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籍空服員分享竊賊如何在機場、機上等地點行竊,以及乘客如何自保。 機場示意圖,非新聞事件圖。 (美聯社)
儘管機場通常設有嚴格的安檢和大量的安保人員,但旅客稍有不慎仍可能成為竊賊的目標。近日,一位在TikTok上擁有近五百萬粉絲的阿根廷籍空乘人員芭芭拉·巴奇列裡(Barbara Bacilieri)透過系列影片,揭露了竊賊在機場和飛機上的多種作案手法,並向旅客提供了自我保護的建議。這些影片累計獲得了超過兩百萬次的觀看。
目前在西班牙伏林(Vueling)航空公司工作的芭芭拉指出,機場如同一個小型的城市,難以完全杜絕犯罪行為,且機場內的盜竊案可能更難追蹤。一些竊賊甚至會購買機票,但其真實目的並非乘坐飛機,而是為了方便在登機口、免稅店等區域伺機行竊往來的旅客。芭芭拉還提到,有些竊賊已是慣犯,即使他們的行蹤或影像被拍攝並公開到社交媒體上,他們也毫不畏懼,因為很少有人會真正阻止他們,更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芭芭拉強調,竊賊的目標不僅限於旅客的實體物品。在機場使用公共USB充電站可能會給駭客留下可乘之機,從而竊取使用者的銀行賬戶資料和其他個人資訊。一些竊賊甚至會使用近場通訊(NFC)掃描器,在擁擠的人群中悄悄獲取附近旅客的信用卡資訊。受害者往往在幾天後收到來自境外的可疑刷卡通知時,才意識到自己的信用卡已被盜用,這類犯罪行為往往難以防範。
此外,芭芭拉提醒旅客,即使登機後也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竊賊會等待機艙內的燈光熄滅、乘客進入睡眠狀態後,悄悄開啟頭頂的行李置物櫃,翻找並盜取行李內的物品。芭芭拉本人就曾親眼目睹竊賊在她面前作案,但由於機艙內沒有監控裝置,機組人員對此也往往無能為力。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些竊賊甚至敢於偷竊機組人員的私人物品。
為了保護自身財產安全,芭芭拉建議旅客採取以下防範措施:首先,務必時刻留意自己的行李,不要讓其離開自己的視線。其次,儘量自備USB充電器,避免使用公共充電設施,以防資料洩露。此外,使用具有無線射頻識別(RFID)遮蔽功能的錢包可以有效防止信用卡資訊被盜刷。隨身攜帶的行李箱應始終保持上鎖狀態。最後,對周圍“過於友好”的陌生乘客保持警惕,“如果感覺有任何不對勁,請立即通知機組人員。”芭芭拉的經驗分享為經常乘坐飛機的旅客敲響了警鐘,提醒大家在享受便捷旅行的同時,也要時刻注意保護自身的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