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甜茶為代表的“麵條男孩”崛起,是好萊塢對大男子主義政治的回應|文化週報

撰文 | 實習記者 王鵬凱
編輯 | 黃月
每個週六,“文化週報”向你彙總呈現最近一週國外思想界、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週我們關注好萊塢以“麵條男孩”崛起回應大男子主義政治,英政府提議允許公司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訓練AI,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引發BookTok新熱潮等內容。
“麵條男孩”崛起:
好萊塢如何回應大男子主義政治
2000年以來,好萊塢的主流男演員往往是身材魁梧、肌肉發達的白人男性,例如漫威系列裡飾演美國隊長的克里斯·埃文斯、飾演金剛狼的休·傑克曼等等,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定義了男性氣質的標準。最近幾年來這股潮流似乎發生了轉向,一種被稱為“麵條男孩”的新審美正在好萊塢崛起。
這一風潮的代表性人物也許是暱稱“甜茶”的男演員提莫西·查拉梅,從2017年上映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開始,查拉梅代表了一種新晉年輕男演員的審美風格:體型纖瘦,精力充沛,下巴輪廓稜角分明,蓬鬆的捲髮,流露出一種頑童小鬼式(impish)的帥氣。與他相似的還有出演《留校聯盟》走紅的多米尼克·塞薩、曾出演《怪奇物語》系列的菲恩·伍法德,以及今年戛納金棕櫚獎影片《阿諾拉》的主演馬克·埃德爾斯坦。
出演《怪奇物語》系列的菲恩·伍法德(圖片來源:豆瓣)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將這種瘦弱男星的崛起解讀為對當下興起的右翼“男性空間”(manosphere)的背離,後者尤指一系列男性名人的公開亮相,比如摔跤手霍克·霍根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大喊大叫著撕裂襯衫,馬克·扎克伯格在Instagram上頻繁釋出綜合格鬥訓練短片,以及年滿70歲、不久前被特朗普提名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的小肯尼迪,仍在社交媒體上釋出赤裸上身的健身影片。
這些年輕瘦弱的白人演員擾亂了這一局面,並以一種更安靜、沉思的男性氣質大受歡迎。羅徹斯特大學教授傑弗裡·麥丘恩(Jeffrey McCune)指出:“人們真正渴望擁有不同於這種咄咄逼人、好戰、公開掠奪的白人男性氣質。”電影學者德魯·艾爾斯(Drew Ayers)也指出,這背後或許暗含了一種變化,“明星的權威不再來自肌肉,”換言之,男性氣質不必從身體中體現出來,而是存在不同的來源——無論是他們的個性還是銀幕中的行為。
這種趨勢變化並非第一次上演。在里根當政的上世紀80年代,施瓦辛格、史泰龍等明星曾佔據影視業的統治地位,後來被更年輕纖瘦的約翰尼·德普、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人搶過風頭。由此似乎也可以看出,流行男性氣質的變遷與現實政治的主導意識形態存在著某種關聯。
提莫西·查拉梅在《無名小輩》中飾演鮑勃·迪倫(圖片來源:豆瓣)
這些“麵條男孩”正在當下更頻繁地獲得機會,提莫西·查拉梅即將在月底上映的鮑勃·迪倫傳記片《無名小輩》(A Complete Unknown)中飾演這位傳奇民謠歌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人意料的是,迪倫本人也在社交媒體上為這部影片宣傳,他寫道:“提莫西是一位富有才華的演員,我相信他一定能讓人完全相信他就是我,或是年輕時的我,或是另一種版本的我。”
英政府提議允許公司使用
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訓練AI
當地時間本週二,英國政府發起了一項協商提案,將允許人工智慧公司在新的版權豁免下使用創意作品訓練演算法,並在週三舉行的議會辯論中就此進行了討論。
提案指出了當前創意產業與人工智慧開發商所處的雙重困境。一方面,包括藝術家、唱片公司和新聞出版商在內的版權所有者發現,很難控制自己的作品被用於AI模型訓練,他們需要對此類行為的管理並從中獲得報酬;另一方面,人工智慧開發商則抱怨版權法的不確定性,讓他們無法在英國訓練領先的模型。
提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提高AI開發商的透明度,即明確訓練大語言模型的具體內容,如何被獲取,以及模型生成的任何內容;第二,建立一個具有退出機制的版權保留系統,版權持有者可以拒絕其內容被使用;第三,在版權法中設定例外條款,允許對文字和資料進行挖掘,除非版權所有者選擇保留自己的權利。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英國文化大臣克里斯·布萊恩特(Chris Bryant)表示:“如果合理操作,創意產業將從中獲益。所有這些部分都是相互依賴的,我們想要在法律層面提供更高的清晰度和確定性,目前對雙方來說這些都不存在。”他認為,這是一種交換條件,人工智慧公司獲得了確定性,但前提是他們能夠建立一個真正有效的版權保留制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少人對版權保留系統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認為這一退出機制可能成本高昂、難以監控且耗時,目前全球範圍內也沒有人成功制定盡善盡美的版權保留程式。作家、女性小說獎發起人凱特·莫斯(Kate Mosse)表示,選擇退出機制是行不通的,它向創意工作者施加了太多保護作品版權的負擔,反過來傷害了創意工作的開展。也有創意產業高管表示了擔憂,認為海外AI公司可能不會透露他們正在使用什麼材料,即使被發現侵權也不會對版權所有者進行賠償。
就在辯論進行之際,包括英國出版商協會(PA)、作家協會(SoA)在內的多個組織共同成立了一個名為“人工智慧創意權利聯盟”(the Creative Rights in AI Coalition)的新組織。該聯盟提出了有關版權和生成式人工智慧政策的三項關鍵原則,並呼籲政府採納這些原則作為發展人工智慧政策的框架。這三項原則分別是:建立一個動態的授權市場,並提供強有力的版權保護;確保內容創造者的控制權和透明度;推動創意和技術領域的增長和創新。
“對於創作者和版權持有者來說,這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刻,”該聯盟在宣告中寫道,“我們渴望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授權市場,並支援那些依賴我們以實現未來繁榮的行業,但只有在一個保護作品專有權、防止濫用的版權框架下,我們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引發BookTok新熱潮
近年來,TikTok上的流行趨勢幾乎可以讓任何東西被搶購一空,圖書也不例外,BookTok的推廣能量已經制造了一部又一部熱銷圖書。今年的熱門圖書中出現了一本意料之外的作品,那就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統計顯示,企鵝經典小黑書版的《白夜》是2024年英國第四暢銷的翻譯文學作品,倫敦著名書店Hatchards總經理弗朗西斯·克利夫頓(Francis Cleverdon)表示,這位19世紀俄國文學大師的小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
大約從2023年12月開始,《白夜》就頻繁出現在BookTok和Instagram的平行網站Bookstagram上,人們分享一頁又一頁的書評,引用段落,並曬出各種書籍照片。Spotify上也出現了大量《白夜》歌單,其中全是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維奇的曲目。世界各地的社交媒體使用者熱情地談論、讚美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併為閱讀時的心碎而哀嘆不已,一條被大量傳播的推文寫道:“每個人都想墜入愛河,然後他們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白夜》2015上海譯文版 榮如德譯
為什麼一部出版於150多年前的俄羅斯小說在2024年引發如此大的關注?
首先,它只有80多頁。在BookTok上,簡短的書通常更容易受歡迎,它能夠幫助BookToker達成年度閱讀目標。相比於那些長到令人生畏的俄羅斯文學,《白夜》是一個相對容易的開始。
當然,更重要的仍是故事本身。愛情故事總是更容易在社交媒體上流行,儘管《白夜》並不是TikTok上流行的典型浪漫小說。一位名叫Naomi的Instagram使用者認為,年輕人越來越對交友軟體的約會感到厭倦,這可能是這本書引人入勝的部分原因。另一位使用者認為,讀者與小說敘述者渴望被人看見的需求產生了共鳴,這個故事是關於“在人際關係中感到極度匱乏、失落,不得不經歷放手的痛苦,並最終找到目標和意義的一次探索”。
也有人認為,《白夜》在某種程度上講述了一個人構建的幻想精緻生活,這與當下社交媒體的流行心態是相契合的,人們總是有意地將自己的生活浪漫化。人們將那種視自己為某個虛構人生主角的傾向稱為“主角綜合徵”,《白夜》的敘述者無疑是一個案例。“我覺得這本書捕獲了那些幻想著自己比任何人都優越,卻實際上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而這恰好是社交媒體誘使我們相信的東西。”一位讀書博主寫道。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15/style/hollywood-men-stars-chalamet-sessa-wolfhard-noodle.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dec/17/white-nights-fyodor-dostoevsky-social-media-instagram-booktok-tiktok
https://hansard.parliament.uk/commons/2024-12-18/debates/447E0399-22CE-46AC-809B-421D728C0ECE/Copyright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
https://www.ft.com/content/2ced1e1f-7d14-44d7-b188-464ddd69890d
https://www.thebookseller.com/news/newly-formed-creative-rights-in-ai-coalition-urges-government-to-protect-copyright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實習記者 王鵬凱,編輯:黃月、潘文捷,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