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賣房妲己”和36名男朋友的醜聞,全網熱議:真相沒想象的那麼簡單

近期,一則關於深圳 “賣房妲己” 的事件在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這一事件不僅涉及個人情感糾葛,更牽扯到房地產銷售背後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帶,而隨著事件的發酵,其真相也遠比最初想象的更為複雜。
事件的核心人物劉佳,透過各類交友軟體頻繁結識男性。她精心打造了一個 “溫柔賢惠、勤儉持家” 的完美女友人設。
在與男方交往過程中,她拒絕昂貴禮物,主動選擇平價餐廳約會,這種反常規的做法迅速贏得了眾多男性的好感與信任,讓他們認定劉佳是理想的結婚物件。
在與男方建立起親密關係後,劉佳便以 “結婚需要安全感” 等理由,開始誘導男方買房。
她將目標鎖定在惠州仲愷高新區的部分樓盤,聲稱這些樓盤價效比超高,且承諾婚後會與男方一起償還房貸。在她的遊說下,不少男性心動不已。
為了進一步降低男方的警惕,劉佳甚至主動提出支付3萬元首付,這一行為讓男方們更加深信她的誠意。
然而,當購房合同簽訂完成後,劉佳便如同人間蒸發一般,迅速切斷與男方的所有聯絡。
而戲劇性的是,其中一名受害者阿姚在業主群中吐槽自己 “女友失蹤” 的遭遇時,竟意外發現小區內還有36名男性有著幾乎相同的經歷,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們的 “前女友” 都叫劉佳,且所購買的房子都來自劉佳推薦的同一樓盤,甚至大多集中在同一棟樓。這一驚人的發現,瞬間將事件推向了高潮。
從騙局手法來看,劉佳可謂是精心佈局。她精準定位25 – 35歲、在深圳工作且急於結婚的工薪男性群體。這類人群通常面臨著較大的婚戀壓力,渴望在城市中擁有自己的家庭。
劉佳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先是透過塑造完美人設建立信任,接著以結婚為誘餌誘導購房。整個過程如同流水線作業,環環相扣,讓受害者防不勝防。
背後利益鏈條也逐漸浮出水面。劉佳所推薦的樓盤大多存在滯銷問題,開發商為了去庫存,往往會給出高額返點,每套房的提成可達5萬 – 10萬元甚至更高。
劉佳正是利用這一機制,與開發商或中介達成默契,將這些滯銷房推銷給那些急於結婚的男性,從而獲取豐厚的利潤。
對於36名受害者而言,他們如今面臨著巨大的困境。這些受害者大多為普通工薪階層,購買惠州的房子後,他們不僅要承擔每月4000元左右的房貸,還要在深圳繼續支付房租,生活壓力陡然增大。
許多人表示,未來幾十年都將被房貸所束縛,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有人因這場騙局對愛情失去了信心,不敢再輕易涉足戀愛。
從法律層面來看,這一事件存在諸多棘手問題。由於劉佳並未直接騙取錢財,而是誘導男性自願購房,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很難直接認定其行為構成詐騙。
受害者即使選擇報案,也往往因證據不足等原因難以追究劉佳及相關方的責任。購房合同的簽訂是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進行,這使得受害者想要透過法律途徑退房或挽回損失變得困難重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