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泰緬邊境附近,一塊宣傳板警告潛在受害者不要“被欺騙從事電信網路詐騙”。
本文授權轉載自【鳳凰WEEKLY國際】(ID:PhoenixWeekly-Globe)
文丨亦凡
編輯丨漆菲
經過長達一年半的打擊,緬北電詐園區總算得以剷除。然而,電信網路詐騙就像野火一樣,從緬北退潮,又在緬東重燃。
今年年初,中國演員王星被從泰國誘騙至緬甸詐騙園區,讓妙瓦底這個地名暴露在公眾視野中。這個位於緬甸東南部克倫邦的城市,和泰國邊境城鎮湄索以莫艾河相隔。“妙瓦底”本義為“綠寶石之地”,這個美好的寓意與如今的現實格格不入,這裡早已成為人口販賣和詐騙犯罪的黑暗聚集地。
公安部最近發文提醒,自2023年7月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緬北涉中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專項工作以來,中緬執法部門持續開展一系列打擊行動,徹底摧毀臭名昭著的緬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團,緬北地區鄰近中國邊境的規模化電詐園區被徹底剷除,但這也造成大批涉詐人員陸續向緬甸妙瓦底、萬海、當陽等縱深地帶轉移。
文章提到,公安機關將持續保持對跨境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特別是對緬甸妙瓦底等新的詐騙窩點聚集區,進一步加強國際執法合作力度,聯合相關國家警方開展打擊行動,全力搗毀境外電詐窩點,協調解救被困人員。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緬甸語專業副教授趙瑾看來,電信網路詐騙會在緬甸長期存在。她告訴《鳳凰週刊》,即便在緬北被剷除,這一產業也會流向仰光、妙瓦底、大其力等地區,她認為,針對詐騙犯罪的打擊將會像打擊毒品一樣,不但需要長期打擊,還要與周邊國家進行合作。
趙瑾的家鄉在雲南保山,與緬甸有一小段邊境相鄰。上世紀90年代,她曾赴緬甸交流學習,還曾在當地工作。近年來她也頻繁造訪緬甸,一直保持對這個國家方方面面的關注。以下是她的講述:

緬甸曾是我羨慕的地方
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緬甸可能是很陌生的國度,但對我來說不是。我的老家雲南保山和緬甸靠得很近。在我出生的1970年代,中國還是很窮的,至少雲南的生活水平其實不如緬甸。當時有很多人去緬甸打工,帶回來的東西都是我沒見過的,感覺非常新奇和羨慕。

〓1983年,仰光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小時候覺得,緬甸是個很幸福的地方。畢竟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20多美元,而緬甸1930年代的人均GDP就有700多美元。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緬甸在東南亞也是非常富裕的國家。只是獨立後,歷屆政府沒有治理好這個國家,一直在走下坡路。

〓1985年,緬甸仰光的街頭餐館,一對夫婦享受著新鮮檸檬水,夕陽映照在繁忙的街道上。
當時的我並不清楚,大家去緬甸打工都做些什麼。在1990年以前,去緬甸屬於非法性質,人們都是偷渡過去的。但因為邊境很長,也沒有護欄,其中一些人選擇在當地定居,也有一些人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回來,比如毒品、戰爭等。到了1990年代以後,出去後不回來的就比較少了,因為國內發展開始有了起色。
等到1990年代,中緬邊境邊貿開放後,邊境有了很多工作機會,商品進出口帶來了更多工作崗位的需求。在我們那裡,在邊境打工的人算是比較早富裕起來的,人多了,城市擴張建設,更多的人來到這裡蓋樓或是開店。
1993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來雲南招生,我很幸運地能去北外學習緬甸語。本科期間我沒有機會去緬甸,直到後來畢業留校工作,才第一次去到緬甸,那已是1998年前後。

〓1995年的仰光街頭。
那時我明顯感覺到緬甸已經落後於中國,當地甚至沒有什麼超市。仰光晚上7點之後路上基本沒有人了,雖然當地民風淳樸,但大家膽子很小,晚上基本沒人出門。
我當時的宿舍旁邊有一家日本超市,外國人都去那裡買東西,也只有這家超市能開到晚上9點左右,但下班後超市老闆會把員工送回家。
那段時期,我認識了很多緬甸人,語言能力提高得很快。當地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淳樸,我們到現在也保持聯絡,他們有需要我也會竭盡全力幫助。
在緬甸工作的時候,北部我最遠只去過密支那(克欽邦首府),其他地方不敢再去,因為治安不行。東部的話,最遠到過克倫邦的帕安,那裡離泰國很近。但妙瓦底我從沒去過,因為這裡不讓外國人前往。
2009年之後再去緬甸,我感覺到這個國家的變化很大,人的思想開放了,商業興起很快,整個社會的活力也增加了。登盛執政時期,政府有著比較開放務實的心態,他們開展工作效率較高。不過昂山素季上臺後,政府變得極其低效,跟他們在進行工作溝通時,發現他們完全沒有執政經驗。民盟政府執政時期,同一件事可能需要花上過去的兩三倍時間才能辦成。
另一個不同之處是,當地民風不再像以前那麼淳樸,街頭政治活動十分頻繁。相較於上世紀而言,民眾受教育程度並沒有得到明顯提高,老百姓生活仍然困難,卻很容易被政治口號煽動。很多青少年沒上過學或者只上了幾年學,在靠近中國的克欽邦和撣邦,上過初中的人都很少,很多人甚至不會講緬甸語。

〓2010年11月8日,泰緬邊境的湄索鎮,緬甸公民聚集在泰國一處邊防基地等待分發食物。當時緬甸士兵與克倫族地方武裝正在發生衝突。
即便後來不在緬甸工作,我每年也會去仰光和緬甸的海邊度假。印度洋的海非常清澈,海濱自然風光極好。疫情之前,很多雲南人都喜歡去緬甸度假,昆明開通了到仰光的航班,後來芒市開通了到曼德勒的航班,價格很便宜。去那裡的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還有新加坡人,西方遊客相對少一些。
現在中國人都不敢去了,當地人消費能力下降,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其實就連我也不敢再去緬甸,即便是仰光這樣的大城市,因為治安狀況不好,安全無法保證。
普通緬甸人的生活很困難,像公務員或者一般公司職員,月收入只有100美元左右。很多人連這樣的收入都沒有,總體來說非常窮困,工作機會也很少,疫情以後這種情況加劇。現在來中國打黑工的緬甸人很多,估計能有30萬-40萬人,一些人持邊境通行證入境後就非法滯留在這邊了。在中國即便一個月賺5000塊錢,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國內的10倍了。

電詐產業已從緬北轉移
現在的現實情況是,緬甸人來中國打工,中國人跑去緬甸詐騙。在我看來,前往緬北從事詐騙的中國人中,95%的人其實是自願的。在網上搜一搜相關貼吧,看看提問和討論的都是什麼,就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了。畢竟無論哪個國家,總有一群人想用非法手段發財。
很多人去的時候是奔著做詐騙去的,但去了之後完不成規定的任務就會捱打。而且他們去的時候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由詐騙公司承擔,所以會要求他們把這筆錢還回來,這就出現讓家裡匯錢贖人的情況。完不成任務會捱打,也會被限制人身自由,這時候有些人就會想回來了。
當然,也有人是被騙過去的。例如2022年8月中科院博士張某,他當時的確不知情,是從泰緬邊境被騙去妙瓦底的。中緬邊境管理很嚴格,有邊防部隊,有民兵,從早到晚巡邏,偷渡很難。但從泰國邊境去緬甸很容易,過條河就到了,中國人在那裡估計分不清哪邊是泰國,哪邊是緬甸。

〓從莫艾河泰國一側望向克倫邦妙瓦底的一家賭場。
去緬甸從事詐騙的中國人中,以內地省份居多,雲南人反而很少,因為我們太瞭解緬甸了,雲南人一般只會出省去其他省份打工。只有不瞭解緬甸真實情況的人,才會想去幹詐騙。

〓2024年4月,從泰國湄索遠眺妙瓦底。
同在撣邦,不同地區的操作手法也有所不同。比如作為撣邦第二特區的佤邦,主要是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做這些事,這些人去了之後會租場地,繳納管理費、租金、稅費等,佤邦聯合黨中央委員會的成員也會參與其中,所以中方也通緝了他們的兩個成員,但其最高層應該是沒有參與。

〓緬北電詐產業集中在緬甸撣邦的部分地區。
總體來說,佤邦的詐騙沒有果敢嚴重,果敢“四大家族”本身就是賭場和詐騙產業的老闆,即便打仗時期,電詐公司也在運轉。
放眼緬甸全國,搞詐騙的估計有20多萬人。2023年7月中國發出訊號要打擊電信網路詐騙後,佤邦移交了2000多人;撣邦東部第四特區的勐拉移交了2000多人,並表態會禁止當地再搞詐騙;果敢估計移交了1000多人,但有證據表明,他們沒把真正參與詐騙的人交出來。
而其他一些地區,例如泰緬邊境就沒怎麼被動過,除了妙瓦底還有大其力(注:緬甸東部撣邦的邊境城市,與泰國清萊府的美塞縣以美塞河分隔),都是如此。

〓2023年,湄索鎮中一個繁忙的市場。
果敢“四大家族”在被搗毀前,已將一部分產業進行了轉移。其中一些人前往仰光租酒店或者寫字樓,打著科技公司、網路公司的名號,其實就是詐騙公司,還有一些公開招聘網路技術員之類的工作人員,實際也是詐騙。
產業轉移後,想要打擊就更難了,因為參與其中的不僅是中國人,詐騙物件也不再只是中國人。他們會招聘懂英語或者其他語言的人,詐騙現在已經蔓延到南美等地區。

青少年學漢語只為幹詐騙
我在緬甸工作的時候曾遇到過一件事,後來才意識到那就是電詐。當時有個撣邦東枝的朋友跟我說,他妹妹不再在國內打工,而是去了柬埔寨,那邊特別缺人,要求會漢語還要會電腦,一個月能掙一萬多塊。他還說,他妹妹和村裡的人都辭職去了柬埔寨。
當時我覺得很奇怪,柬埔寨這個國家很窮,中企在當地的投資能這麼賺錢嗎?那是2015年,電詐在柬埔寨已經非常猖獗了。這個產業先是在柬埔寨和菲律賓紮根,後來柬埔寨在中國政府的施壓下開始打擊,這些人就跑去了緬甸。從那時起,已經有緬甸華人參與其中。
據我觀察,電詐產業進入緬甸,最早還是在緬北,大概是2017年到2018年。剛開始沒有那麼猖狂,去那裡的人也基本是自願的。因為那時候從中國過邊境很容易,詐騙分子很容易賺到錢,不會被虐待或是限制人身自由,國內也還沒有反詐意識。掙錢多的人衣錦還鄉,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去。
新冠疫情期間,一位緬甸朋友告訴我,很多人跑去妙瓦底打工,在當地賓館打掃衛生,一個月能掙6000塊錢。由此可見,2020年的時候,電詐已經蔓延到泰緬邊境。
但其實,緬甸普通人並不知道緬北有電詐。從2021年開始,我在臉書上開設了一個賬號,用緬語釋出內容,因為緬甸政變後出現了很多抹黑中國的謠言,我就在臉書發帖反駁這些謠言,後來也會介紹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這些帖子對他們衝擊很大,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原來是這樣。
2023年8月,我用緬語寫了幾篇文章講述電詐的內容,轉載率很高,一些緬甸媒體也轉載了我的文章。這讓當地老百姓感到震驚,才慢慢開始對這個事情有所瞭解。
也有一部分緬甸人覺得,這是一個能賺錢、能帶來就業機會的產業。以前緬北的華人可能多去大城市打工,例如仰光的中資工廠,還有些人去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能用到漢語的地方。
可當電詐興起後,很多人被這個產業所吸附。去賓館打掃都能賺到6000塊錢,當然會讓人羨慕,結果一個村的青壯年都去幹這個了,介紹新人還能拿提成。他們不一定全都從事詐騙,也有很多人是靠附帶產業過活。
例如曼德勒省抹谷市,這是個出產紅寶石的地方,當地華人很多,大家都知道誰家的孩子在幹網路詐騙。漢語中“詐騙”這個詞,甚至被直接音譯為緬甸語。
依靠電詐產業,果敢到處是豪華酒店,富麗堂皇,比緬甸其他地方看起來要發達很多,因此吸引了其他地區的人去打工。很多老百姓沒把這個當做非法產業,都是抱著羨慕的心態去的,這對他們的價值觀衝擊很大。
當然也有不靠電詐產業生存的人,比如家裡本來就有生意或者有別的工作。所有人都知道,詐騙是不對的,有些人為了錢不顧這些,但那些有道德底線的人肯定不做這行。

〓2023年7月2日拍攝的建築,位於妙瓦底水溝谷,這座城市遍佈賭場、酒店和KTV。
電詐產業也給當地的華文教育造成衝擊。一些青少年學漢語的目的就是為了從事詐騙,有些人甚至等不及把學上完,隨便學會一點皮毛就走了。克欽邦有一個八莫佛經學院,曾是華文教育搞得非常好的學校,華人出錢辦的。結果由於電詐興起,學校的很多老師都離開了,有個老師甚至直接當起中介,幫助電詐公司在學校招人,招一個人能拿幾千塊的提成。
雖然存在人身傷害之類的事情,但普通老百姓並不害怕這些,因為他們知道詐騙公司都是中國人開的,他們不敢傷害緬甸人。
事實上,不管是緬甸華人還是緬族人參與詐騙,人身自由也會受限,但不會像中國人被限制得那麼厲害。對緬甸人的人身限制一般是六個月,其間不能辭職,一個月可以回家一次。如果六個月內辭職也得賠錢,但完不成任務不會被關小黑屋,也不會像中國人那樣被打。

〓一名人口販賣受害者展示了被緬甸詐騙團伙毆打後留下的傷疤。
我在臉書發帖時,有個緬族人給我留言,講述了當地的情況。他來自曼德勒,在果敢的電詐園區幹了六個月。他曾看到中國人被打,幾大家族養的民兵就在旁邊守著。他也知道泰緬邊境從事電詐的人很多,待遇好,這兩年很多緬甸人去,最多的是華人,也有傈僳族人、緬族人。這個人以前是開店的,但由於現在做詐騙的人多了,招工變得很困難,因為普通商家給不了那麼高的工資。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部分緬甸年輕人很早就參與了電詐,這些人主要是緬北的華人青年,他們從小就會漢語,有著天然優勢。但大部分緬甸人不瞭解這個情況,甚至完全不認可有緬甸人參與詐騙的事實。他們通常會把自己看成受害者,認為緬甸是因為中國人從事電詐而揹負了壞名聲。部分緬甸人還將刑事犯罪和民族問題、政治問題攪在一起,這也讓打擊電詐變得非常困難。
在我看來,緬甸從上到下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識,沒把電詐當成犯罪,而將其看成是中國人騙中國人的事,他們只是旁觀者或者受害者。事實是,緬甸不但有相當多的人參與了電詐,同樣也有人遭受過詐騙,只不過因為該國法制基礎太弱,民眾被騙後一般不會去報案,警方也不會查。電詐在緬甸猖獗這麼多年,緬甸政府卻沒透過過任何一部打擊電詐的法律,由此可見其態度。(實習生徐岑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鳳凰WEEKLY國際】,歡迎掃碼關注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