋。我們有太多未完成的夢想,卻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資源去追求。
而馬斯克,恰恰就成為了很多人心裡那個,“替我去理想”的人。就像是抖音旅行影片裡,那些“替我去自由”的彈幕一樣。
不過,這個世界,雖然需要馬斯克這樣的探路者,但更需要,千千萬萬個堅守夢想的普通人。
因為文明的進步,從來都是由無數個微小但堅定的腳步,串聯而成。
所以,向前走吧。
但或許,不必那麼著急。
P.S.
在人工智慧的領域裡,每天都在發生著大量的變化。
這種劇烈的變化,也讓很多人感受到了迷茫和焦慮。
這麼多的工具,我到底該用哪個? 我是不是應該找個地方,專門去學一學? 都說要擁抱人工智慧,但到底要怎麼擁抱? 浪潮之下,企業又該如何適應、調整,甚至轉型? ……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慧是未來。卻不知道,該如何擁抱這個未來。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機會。卻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錯過機會。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式推出了,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你所關心的,有關人工智慧的問題,為你呈上一部“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商業大片”,幫助你理解正在發生的劇變,找到未來的潛在機會。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現在,請允許我誠摯地邀請你,共赴這部商業大片。
點選下方購票連結,就可以瞭解到更加詳細的票務資訊。現在搶先購買,或是組團前來,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鳥價”。
我相信,真實的商業世界,就像電影一樣精彩。不。真實的商業世界,比電影更加精彩。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
馬斯克罕見承認:政府效率部團隊犯過錯!他給出“1萬億美元”大目標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3-29/doc-inerhrnv0598230.shtml
-
突然!特朗普、馬斯克,大變局!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zqgd/2025-04-01/doc-inerscvn2914943.shtml
-
魯比奧與馬斯克激烈衝突,突顯國務卿邊緣化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11A0723500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景九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56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