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史悠綺;編輯:鄭曉慧
運營:蘇洪銳;監製:張晨陽
在國內遍地發出“高溫預警”的時候,常住人口不到250萬的青海西寧正在迎來最好的時刻之一。
7-9月,是青海省內旅遊最好的季節,也是網約車司機最忙碌的時候——25攝氏度左右的涼爽天氣,草原、湖泊與盛開的油菜花,吸引著無數想要“曠野遊”的年輕人。
但網約車司機唐師傅對今年西寧的旅遊旺季有著更敏銳的觀察:“從7月6號開始,火車站的訂單就變多了,主要是放假了家長帶孩子來玩。過了15號,人流量就更高了,年輕人也都來了,因為要辦電影節了嘛。”
唐師傅口中的“電影節”,指的是FIRST青年電影展——前身是2006年創辦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大學生影像節,自2011年開始落地青海西寧市,並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下文統一簡稱為FIRST)。
FIRST落地西寧13年,唐師傅沒有看過其中任何一部電影,對它的瞭解也僅僅停留在知道“會有明星來”。但他從與自己“生計”更密切相關的訂單量上,感知到FIRST為這座城市帶來的影響。
“就和前面(舉辦)演唱會一樣,平時我淡季一天收入也就200塊左右,7-8月份旅遊旺季一天能跑出400-500塊,這兩天(電影節舉辦期間)跑得時間長一點,能跑500-600塊”。
從2023年開始,演唱會、音樂節、電影節等文娛消費活動持續爆火。同時,文娛活動的承辦地也從一線、新一線城市向二三四線城市延伸。
2024年7月底,我們在西寧深入探訪了第18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試圖從不同人的描繪中解答一個問題:一屆電影節,到底能為一座城市的文旅消費帶來什麼?
01

在電影節接待的人次,
超過西寧常住人口的1/5
7月20日晚上8點,FIRST青年電影展開幕禮在唐道·637商圈露天的鍋莊廣場舉行。
在高原的夏季,此時夜幕尚未降臨,臺下嘉賓席已無空位,下沉廣場的階梯上幾乎沒有落腳之處,而廣場一週也圍起來一圈人牆。根據唐道·637商圈的統計資料,這一天,商圈的單日客流量接近26.7萬人。

2024FIRST青年電影展開幕式(圖源FIRST)
在正式開場前,FIRST執行長李子為站在露天舞臺上與觀眾互動,參與互動的觀眾,可以選擇一個代表西寧城市的新晉IP雪豹玩偶或是一本FIRST電影展手冊作為禮物。
這一夜,有人為電影而來。
這些年來,FIRST挖掘出了《心迷宮》《暴裂無聲》《四個春天》等走上大眾院線並廣受好評的影片,也成為了中國影壇新生代導演披露頭角的舞臺。比如拍出《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拍出《愛情神話》的導演邵藝輝、今年熱播劇《我的阿勒泰》的導演騰叢叢、和站上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張大磊,都是起步於FIRST,之後在業界揚名。
而在作為電影節公共放映活動舉辦地,“2019年唐道·637在電影節期間的接待人次達到57萬”,超過西寧常住人口數的五分之一。如今,“很多年輕人知道西寧是因為電影節”唐道·637商圈負責人林耕這樣說到。

開幕式前的觀眾互動環節(圖源FIRST)
互動中有位從外地趕來的影迷,一口氣說出了7-8位從FIRST起步的導演,甚至講出了每位導演當時展映的作品。也有年齡10歲左右的小影迷,提到曾入圍第16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導演南鑫。隨即,坐在嘉賓位的南鑫站起來熱情地與小影迷揮手示意。
這一夜,也有人為城市而來,但正好碰上了電影節。
開幕式上,李子為提到,今年來到FIRST的“新面孔”比例佔到了75%。有位從河北來的女遊客,在接過話筒時大大方方表示,自己是來青海摩托旅行的,“對FIRST瞭解不多”,並選擇了一本FIRST電影展手冊作為互動禮物,想要“瞭解瞭解FIRST”。
回顧與FIRST的合作經歷,林耕分享到,“在2017年之前,FIRST更偏向一個行內人自己玩的一個展”。隨著公眾放映等基於在地支援的活動,FIRST“逐步發展為一個走進大眾視野的文娛活動”。
當電影行業從業者、影迷與遊客坐在同一場露天放映展中,來到西寧的年輕人,又給本地文旅帶來什麼新變化?
02

過去是租車“中轉站”,
現在是消費聚集地
從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青海是一個高度依賴自然資源發展的省份。在礦產與能源產業之外,旅遊業的發展也主要依託自然資源,這就導致了省內景點分散——省內4家5A級景區,距離市區最近的塔爾寺景區離西寧市中心也有近30公里的路程。
因此,即便西北大環線等西部旅行路線在過去就已經很火,但西寧市區本地的商家並沒有賺到更多錢。
2023年,西寧市全年接待遊客26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69億元。同年,三亞接待過夜遊客26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接近900億元。城市消費水平差異之外,遊客停留時長對城市旅遊收入也有影響。
“在青海旅遊,大家主要會想到青海湖、塔爾寺和翡翠湖這些打卡景點,對西寧市區來講,除了能夠短期帶動住宿和一些特色餐飲,對其他業態影響有限”,西寧本地酒吧經營者於亮分享道。
這一點也反映在租車資料上,2023年攜程租車釋出的《2023年暑期租車自駕遊報告》顯示,西寧位列國內熱門自駕遊目的地前十。人們在這租車,然後就四散離開。
如今,FIRST成為年輕人花更多時間留在西寧的理由。
以這屆電影節為例,展映期間共計9天。在這9天裡,大家或主動、或被動地進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得以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城市。曾經難以接到文旅消費紅利的業態,也因此受益。
2022年,來自廣州的青年電影製片人楊米樂參加了FIRST的“訓練營”專案,參賽作品會在創作過程中安排當地取景。她發現,“在西寧,有很多融入民族彈唱或者其他本地音樂形式的特色酒吧,和廣州那種特別華美、消費屬性特別強的酒吧完全不一樣,給我留下的印象還是蠻深刻的”。

於亮經營的酒吧L3,也是今年FIRST媒體酒會的舉辦地點(圖源FIRST)
酒吧經營者於亮對這一點同樣感觸很深,“以往,西寧酒吧類業態很難吸引到遊客”。和楊米樂所提到的很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化”酒吧不同,於亮經營的L3酒吧是一家Martin露臺吧。1948年,全球第一家Martin露臺吧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開業,而在國內,L3開業時“基本也只有北京三里屯的那裡花園和上海有這型別酒吧”,於亮說。
在日常經營中,L3的主要顧客是“本地消費能力比較強的30歲左右人群”。在過去幾年中,因為多次承辦FIRST酒會,於亮發現電影節期間非活動時間也“會有很多外地的,甚至一些國外的客人來店裡,這對我們來說並不常見,他們來基本上都是為了參加電影節的”。
今年FIRST開幕前兩個月,於亮的第二家酒吧CASA,在電影節主要活動地點之一的唐道·637商圈開業,“電影節的舉辦,是考慮開新店的一個因素,西北環線沿途的景點有多火,其實很難直接地影響到我們,電影節反而能夠帶來直觀的影響”。

FIRST電影節期間,CASA酒吧白天是大家採訪寫稿的“媒體中心”(圖源FIRST)
而在受文旅影響更明顯的特色餐飲業,西寧本地商家張老闆同樣感受到了電影節帶來的熱度。
一方面是來就餐的電影節工作人員比較多,“晚上10點以後,客流量就特別大,這個時間正好是電影節活動差不多結束”,另一方面則是參與電影節的明星,帶來的“明星效應”,“不少顧客會問我,是不是之前有明星來吃過”。
因此,“電影節期間每天能增加1-2萬元的收入”,張老闆總結道。
03

“會玩的外地年輕人”,
影響著本地人的消費觀
在FIRST青年電影展期間,當我們談論起一場電影節對於一個城市文旅業發展的影響時,不同受訪者的分享常常都會提到同一個主題——會玩的年輕人。
漫畫創作者阿喬分享自己為什麼來參加電影節時說,“很多各行各業的人都會來這裡,我比較喜歡認識不同於自己領域的新朋友,參加FIRST對我來說也是很特別的人生經歷”。
於亮覺得“內容性高的活動,能夠聚集一些有意思的年輕人。比如FIRST,比如阿那亞,有意思的年輕人很多,這個對年輕人是很有吸引力”。

FIRST“西寧的夜”活動現場(圖源FIRST)
從本地消費業態的發展來看,“會玩的外來年輕人”不僅讓短期內客流量與營業額上漲,還反向影響著本地年輕人的消費、生活方式。
2021年,西寧本地人90後朱儁磊和同伴劉東燁在西寧海湖新區開了一家精品咖啡館,“之前西寧比較少有這類咖啡館”。
從裝修與店內的佈局陳列來看,這是一家幾乎可以絲滑融入一線城市網紅街區的門店——偏美式的裝修,寬大的摺疊推拉窗連通了室內外,人們坐在室外的露營椅上喝咖啡,室內陳列著黑膠唱片的牆面下,是同品牌的潮流服飾。
然而回憶起開店之初本地年輕人對這家店的態度,朱儁磊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就像小時候西寧開第一家肯德基的時候一樣,(顧客)可能都不知道該怎麼點餐,所以就會猶豫、不敢走進來”。

青海HIGHLIFE咖啡麵包(圖源:受訪者提供)
而除了持保守態度的年輕人,在咖啡館的社媒宣傳影片下,也有不少來自本地年輕人的“嘲諷”,比如,“潮人恐懼症犯了”“這店裡賣不賣抓面(一種當地麵食)”。
在消費新業態的發展過程中,朱儁磊認為FIRST這樣的文化活動,對於推動本地青年文化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對於來參加電影節的年輕人來說,大家接受度很高,這也帶動很多作為電影節志願者的本地年輕人一起進店體驗消費。”
同時,在產品設計上,朱儁磊的咖啡店裡有不少融入了“青海元素”的特調,比如使用本地特產的蟲草、酥油作為原材料,把咖啡的拉花設計為“青海”兩個字的“老青海髒咖啡”,因為有地域特色,“基本是店裡賣得最好的”。

小紅書上的打卡筆記
不少外地遊客會因此打卡拍照分享在社交媒體上,而社媒聲量的提高,不僅增加了店鋪在遊客群體中的知名度,也同樣提高了本地年輕人的接受度。
“在小紅書上,很多本地年輕人,特別是女生也會來拍照打卡,咖啡館也逐漸成為一個大家能夠日常社交、待在一起的地方”。
根據大眾點評商家頁面,當前西寧市入駐時間5年以內的非連鎖咖啡店超過50家,而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從2022年入駐西寧後,目前在西寧門店數為32家。
寫在最後
從2023年開始,演唱會、音樂節、電影節等文娛消費活動持續爆火。同時,文娛活動的承辦地也從一線、新一線城市向二三四線城市延伸。
地方文旅也看到了關於文旅消費的更多可能性。2020年,山東省就明確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遊的主打文化產品,2023年,石家莊也高調宣佈打造“搖滾之城”。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和上面提到的文娛活動都不一樣,這不是透過一個事件話題一夜爆火的“流量故事”,而是一個文娛活動與城市長期“共創”的城市敘事。
這樣的敘事下,或許在宏觀資料上還未有明顯的體現,但在微觀的故事中,消費、商業乃至生活,都已經在發生切實的改變。
— END —
【藍鯨渾水】聚焦流量江湖
提供內容與營銷方法論
點選閱讀原文,獲取178位資深新媒體人的一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