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中文網】
2024年8月4日,由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和波士頓博雅中心聯合主辦、廣東新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百年探海 博雅啟航》暨懷特海思想研討會在哈佛大學蘭德茲莫廳圓滿落幕。此次活動以“走近懷特海,探尋過程哲學百年曆程”為主題,吸引了波士頓地區眾多學者、行業精英和學生們的熱情參與。
研討會由資深投資專業人士石彬博士擔任主持。他首先對參會的各位嘉賓表示歡迎,並對為探尋懷特海過程哲學思想及其文化遺產而專程遠赴哈佛來進行預熱宣講和分享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校長陳致教授、通識教育學院院長暨UIC高研院懷特海研究中心主任郭海鵬教授的蒞臨表示特別的感謝。
石彬博士在開場致辭中介紹了懷特海的重要貢獻,強調了其過程哲學在哲學、科學、宗教和教育等多個領域的深遠影響。

第一位主講嘉賓陳致教授,是國際知名的文史及漢學研究學者。他首先介紹了UIC的發展歷史和辦學特色,強調了UIC作為中國內地首家以博雅教育理念為追求的中外合作大學,在推動跨文化學術交流和全人教育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以及UIC建立高等研究院和懷特海研究中心的初衷和重要意義。

第二位主講嘉賓郭海鵬教授以“懷特海其人其學”為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郭教授詳細介紹了懷特海的生平和學術成就,並強調了過程哲學在理解和應對現代社會複雜性方面的巨大潛力和現實意義。
與會者主要有來自波士頓高校研究院的專家教授、留學學者,包括哈佛大學、哈佛醫學院、MIT、塔夫茨大學和布蘭戴斯大學等本地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谷氏地震研究所、哈佛大學神學院的訪問學者、以及美國亞太公共事務聯盟(APAPA)波士頓分會會長、麻州政府亞裔委員會委員、同鄉會等不同領域的社會賢達參與了會議。

在互動環節,波士頓大學的譚同學提出瞭如何看待變化和不變的關係等問題,郭教授對此進行了詳細解答。谷繼成所長教授則從易經的理論視角評論了過程哲學的觀點與東方哲學思想的相似之處。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Jennifer與郭教授探討了如何應用過程哲學思想來解決臨終病人心理關懷的難題。

會議結束後,參會者們在自由交流的熱烈氛圍中繼續探討懷特海的思想和應用。郭教授代表UIC向波士頓博雅中心和波士頓僑領俞國樑先生贈送了UIC學校紀念品表達感謝。部分與會者還合影留念。
波士頓博雅中心於2013年成立,主要由美國公立常春藤聯盟(Big Ten League)學生學者協會的骨幹成員組成。該中心致力於促進中美教育、體育及文化交流,推動博雅文化的傳播。博雅中心的目標包括促進跨文化理解和合作、支援學術研究和教育創新、推動體育交流和合作專案,以及開展文化活動和藝術展示。
廣東新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作為UIC基金會創始發起單位,一直致力於推動全人博雅教育的傳承與發展,對本次哈佛首航行動給予了全程的協助和參與,智匯行業精英,共探趨勢創新,並將為UIC及其校友未來在海外的發展持續助力。

透過此次活動,懷特海的思想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與理解。與會者們不僅收穫了豐富的知識和見解,還在互動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合作關係。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推動中美學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悉,UIC懷特海中心還將與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以及波士頓博雅中心聯合,於9月27日在哈佛大學哲學系愛默生大樓繼續舉辦“過程百年:紀念懷特海哈佛時期過程思想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屆時來自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學者將共聚一堂,紀念懷特海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哈佛時期開啟100週年,敬請大家繼續關注。

關鍵詞
大學
大學
懷特海
學者
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