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押注金融與醫療,螞蟻有場“硬仗”要打

630日,螞蟻集團釋出《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了2024年將AI能力融入醫療、金融、生活等場景的業務進展。目前,螞蟻三大AI管家(健康管家、理財管家和生活管家)累計服務使用者超1.3億,其中有43%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報告發布的同時,記者關注到,螞蟻的五大核心業務板塊分別是:數字支付與生活服務、數智普惠金融、普惠醫療健康、科技產業化與全球化。螞蟻自2023年提出AI First戰略,持續深化大模型技術在場景中的應用,本次報告釋放出的清晰訊號是,AI時代下的螞蟻重點聚焦普惠金融、普惠醫療健康兩個專業領域。
這並非一條好走的路。金融與醫療的高專業門檻,讓AI的落地面臨著諸多挑戰,但這兩個賽道有著高公眾需求和高社會價值,對這家二十週歲的企業來說,顯然有著無法忽視的想象力。當AI撞上金融與醫療,如何真正讓技術解決社會需求,並實現長期的商業價值增長?這個貫穿了螞蟻過去20年發展的命題,在AI時代再次出現。
螞蟻“重押”醫療、金融普惠

一家公司的業務板塊調整,往往折射出戰略押注方向。近期螞蟻在AI理財服務、AI醫療健康的頻繁佈局,本次業務板塊的明確調整,對業內觀察人士來說是一張“明牌”。
623日,螞蟻宣佈旗下AI理財助理螞小財在自研大模型的基礎上新增接入推理大模型,並進行金融領域的模型增強,實現了能力全面升級,在理財專業力、嚴謹性和邏輯推理上超越通用大模型。截至目前,螞小財已整合200多家專業機構服務,新增了盯盤、診基等專業功能,被上百家螞蟻財富平臺的合作機構使用。
626日,螞蟻又在上海全新發布AI健康應用“AQ”,圍繞百姓看病就醫剛需、健康管理痛點提供就診諮詢、報告解讀等上百項AI功能,連線全國超5000家醫院、近百萬名醫生以及近200個名醫AI分身等專業醫療服務。
在這些產品的釋出或升級中,螞蟻瞄準的是將專業醫療、金融服務的範圍藉助AI推向更深處。資料顯示,螞小財的使用者中,45%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螞小財深度服務過的使用者的理財行為更趨於健康:相比未服務過的使用者,資產配置的合理程度高出5%,使用者頻繁交易的比例下降60%。螞蟻三大AI管家(健康管家、理財管家和生活管家)服務的超1.3億使用者中,有43%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普惠是這兩個賽道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最大的想象力來源。金融、醫療服務具有公共產品屬性,但金融服務的高門檻、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均衡等長期存在,許多人獲得這兩項服務的質量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AI時代的發展戰略來看,螞蟻要做的事情是藉助AI全面重構現有的業務,降低普通人獲得專業金融、醫療服務的門檻,用AI解決社會基礎服務的效率與公平問題。例如,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毛洪京原本平均每月只能接診600名患者,但透過AQ打造的AI分身,全國一天最多能有11萬人次從AQ獲得這項名醫服務。
當科技降低了服務成本、拓寬了服務半徑後,這也意味著新的商業想象力。市場研究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的資料顯示,全球AI在醫療健康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110億美元增長至2028年的194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41%。智研諮詢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醫療服務產業規模達到8848億元。這意味著,僅透過AI醫療賽道,未來可能是千億級的市場。

然而,AI在金融和醫療健康的應用對專業度、可靠性、服務精細度等方面的嚴格需求。同時,金融的機構壁壘和醫療行業在傳統線下、線上的高壁壘等,都讓通用大模型在如何降低AI幻覺、打造生態服務能力等方面面臨著多重難關。
但無論是金融服務、還是醫療健康,螞蟻已經深耕多年,不僅積累了創新服務的經驗,也積蓄了安全科技的底座、對使用者需求的洞察力、以及生態資源等。
在普惠金融服務方面,2013年橫空出世的餘額寶,讓普通人一元錢就可以理財,成為“國民理財工具”;2015年發起成立的網商銀行,讓每一部手機成為銀行網點,至今服務了超過6800萬小微經營者。在AI時代, “螞小財為使用者提供行情解讀、持倉分析、投教陪伴等理財服務,讓每個投資者都可以擁有私人理財專家
在醫療健康領域,過去十一年來,螞蟻也創造了不少服務創新:2014全國第一筆醫院線上掛號繳費支付寶實現、2019年第一張電子醫保碼、2023年第一個AI數字人云陪診20256月推出AI健康應用AQ,標誌著從數字醫療服務邁向AI醫療健康服務,“普惠”是其堅守的核心理念。
然而,AI帶來普惠服務的新可能,也帶來風險和挑戰。對此,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CEO韓歆毅在《報告》聯合致辭中表示,開源開放和倫理責任尤為重要。目前,螞蟻已經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聯合行業頂尖專家共同探索AI倫理建設,確保將向善的基因融入技術研發的全鏈路,讓每一行程式碼都負責任。
社會價值是取勝之匙
“AI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有機會為小微群體做更多,也做得更好。談起對AI普惠戰略的思考,井賢棟和韓歆毅在聯合致辭中表示,科技的意義,不止於仰望星空,更在於人間煙火。
在參加螞蟻二十週年活動時,馬雲回顧過去說,我們今天能做和未來能做的,依然是我們過去20年所堅持的那些讓科技給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去幸福和改變。 “技術固然重要,但是未來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今天我們為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做了些什麼真正有價值而又是與眾不同的事。

在螞蟻20年的創業歷程裡,從倪行軍寫下支付寶的最初一行程式碼起,在後來的業務演進中,一直循著降低服務門檻、解決真實問題的主線。從最初電商平臺上的擔保交易功能,解決個人與小微商家的交易信任難題;到2008年上海市民透過支付寶繳納了電費,隨後在10年間將水電煤費等民生服務拓展到全國;再到2016年上線的螞蟻森林,從1棵梭梭樹到種下超6億棵樹,只用了短短9年。
AI時代押注普惠金融、普惠醫療健康,延續了螞蟻以往的戰略選擇:專注於解決社會普遍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和產業路徑,不僅能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也能實現長期的商業價值。
從移動支付到普惠金融、從網際網路到AI,科技創新是拓寬服務半徑、降低服務成本的必要前提。面向未來,螞蟻持續加大投入:過去三年來,螞蟻集團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營收的10%2024年投入的234.5億元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螞蟻對外的投資也聚焦於大模型、具身智慧、AI算力等前沿科技領域,投資專案包括宇樹科技、智譜AI、月之暗面、愛詩科技、清微智慧、墨芯科技和星海圖等公司。
當舊的紅利消退,存量市場逐漸飽和,而AI技術仍在快速迭代,未來充滿多種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AI的應用落地被行業給予厚望,然而一系列新的挑戰也很突出:比如AGI 能力的構建、產品力的持續最佳化、對真實需求的精準洞察以及生態資源的有效協同等。
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中,螞蟻選擇聚焦AI在醫療健康和金融普惠的應用,這一戰略佈局或許正是對商業創造價值本質的迴歸。二十歲的螞蟻正邁入成長週期一個極富想象力的未來正在開啟,但在此之前要先穿過荊棘。能否在AI時代持續創造普惠的新故事,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