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50年來的最大沖突。當地時間5月10日,巴基斯坦也正式啟動代號為“銅牆鐵壁”的軍事行動,回應印度7日發動的“硃砂行動”。互不示弱的行為讓印巴局勢迅速升級,也削弱了印度作為相對安全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彭博社資料顯示,外國銀行在5月8日一天淨賣出1063億盧比(約合12億美元)的印度國債。針對此次印巴衝突升溫的原因以及影響,《每日經濟新聞》連線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印度問題專家李紅梅進行深入解讀。
◆ 8月“X日”逼近,美國36萬億美元債務上限警報再響;美英貿易協議被指缺乏實質性內容;李在明正式登記參選下屆韓國總統;日本松下計劃全球裁員10000人;以太坊周漲29%,比特幣重返10萬美元上方,布油美油周漲均超4%。更多內容,盡在《一週國際財經》。

“銅牆鐵壁”回應“硃砂行動”!印巴爆發50年來最大沖突
外資狂拋12億美元印度國債,3.91萬億美元經濟體現隱憂

當地時間2025年5月9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居民區遭受損壞。過去幾周,巴基斯坦持續對烏里和庫普瓦拉地區的邊境區域進行炮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2213630954
當地時間5月7日凌晨1時05分,印度軍方發動代號“硃砂行動”的軍事打擊,向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9處目標發射導彈。
當地時間10日,巴基斯坦正式啟動代號為“銅牆鐵壁”的軍事行動,以回應印度方面持續不斷的挑釁行為。
這意味著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嚴重升級。此次衝突是印巴50年來最大的一次。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印度問題專家李紅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表示:“本次衝突是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以來,在地理範圍層面印度對巴進行軍事打擊縱深最深的一次。”
緊張局勢也給兩國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據彭博社報道,外國銀行5月8日淨賣出1063億盧比(約合12億美元)的印度國債,創200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單日拋售規模。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衝突也削弱了印度作為相對安全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50年來最大沖突!巴基斯坦正式啟動軍事行動,印巴局勢為何升溫?

5月7日凌晨發生的印度、巴基斯坦交火事件,將南亞局勢推向“火藥桶”爆燃的臨界點。
據央視新聞,巴基斯坦軍方5月9日在新聞釋出會上稱,自印度發起“硃砂行動”以來,已造成巴方33人死亡、62人受傷。
5月10日,巴基斯坦正式啟動代號為“銅牆鐵壁”的軍事行動,以回應印度方面持續不斷的挑釁行為。據悉,此次行動針對印度境內多個目標展開,打擊範圍覆蓋印度全國多個區域。巴基斯坦稱,首輪行動已經打擊了印度旁遮普邦的一處導彈儲存設施。印方對此暫無回應。另外,據巴基斯坦軍方訊息人士稱,巴對印度發動網路攻擊,致使印度約70%電網癱瘓。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有核國家”。參考訊息5月8日報道,巴基斯坦防長甚至表示,如果印度繼續升級局勢,可能爆發核戰爭。
這場軍事對抗被認為是印巴雙方50年來最大的一次衝突。印巴歷史恩怨由來已久,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是一主要矛盾,兩國因此多次爆發衝突甚至戰爭。

不過,最近半個世紀,雙方雖然仍不時爆發小規模邊境衝突,總體還是維持和平狀態。
據央視新聞,本次衝突起因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4月22日發生的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槍擊事件。印度指責巴方與這次事件有關聯,而巴方否認。
隨後,印度對巴方採取了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巴方人員等強硬措施。巴方除了宣佈多項對等反制措施,還對印度航空公司關閉領空、暫停所有對印貿易等。
其中,“斷水”一項無疑是觸痛了巴基斯坦的神經。據央視新聞,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此前表示,“如果印度切斷河流水源,我們將此視為戰爭行為,並將作出回應。”《印度河河水條約》於1960年簽署,即使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及1999年的印巴卡吉爾衝突發生後,印度都沒有暫停該條約。
對巴基斯坦來說,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無疑威脅到了其生命線。據路透社,巴基斯坦超過90%的農業用水依賴於印度河水系,其中大部分發源於上游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而農業又是巴基斯坦經濟和農村生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突然中斷水源供應,極可能對巴基斯坦的糧食生產、飲水安全以及經濟穩定造成災難性後果。
不過,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據央視新聞,印度已經重啟傑納布河上游巴格利哈爾和薩拉爾水電站閘門,結束對巴供水中斷。

5月7日,軍人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首府穆扎法拉巴德一處遭到空襲的地點檢視損失情況。圖片來源:新華社/美聯
深入打擊巴境內目標,莫迪為何“冒險”?
印度不僅對巴控克什米爾發動襲擊,打擊目標還深入到巴基斯坦本土的旁遮普省。
“這次衝突是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以來,在地理範圍層面印度對巴進行軍事打擊縱深最深的一次。”李紅梅對每經記者說道,“從打擊範圍來看,此次印度對巴的‘硃砂行動’更具有侵略巴基斯坦領土主權與國土安全的性質,這對一個國家而言是嚴重的生存安全威脅。”
據李紅梅介紹,印方此次(指5月7日凌晨的襲擊)對巴打擊的9個目標中,有4個位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內。1999年印巴發生卡吉爾衝突,也造成了比較大規模的人員傷亡,但當時衝突地點是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實控線附近,主要集中在印控克區。
那麼,為何莫迪會如此“冒險”?
李紅梅認為,從國內層面看,發動對巴的軍事打擊是莫迪政府凝聚國內共識和政治支援的需要。過去幾年,印度國內對莫迪領導的印人黨的支援率逐步下滑,在某種程度上對外轉嫁矛盾有利於莫迪政府凝聚國內人心和政治認同,提升政治支援和執政合法性。
每經記者注意到,Ipsos India釋出的最新一期調研報告顯示,2025年2月,莫迪的支援率自2023年9月以來首次下滑。

Ipsos India調查顯示,莫迪支援率下滑
在國際層面,李紅梅解釋說,自4月22日事件以來,美國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卿的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印度對巴軍事打擊的決心,向印度傳遞了其會免於國際壓力的錯誤訊號。據參考訊息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特朗普此前就表態稱,美國將“全力支援”印度。
不過,“硃砂行動”發生後,美國副總統萬斯5月8日又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從根本上來說不關美國的事”,同時主張“緩和局勢”。
印度股債匯市動盪,外國銀行拋售12億美元國債創紀錄
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5月8日,巴基斯坦股指KSE-30指數收跌7.29%,KSE-100指數跌6.67%,均創下2020年3月24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印度股市、匯市和債市也出現了較大波動。
繼5月8日收跌0.58%後,印度的基準Nifty 50指數9日又收跌1.1%。印度盧比兌美元8日跌破85.50關口,為2022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同日,印度VIX恐慌指數攀升至21.85,達到4月7日以來的最高點。分析人士表示,這一資料反映出市場對印度經濟和金融局勢的擔憂情緒顯著上升。


外國銀行對印度國債的拋售也說明了這一點。印度清算公司(Clearing Corp. of India Ltd.)的資料顯示,外國銀行5月8日淨賣出1063億盧比(約12億美元)的印度國債,創自200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單日拋售規模。
渣打銀行亞洲利率聯席主管Nagaraj Kulkarni表示:“雖然印度的宏觀基本面支援印度國債,但近期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動將取決於印巴局勢發展。”
3.91萬億美元規模的印度經濟現隱憂
衝突對經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5月5日釋出報告指出,“在區域性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的情況下,更高的國防開支可能會拖累印度的財政實力,並減緩其財政整頓。”
印度經濟近幾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GDP總量和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印度在2021年第四季度GDP總量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印度2024年GDP總量為3.91萬億美元,目前穩居全球第五位,並正在快速逼近日本。

不過,IMF在今年4月小幅下調了印度的經濟增速,從6.8%下調至6.2%。
李紅梅指出,印巴衝突如果持續,勢必會影響國際投資者對印度的投資信心,因為它無法提供一個安全的投資環境。這也與莫迪政府近期在努力與英美、歐盟等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希望吸引更多西方國家到印度投資的目標背道而馳。
“戰爭沒有贏家,一旦印巴衝突持續惡化,印度國內各行各業可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全面、系統的。”李紅梅總結稱,印度經濟長期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有增長無就業”,這與印度本身的經濟結構發展有關。一旦印巴持續發生衝突,勢必會打亂印度國內的經濟發展計劃與重點議程,並擾亂供應鏈和產業鏈,影響進出口貿易等,且產生一系列系統性影響,將阻礙印度的經濟發展。

8月“X日”逼近,
美國36萬億美元債務上限警報再響

美國白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578127343
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告知美國國會議員,稱財政部透過“非常規會計手段”來維持聯邦債務不突破上限的能力,可能將在8月耗盡。這意味著,“X日”(財政部無法按時支付所有政府賬單的日子)可能將在8月到來。
同時,貝森特呼籲國會“在7月中旬休會前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以維護美國的信用和信譽”。
美國政府已在今年1月初觸及36.1萬億美元的法定債務上限。為避免違約,財政部自那時起啟動所謂的“非常規措施”,即透過會計手段騰挪資金以履行付款義務。然而,根據財政部早前宣告,截至4月30日,這些工具大部分已經用盡。據U.S. National Debt Clock的即時資料,截至5月10日13點40分,美國政府債務已達36.83萬億美元。
當前,共和黨議員正推進一項立法方案,擬將債務上限提高約5萬億美元。然而,由於法案複雜,談判可能持續數月。貝森特希望立法工作能在7月4日獨立日前完成,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則表示該目標“尚屬理想”。
分析認為,如果共和黨無法在限期內完成立法,他們將不得不與民主黨展開協商,這也可能賦予民主黨機會,在債務上限談判中制衡特朗普政策主張。
美英達成貿易協議,被指缺乏實質性內容

美國超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攝
據新華社、中新網,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美國與英國達成一項新的貿易協議,部分撤回特定領域的關稅,進一步擴大雙方產品的市場準入。
儘管特朗普表示這份協議具有突破性,會讓美英兩國“很快變得更加強大”。然而,白宮釋出的檔案只包含“一般條款”,並未能達到特朗普此前承諾的“全面且詳盡”的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美國並未取消4月2日宣佈的10%的基準關稅,但降低了汽車關稅,並表示願意在鋼鋁關稅上做替代性談判。作為交換,英國將為美國提供約50億美元的市場準入,主要涉及農業商品、化學品和機械裝置。
分析認為,該協議缺乏實質性細節,甚至稱不上是一份協議。彭博社評論員、前金融主編羅伯特撰文稱,“這不是協議而只是一個框架。”《紐約時報》稱,美英達成的這項協議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框架協議,而非完整的貿易協議。兩國政府官員仍需在未來幾個月內會面,敲定具體的條款。
在“諸多細節尚未明確”的背景下,美英兩國為何急於推出這份協議?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指出,這些急於展示協議進展的做法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內部愈發急切的情緒,即希望在GDP增長和通脹受到衝擊之前撤回關稅。
專家普遍認為,儘管協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政府急需展示的關稅談判成果,但對經濟發展的實際意義並不大,更難以使兩國變得強大。
羅伯特表示,關稅已經“顛覆了美國經濟”。本次協議舉措也未能實現特朗普最初在4月2日對貿易伙伴加徵關稅時提出的三大目標中的任何一項,比如增加美國財政收入和促進製造業迴流美國。
《紐約時報》報道稱,儘管達成協議,英國商品出口整體仍面臨比兩個月前更高的關稅——10%的基礎關稅仍未取消。況且,英美貿易關係主要集中於服務業領域,而服務貿易並不受關稅影響。許多經濟學家警告,即便有此協議,英國經濟仍易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衝擊。
李在明正式登記參選下屆韓國總統

2025年4月27日,在韓國高陽,李在明在當選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致辭。圖片來源:新華社照片,高陽(韓國)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10日上午,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前黨首、該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正式向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登記成為第21屆韓國總統選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
此外,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10日凌晨宣佈“臨陣換將”,取消贏得黨內初選的金文洙候選人資格,推舉前總理韓德洙代表國民力量黨參選。韓德洙連夜加入國民力量黨,預計將於11日經執政黨全體黨員投票及全國委員會確認後正式向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登記。
按照此次韓國大選日程安排,各政治團體須在5月11日最後期限前向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登記該團體最終候選人,5月12日起至6月2日各團體將正式展開選前造勢活動;5月29日至30日進行提前投票,正式投票將於6月3日進行。
日本松下計劃全球裁員10000人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當地時間9日,日本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宣佈,作為集團結構改革的一環,計劃透過募集自願提前退休等方式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萬人。裁員計劃在2029年3月前完成。
松下控股表示,裁員範圍將包括5000名日本員工和5000名海外員工,主要將在2025財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進行。日媒指出,截至2024年3月,松下控股的全球員工總數約為22.8萬人,本次裁員相當於整體的約4%。
同時,松下集團將終止預期收益難以改善的虧損業務,整合、撤併部分分支機構。
松下集團9日釋出公報稱,企業在日本2025財年將集中精力推進經營改革,解決集團的結構性、本質性問題。在改革中,集團旗下各公司將重點對營業部門等進行徹底的業務效率最佳化,並重新設計必要的組織架構與人員數。
松下集團當天還公佈了2024財年決算報告。報告顯示,松下2024財年營業額為8.46萬億日元,比上一財年微降0.5%;純利潤3662億日元,同比大降17.5%。
松下希望透過結構改革在2026財年實現利潤增長,不過,改革的代價預計將使企業在2025財年損失約1300億日元。

以太坊周漲29%,比特幣重回10萬美元
布油美油周漲均超4%
本週,美股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納指累跌0.27%,道指累跌0.16%,標普500指數累跌0.47%。“科技七姐妹”中,微軟、英偉達均連漲三週。微軟本週累漲0.79%,英偉達累漲1.88%。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週累計上漲7.01個基點,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本週累漲6.70個基點。
以太坊本週引領加密貨幣漲勢,據Coingetco資料,以太坊連漲三週,本週累漲29%。比特幣連漲五週,再次突破10萬美元關口,為2月以來首次,本週累漲近9%。
金價連跌兩週後反彈,現貨黃金、紐約期金本週均漲超2.5%。本週,國際油價反彈,布油期貨累漲超4.2%,現報63.88美元/桶,WTI原油期貨本週累漲超4.6%,現報61.02美元/桶。
另外,5月8日,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宣佈將把大部分個人財富捐贈給蓋茨基金會,並設定基金會到2045年停止運營前慈善支出超過2000億美元的目標,以支援世界各地需要幫助的人們。彭博全球億萬富豪即時排行榜顯示,蓋茨的個人財富本週累增超49%,達1690億美元,為全球第五大富豪。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鄭雨航 宋欣悅 蘭素英
編輯|程鵬 蘭素英 王嘉琦 杜波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