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如果一個人突然努力工作,業餘時間開始學習,不再參加社交活動,那麼,身邊的人不僅不會幫他,還會拉他下來,原因就一個!

作者:枳為橙 
來源:讀書369(ID:dushu369com)

最殘忍的社會現實:
愚者拆臺,智者築臺

不久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帖子:
網友表示,過年期間,她在朋友圈分享了近照,一位親戚特意發信息來問:你怎麼瘦了那麼多,是減肥了嗎?
她耐心解釋,覺得之前太胖不健康,所以想改變一下自己,去年開始一直在運動。
結果對方聽後連發多條資訊勸她:
“變化這麼明顯,你肯定是抽脂了吧,或者過度節食了,你這就是在搞垮身體,可別再減肥了,而且你瘦下來也沒以前好看…..”
質疑許久後,親戚接著又指責她,人不能老是不合群,要多融入圈子聚會,要學會享受生活,想吃啥就吃啥,沒必要活得那麼費勁。
那一刻,網友突然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好,身邊會有一些人,在你取得成就時,想盡一切辦法給你添堵,甚至試圖把你拉回到原來的位置。
這條帖子在網上流傳後,許多人直呼深有共鳴,有人在評論區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曾經有段時間,計劃再提升下職稱等級,讓事業更上一層樓,於是平時工作更加認真,閒暇時間都專心在家看書,為此推掉了許多飯局。
結果有同事得知此事後,就給她打電話,言語間都是在潑冷水,告訴她現在做的都是無用功,職稱晉升了也沒啥用,後來還背地裡搞小動作造謠稱她走後門。
羅翔教授講到的一個觀點,說透了這類現象背後的現實原因:
“嫉妒一般都會發生在熟人之間,甚至是對自己看似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閨蜜,甚至對自己的親人也會產生嫉妒情緒。”
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當你突然積極進取、開始懂得自律,生活逐漸走向上坡路的時候,總有一些平日看似親密的朋友、親戚、同事等斥責你不合群。
甚至有的“閒人”還會因此想盡辦法拆臺,拉你下來,擔心你越升越高。
而這就是人性中,不可忽視的殘忍真相:很多人能夠熱烈祝賀陌生人的成功,但通常容不得身邊人比自己好。
就像有句老話說的那樣:“乞丐不會嫉妒富翁,但會嫉妒比他要到更多錢的乞丐。”
對於思想貧瘠的人而言,身邊人的成就、光芒、歡笑,都會成為刺傷他的利刃。
看到別人生活富足,就眼紅;聽到別人步步高昇,就嫉妒;得知別人家庭幸福,就難受,於是就會造成“愚者拆臺”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人,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不入局,專注自身,別讓對方打亂你的節奏。
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通常都懂得築起自己的高臺,遠離喧囂,默默修行,收斂鋒芒,沉澱自己。
事成之前不聲張,事成之後不炫耀,不僅可以避免受到他人的言語影響,還是一種保全自己的大智慧。
人的心智成熟了,凡事就不會再爭個高低,而是收穫了“藏”的秘訣,懂得悶聲走好眼前的路。

最高明的人際法則:
閒話不理、閒事不管、閒人不交

自媒體博主@馮大眼分享過一段親身經歷,令我感觸頗深:
自從成為博主、收穫一定人氣後,在朋友同學眼裡,她就變成了一個不接電話、不回微信的爛人。
馮大眼曾經有個關係要好的朋友,後來因為種種緣由,漸漸淡了聯絡。
前段時間,這個朋友刷到了她釋出的影片,就約她見面聊一聊。
見面後她才知道,這個老朋友在各個公司兜兜轉轉做主播,可時間一天天過去,事業上卻沒有半分起色,每天看直播的人寥寥無幾。
在看到馮大眼的高贊影片以及不錯的粉絲數後,對方就特意找她,想請教運作方式。
而她得知對方的境遇後,也毫無保留地告知了對方做每個影片的流程。
聊了幾個小時,馮大眼掏心掏肺分享經驗,可那個朋友卻覺得:“我們同樣在做這個事情,你能成功,不過是因為臉皮厚。”
幾天後,對方又找她一起直播,馮大眼因為不太熟悉直播的流程,於是拒絕了。
沒曾想過年期間的同學聚會上,她就聽到了一些關於自己不好的傳聞。
經此一事後,她突然想明白了:花心思維護這些沒有意義的關係,想盡辦法去跟別人解釋自己,都是在做無用功。
即使身邊人對自己評價很高,也不能證明什麼,沒必要耗損自己去維持任何人情往來。
與其滿心期待旁人的認可,不如靜下心來專注於打磨自身,學習,向上,成為更好地自己。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羅翔在訪談中說過的一句話,或許正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真正的優秀,不是來自於外在的認可,而是內心的充盈。”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安之若素、泰然自若,就能減少對周圍人和事物的過度在意,保持自己的節奏和步調,鬆弛的過好這一生。
人活一輩子就是這樣,你在乎的越多,就越容易被瑣事困住。
見過日常中,不少人無論做出什麼成就,最看重的,就是身邊人怎麼看,別人怎麼評價。
如果旁人的評價充斥著詆譭或批評,自己的負面情緒也會隨之產生,整個人陷入鬱鬱寡歡中。
心態不夠穩定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從而打亂自己的節奏,不知如何是好。
核心強大的人,早已修煉好了遮蔽力。
旁人的閒言碎語,不會過多理會;跟自己無關的閒事,不必置身其中;整日搬弄是非的閒人,更是無需深交。
看過一個很深刻的觀點:永遠不要回應他人向你投射的惡意。
如果總是把那些閒話、閒事、閒人放在心上,反覆咀嚼別人說過的話,就是在給別人插手你生活的機會,也會讓情緒進入死迴圈。
唯有修煉一顆平靜的心,不糾纏、不回應、不自證,才能穩步向前,把日子越過越好。

最頂級的處世態度:
逢人藏住事,遇事沉住氣,處世守住心

主持人大冰在一次直播中講到: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願意為你高興的人,不會有幾個。
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太希望和自己平行的人,不論是年齡平行,還是社會位置平行。
甚至同樣住一個小區,或者同樣一個班畢業的,都不太希望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人生中見過的複雜人性多了,生命裡經歷的人來人往多了,就會清楚地知道這段話有多麼現實直觀。
可即便如此,你也永遠無法要求別人怎麼做,更沒辦法左右別人的內心,畢竟,這本就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於自身而言,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增強識人的技巧,提升處世的智慧。
前行路上,務必懂得:不陷入旁人眼光中,不掉入自證陷阱中,也不會被身邊人的一句話影響原本的決定和步調。
人到中年,最頂級的處世態度,其實就是時刻謹記這3句話:
(1)逢人藏住事:
剛認識的人,別急著說心裡話。與人交往,感到三觀合拍,覺得德行靠譜,再考慮是否要深交。
遇到愛傳八卦的親戚、朋友等,可以多聊養生食譜、廣場舞新動作,少提自家買房、升職這些敏感話題,要知道言多必失。‌‌
在人前少聊真實的經濟情況,少談自家的家庭矛盾,有的話不知該不該說時,就不必再說,切記交淺言深,謹記沉默是金。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2)遇事沉住氣:
不管遇到的事情大小,無論眼前的問題深淺,先控制好情緒,再解決眼前的一切。
人生路上,萬事別太心急,更不要慌張,等待時間,穩住心神,諸事皆有所成。
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兜得住火、沉得住氣,凡事處變不驚,終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正如古訓中所寫:“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3)處世守住心:
過日子應當像老樹紮根一般,明確自己的底線,堅定向上的目標,不人云亦云,永遠守住自己的核心。
適當遮蔽朋友圈帶來的焦慮,每天設定30分鐘“非必要不刷社交平臺”時段,減少攀比焦慮和外界干擾。
時刻‌保持清醒,懂得“攢夠本事再翻身”的道理。
在無常的人生路上,無愧於心,深耕自己,生活自然會蒸蒸日上。
很喜歡餘秋雨在《山居筆記》中寫的那段話:
“成熟是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
一種不理會喧囂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並不陡峭的高度。”
從現在開始,關好身後的門,做好眼前的事。
把日子調整成靜音模式,遠離了喧囂,終會在自己的節奏裡,安穩地走完人生每一程。
點亮文末“愛心”,與朋友們共勉。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絡讀書3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