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43歲無證亞裔擔心被驅逐!曾拿到綠卡但被剝奪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南加新聞集團3月29日報道 當Duc年少時在洛杉磯唐人街的巷弄裡接過幫派分子遞來的鈔票時,他從未想到這些過往會讓自己失去一切。
報道截圖
這位上世紀80年代以嬰兒身份隨越南難民父母來美的男子,始終視美國為故土。但在因毒品重罪服刑後,他的綠卡被撤銷,並發現自己如今面臨被遣返至素未謀面的“祖國”越南。
要求使用化名的Duc說道:“我不知道他們能這樣做,早知如此我會拼命抗爭。”
這場長期聚焦美墨邊境的無證移民之爭,正在亞裔社群引發鮮被關注的震盪。在這個社群,無證身份往往帶有深刻文化汙名。
據《亞太美國法律期刊》記載,川普首個任期內東南亞移民遣返案例激增。隨著其再度執政,加之聯邦移民政策整體趨嚴,恐慌情緒正在蔓延。
無黨派移民研究機構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資料顯示,約26.1萬無證亞裔生活在南加州洛杉磯、橙縣、河濱、聖貝納迪諾和聖地亞哥五縣,他們成為居民的路徑各異——從數十年前抵美的難民到簽證逾期滯留者。
1981年出生於菲律賓難民營的Duc,三個月大時隨躲避紅色高棉的父母來到洛杉磯。在80-90年代幫派橫行的唐人街長大,“那些人有鈔票、馬子和跑車”的誘惑,讓經濟困頓的他在二十多歲時走上販毒道路。
儘管2020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報告證實,移民犯罪率比本土出生者低60%,但Duc仍在2008年因聯邦毒品指控入獄。2011年出獄時,他才知道自己的綠卡被登出了。
根據1996年《無證移民改革和移民責任法》規定,綠卡持有者犯下特定犯罪,刑滿後仍面臨遣返,即便在美生活數十年。
截至去年11月,美國移民海關執法局記錄顯示,全美有8,675名越南公民面臨最終遞解令。橙縣越南裔民權組織VietRise主席Tracy La指出:“1995年前來美者原本受2008年美越諒解備忘錄保護,但2020年修訂案廢除了這道護身符。”
佩珀代因大學移民法教授Jennifer Koh強調,類似Duc的案例比比皆是,“許多幼年來美的難民,在服完刑期後遭遇二次懲罰”。
恐懼正在重塑整個群體的生存方式。
非營利組織“亞太裔社群聯盟”政策主管Nikki Oei描述道:“人們害怕去看醫生,不敢送孩子上學,甚至不敢去工作,他們生活在持續的擔憂中。”
Nikki有許多無證客戶,她指出,許多無證亞洲人因為文化恥辱和社會壓力避免尋求幫助。這些壓力包括要符合模範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

她說:“如果他們是無證身份,或者移民身份非常不穩定,他們會盡一切努力確保別人不知道,不僅因為他們想符合公眾的敘事,而且在我們的文化中也有很多自豪感,維持‘我和其他任何人一樣是一個好公民’的形象,任何可能質疑這一點的事情都是羞恥的。”
Ahri法律援助中心的韓裔律師Jenny Seon見證著類似困境,她主要為韓國人服務,韓國人是最大的無證移民群體之一,也是DACA(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計劃)的主要受益來源。
有些悲劇源於系統性漏洞。Jenny經手的案例中,數萬名韓裔被收養者因養父母未完成入籍手續淪為“黑戶”;Nikki曾協助的菲律賓勞工,直到申請社會福利時才驚覺僱主早已放任其工作簽證失效。這些被動陷入非法身份的群體,正成為政策收緊中最脆弱的犧牲品。
隨著川普重返白宮,Duc這樣的案例可能激增。越南裔維權組織VietRise透露,今年二月已有越南裔父親在例行移民檢查中被羈押。
Duc雖已洗心革面贍養父母、撫養五歲幼女,但全家人中唯獨他保留的非公民身份,如同懸頂之劍。這位在美生活43年的男子苦澀道:“從沒人警告年少犯罪會招致遣返,如今孩子們可能失去父親。”
洛杉磯最值得關注的兩個微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