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中心全明星管弦樂團夏日狂歡!13場跨時空盛宴,門票竟只要$5?

點選 好吃不關注喲
好吃不是紐約第一家集網站微博微信於一體的美食平臺,定期推送紐約本地最全最新鮮的美食資訊,最扯最歡樂的美食吐槽,關注我們妥妥沒錯!投稿及業務諮詢請聯絡微信wingedflower
這是好吃不第 3281 篇分享,感謝一路有你!
今年夏天,紐約最具活力的文化盛事之一——林肯中心“城市之夏”SummerForTheCity 再度來襲!為期兩個月的藝術狂歡,將用音樂、表演互動體驗點燃整座城市!
作為紐約夏季藝術版圖中不可忽視的亮點,林肯中心節日管弦樂團(Festival Orchestra of Lincoln Center)今夏在音樂與藝術總監喬納森·海沃德(Jonathon Heyward)的執棒下再度登場!
這支由世界頂級音樂家組成的樂團,今年將以更豐富的曲目和創新的演出形式帶來他們的表演,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的經典鉅作,到克拉拉·舒曼路易絲·法倫克埃米莉·邁耶等女性作曲家傑作,再到當代作曲家的全新委約作品,為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之旅!
所有演出均採用“自選票價”(Choose-What-You-Pay)模式,最低僅$5起讓音樂體驗更加開放包容!更驚喜的是,“Symphony of Choice”也將回歸,讓觀眾現場投票決定演出曲目,打造獨一無二的音樂之夜!
13場跨越古今的音樂會,在輕鬆愉快的觀演氛圍裡,共赴一場與經典名作、歷史遺珠和當代啟示的約會!
林肯中心節日管弦樂團音樂會
Summer for the City
【演出時間】
7月19日 7:30 pm 自選曲目
7月22日、23日 7:30 pm 歐洲民俗故事的遺產
7月25日、26日 7:30 pm 莫扎特、洛可可與新時代
7月29日 10:30 am 貝多芬的“開放排練”
7月29日、30日 7:30 pm 貝多芬的經典
8月1日、2日 7:30 pm 從巴黎到巴塔哥尼亞
8月5日、6日 7:30 pm 橫跨安第斯與東歐的哀傷
8月8日、9日 7:30 pm 疾病中的愛與懷念
【免費相關講座】
7月25日 6:00 pm 當藝術介入制度
8月1日 6:00 pm 藝術如何塑造群體健康
8月8日 6:00 pm 藝術如何影響個體心理
長按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預定

系列演出採用自選票價,公眾可自行選擇票價購票,最低5美元。所有采用自選票價制度售票的場次5月15日公開售票。
免費表演及活動也將提供有限的快速通道(Fast Track)預定,將獲得活動優先入場的權利。預定從6月9日起,每週一中午12:00開放當週的演出及活動。
網址:https://qrcc.pro/sz8vhkvcfubx
(*快速通道不適用於部分活動,請前往各自活動頁面檢視詳情)
林肯中心節日管弦樂團
(Festival Orchestra of Lincoln Center)
是紐約夏季藝術版圖中不可忽視的亮點
作為原“莫扎特音樂節管弦樂團”(Mostly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的延續,這支由世界級音樂家組成的樂團在新任音樂與藝術總監喬納森·海沃德(Jonathon Heyward)的引領下,今夏再次迴歸。
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等耳熟能詳的經典,到克拉拉·舒曼、路易絲·法倫克、埃米莉·邁耶等被歷史低估的女性作曲家重現舞臺,直至當代知名作曲家的全新委約與首演作品,本季的演出不僅延續樂團“經典再詮釋×當代表達”的核心使命,也凸顯其在文化多樣性與社會議題中的敏銳感知,以呈現一場激情、浪漫、失落與愛的夏日交響盛宴。
所有演出均為自選票價(Choose-What-You-Pay),您只需為藝術體驗賦予屬於它的價值。
今晚的曲目,由你來定!
Symphony of Choice
時間:7月19日 7:30 p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自2024年首次推出的“選擇的交響”(Symphony of Choice),憑藉觀眾的熱情參與和廣泛好評,再度作為今年林肯中心節日管弦樂團的開場演出為本夏季演出季預熱!觀眾將全程參與演出曲目的定奪,在聆聽樂團短片段後當場投票選擇想要完整聆聽的樂曲。
如果你想親身體驗“定製”音樂的樂趣,這場充滿互動性的開幕演出絕對不容錯過!不論你是古典樂門外漢還是資深樂迷,都能從中獲得特別的現場體驗。
歐洲民俗故事的遺產
Folklore and Legends
埃米莉·邁耶 《浮士德序曲》
Emilie Mayer, Faust Overture
安娜·克萊恩《玻璃之境》
Anna Clyne, Glasslands
勃拉姆斯《C小調第一交響曲,作品68》
Johannes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時間:7月22日、23日 7:30 p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民俗故事如何在時代中演變?
一場戲劇性演出將由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被譽為“女貝多芬”的埃米莉·邁耶(Emilie Mayer)開啟。她的《浮士德序曲》以強烈而鮮明的情感描繪了德國民間悲劇傳說,展現出這位被長期忽視的重要女性作曲家的獨特才華。
隨後登場的是格萊美提名作曲家安娜·克萊恩的作品《玻璃之境》紐約首演。特別邀請了著名女薩克斯演奏家傑斯·吉拉姆(Jess Gillam)演繹,作品靈感源自愛爾蘭的報喪巫女傳說,透過音樂展現她們的哀悼與哭號。
下半場則是勃拉姆斯創作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作品68》壓軸。這部被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作品,融合了阿爾卑斯山牧羊人的民歌元素,歷時至少14年完成。其第四樂章旋律廣為人知,曾多次出現在各類影視作品中,成為浪漫主義交響樂的著名代表。
莫扎特、洛可可與新時代
Timeless Transformations
邁克爾·阿貝爾斯《四季變奏》
Michael Abels, More Seasons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莫扎特《扎伊德》(第一幕)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ct I from Zaide
時間:7月25日、26日 7:30 p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英國知名指揮家、女爵 簡·格洛弗(Dame Jane Glover)執棒,本場音樂會將展現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表達。演出陣容匯聚多位國際大獎得主。
艾弗裡·費舍爾職業大獎得主、大提琴家斯特林·艾略特(Sterling Elliott)將帶來柴可夫斯基的經典之作《洛可可主題變奏曲》,該曲以莫扎特的洛可可風格為靈感,兼具古典優雅與技巧挑戰。普立茲獎得主作曲家阿貝爾斯的《四季變奏》則融合了爵士、福音與靈歌等多母音樂元素,重新詮釋維瓦爾第的《四季》,展現出跨文化的當代表達力。
音樂會將以莫扎特未完成的歌劇《扎伊德》第一幕收尾。作品充滿18世紀“東方主義”色彩,靈感源於奧斯曼帝國背景,展現出西方眼中的土耳其異域魅力。由大都會歌劇院林德曼青年藝術家培養專案(Lindemann Young Artist Development)的優秀聲樂新秀們傾情演繹,為本場音樂會畫下充滿想象力的句點。
貝多芬的經典
The Beethoven Effect
伊曼·哈比比《每棵樹在訴說》
Iman Habibi, Jeder Baum spricht
貝多芬《C大調三重協奏曲》
Ludwig van Beethoven, Concerto in C major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Triple Concerto”
路易絲·法倫克《E小調第一序曲》
Louise Farrenc, Overture No. 1 in E minor
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時間:7月29日、30日 7:30 pm
地點: 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貝多芬愛好者必看演出!
貝多芬廣受喜愛的第七交響曲,和他氣勢磅礴的《三重協奏曲》將再次響徹林肯中心。
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因其強烈的節奏感與情感張力,常被用於影視配樂,無論是在《國王的演講》中營造莊嚴時刻,還是在《X戰警:天啟》中渲染史詩氣氛,這部作品都展現出跨越時代的感染力。而他的《C大調三重協奏曲》是一部為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與管絃樂隊創作的獨特作品,結合了協奏曲的輝煌與室內樂的細膩,是首個讓大提琴在早期浪漫主義風格中扮演“英雄”角色的曲目。
除了經典的再現,音樂會還將呈現一部鮮為人知的19世紀作品——法國女作曲家路易絲·法倫克創作的《E小調第一序曲》。這部作品深受貝多芬“維也納古典主義”風格影響,結構嚴謹、張力十足,首次演繹即令人期待。同時,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週年,當代作曲家哈比比創作了《每棵樹在訴說》,以現代視角回應貝多芬的第五與第六交響曲,在自然與音樂之間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貝多芬的“開放排練”
Relaxed Open Rehearsal: The Beethoven Effect
時間:7月29日 10:30 a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覺得傳統音樂會過於拘謹?對排練的幕後過程充滿好奇?本屆林肯中心節日管弦樂團特別推出一場“放鬆型開放排練”(Relaxed Open Rehearsal),邀請你近距離感受音樂的誕生。
本場排練曲目與“The Beethoven Effect”音樂會一致,但現場氛圍將更加自由輕鬆:不熄燈、不“噤聲”、歡迎隨時進出。現場還貼心提供降噪耳機、減壓玩具及“冷靜空間”,為觀眾營造一個包容、無壓力的聆聽環境,特別適合需要更多感官支援的觀眾群體。
從巴黎到巴塔哥尼亞
Paris to Patagonia
雅克·伊貝爾《嬉遊曲》
Jacques Ibert, Divertissement本傑明·布里頓《光明》
Benjamin Britten, Les Illuminations奧斯瓦爾多·戈利霍夫《為女高音與管弦樂團而作的三首歌曲》
Osvaldo Golijov, Three Songs for Soprano and Orchestra
喬治·比才《C大調第一交響曲》Georges Bizet,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時間:8月1日、2日 7:30 p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格萊美得主、女指揮家卡倫·卡門塞克(Karen Kamensek)將帶來一場幽默、輕盈而富有表現力的跨文化音樂會,展現從歐洲到拉丁美洲的多母音樂風貌。
音樂會以雅克·伊貝爾的《嬉遊曲》開場,原為情景喜劇《義大利草帽》的配樂,經改編為管絃樂後,以滑稽的號角、突兀的節奏和諷刺性的旋律,為整場演出奠定輕快詼諧的基調。
隨後,英國作曲家本傑明·布里頓將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阿瑟·蘭波的詩集《光明》譜為聲樂套曲,由女高音加布裡埃拉·雷耶斯(Gabriella Reyes)深情演繹,在絢麗的和聲與跳躍的節奏中,展現出詩句的神秘意象與幻想色彩。來自阿根廷的作曲家奧斯瓦爾多·戈利霍夫則以其深厚的拉美音樂根基,將阿根廷民間旋律與當代表達巧妙融合,情感細膩動人。
音樂會最後,以比才17歲時創作的《C大調第一交響曲》畫下明亮句點。這部作品旋律清新、節奏輕盈,處處可見門德爾松與海頓的影響,堪稱他“17歲的神來之筆”。
橫跨安第斯與東歐的哀傷
Music of Exile and Remembrance
加布裡埃拉·萊娜·弗蘭克《安第斯輓歌》
Gabriela Lena Frank, Elegía Andina
肖斯塔科維奇(魯道夫·巴爾沙伊改編)《室內交響曲,作品83a》
Dmitri Shostakovich (arr. Rudolf Barshai), 
Chamber Symphony, Op. 83a
莫里斯·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Maurice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Sergei Prokofiev,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for Violin
時間:8月5日、6日 7:30 p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本場演出由小提琴家詹姆斯·艾尼斯(James Ehnes)擔綱,他是格萊美獎得主、英聯邦勳章獲得者(Order of Canada),被譽為當代最全面的小提琴大師之一。葡萄牙指揮家Joana Carneiro 執棒
曲目編排跨越南美與東歐,呈現出豐富的文化景觀與人文關懷。美國當代拉美裔作曲家加布裡埃拉·萊娜·弗蘭克(Gabriela Lena Frank)擁有秘魯、猶太與中國血統,其作品《安第斯輓歌》(Elegía Andina)融合安第斯民間旋律與西方古典語彙,呈現多元身份的交響共鳴。肖斯塔科維奇的《室內交響曲》,由魯道夫·巴爾沙伊改編自其第八絃樂四重奏,是作曲家在蘇聯苦難年代的內心獨白,旋律深沉,飽含掙扎與思索。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作為一首對西班牙宮廷文化的浪漫想象,以其古典優雅、旋律柔美成為了拉威爾早期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疾病中的愛與懷念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羅伯特·舒曼《序曲、諧謔曲與終曲》
Robert Schumann, Overture, Scherzo & Finale
克拉拉·舒曼《f小調鋼琴協奏曲樂章》
Clara Schumann, Konzertsatz in F min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詹姆斯·李三世《感知聯結》(世界首演)
James Lee III, Connected Perceptions (World Premiere)
羅伯特·舒曼《d小調第四交響曲》
Robert Schumann, Symphony No. 4 in D minor
時間:8月8日、9日 7:30 pm
地點:Wu Tsai Theater, David Geffen Hall
一段被遺落的女性之聲,再度奏響。
本場音樂會以一段幾乎塵封兩百年的旋律開啟:克拉拉·舒曼的《f小調鋼琴協奏曲樂章》迎來紐約舞臺的首次公開演出。這位19世紀傑出的女性鋼琴家和作曲家,不僅是羅伯特·舒曼的長期抑鬱症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位才華橫溢、逐漸被重新發現的作曲家。擔綱獨奏的是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銀獎得主,韓國鋼琴家孫汝恩(Yeol Eum Son),此次演出也是她在紐約的獨奏首秀。
作為回應與致意,作曲家詹姆斯·李三世創作了新作《感知聯結》,於本場世界首演。作品以“情感的聯結”為主題,融合浪漫主義精神與現代音樂語言,刻畫出舒曼夫婦深厚的精神共鳴與藝術對話。
另外兩首作品來自羅伯特·舒曼: 婚後創作的《序曲、諧謔曲與終曲》,洋溢著新婚的喜悅與活力;而壓軸之作《第四交響曲》則是他晚期的重要代表作,內蘊激情與掙扎,更暗藏一段以“克拉拉”音型為靈感的主題動機。
整場演出宛如一幅音符織就的情感肖像,呈現出對愛、情感、支援與創作的禮讚。
 免費相關講座
當藝術介入制度
Arts for Social and Structural Wellbeing
#文化干預 #藝術政策 #結構性不平等 #跨領域合作
時間:7月25日 6:00 pm
地點:Kenneth C. Griffin Sidewalk Studio, David Geffen Hall
全球已有城市將藝術融入城市治理與醫療決策如英國的“社會處方”(Social Prescribing)體系。醫療空間中引入藝術可減少焦慮與疼痛感知,已被用於兒童醫院、癌症治療中心等場景。藝術如何進入政策體系、公共衛生機制、社會結構改革?
藝術如何塑造群體健康
Arts for Collective and Community Health
#社群參與 #創傷恢復 #歸屬感 #公共藝術
時間:8月1日 6:00 pm
地點:Kenneth C. Griffin Sidewalk Studio, David Geffen Hall
集體創作如壁畫、社群劇場是群體記憶與文化認同的重建工具藝術如何成為社群的免疫系統?它在社群中的治癒功能體現在哪?如何幫助構建歸屬感、恢復力與跨代支援?
藝術如何影響個體心理
Arts for Personal Wellbeing
#情緒表達 #心理安全 #自我療愈 #藝術治療
時間:8月8日 6:00 pm
地點:Kenneth C. Griffin Sidewalk Studio, David Geffen Hall
藝術治療已被廣泛用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焦慮、抑鬱症治療中。在高壓社會中,藝術正逐漸成為一種可持續的情緒調節工具。藝術如何支援個體的情緒調節、自我認同、心理修復?
林肯中心節日管弦樂團音樂會
Summer for the City
【演出時間】
7月19日 7:30 pm 自選曲目
7月22日、23日 7:30 pm 歐洲民俗故事的遺產
7月25日、26日 7:30 pm 莫扎特、洛可可與新時代
7月29日 10:30 am 貝多芬的“開放排練”
7月29日、30日 7:30 pm 貝多芬的經典
8月1日、2日 7:30 pm 從巴黎到巴塔哥尼亞
8月5日、6日 7:30 pm 橫跨安第斯與東歐的哀傷
8月8日、9日 7:30 pm 疾病中的愛與懷念
【免費相關講座】
7月25日 6:00 pm 當藝術介入制度
8月1日 6:00 pm 藝術如何塑造群體健康
8月8日 6:00 pm 藝術如何影響個體心理
長按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預定
系列演出採用自選票價,公眾可自行選擇票價購票,最低5美元。所有采用自選票價制度售票的場次5月15日公開售票。
免費表演及活動也將提供有限的快速通道(Fast Track)預定,將獲得活動優先入場的權利。預定從6月9日起,每週一中午12:00開放當週的演出及活動。
網址:https://qrcc.pro/sz8vhkvcfubx
(*快速通道不適用於部分活動,請前往各自活動頁面檢視詳情)
圖 & 文 | 訊息第一靈通好吃君、桃子
好吃不原創內容,未經允許謝絕轉載,轉載請聯絡後臺授權
HaoChiBu
紐約最大的中文美食點評網
微博:@紐約好吃不
微信:HaoChiBuNY
網站:www.haochibu.com
合作請聯絡 微信 wingedflower
最新潮的美食資訊,最歡樂的美食吐槽!
長按二維碼,關注好吃不

點選"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