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羅曉蘭
編輯 | 陶若谷

愛情是什麼?
乍看之下,有金和其他鄉村博主無異,穿著花襯衫趕集,在田間灰頭土臉勞作。但下一秒就看到她揹著孩子,站在豬圈前跳舞,身後的豬也跟著DJ音樂搖頭晃腦。她常懷念談戀愛的甜蜜往事,笑得歪起嘴,網友據此給男人起綽號“緊身褲”,因為他那時愛穿緊身衣服。
陳蔚行就是從1米66的梗開始嗑起來。她在北方一所211數學系讀大四,沒談過戀愛。倒是有crush,純暗戀,鼓起勇氣找藉口加了qq,趕緊說“加錯了”,再不說話。
她考古過有金的往事:和“緊身褲”網上認識,戀愛後女方父親不支援,分了手。之後有金去廠裡打工,一年裡痛苦地睡不著。
對著鏡頭,有金害羞地講起當年,在廠裡聽歌就會想起“緊身褲”,馬上閉眼開唱——“如果明天的路你不知該往哪兒走,就留在我身邊做我老婆好不好”。聊到兩人和好的那兩條簡訊,她捂嘴“嘻嘻嘻”,笑得左搖右晃,“緊身褲”啃著帶貨的鴨翅,也咧開了嘴。
這個片段被粉絲們反覆播放,是一顆巨大的糖。如果這還不算抽象,你還能看到有金直播時放屁,響聲後兩人彈射起身,有金假裝跳舞,“緊身褲”用包裝袋扇臭味。“緊身褲”還說,有金有腳氣,自己也腳臭,這叫男人味。他們大聲擤鼻涕,一邊回答網友對兩人相處細節的反覆追問,包括分房睡的私密問題——有金流口水,枕頭有酸味。

●直播間截圖
這為什麼是大家嗑住的愛情?
陳蔚行說,愛情就是荷爾蒙分泌,男女互補,各取所需。她關注到自己的crush,是同專業不同班的男生,上課時看到他,常坐在前兩排,長得清秀白淨,感覺很上進,“有個榜樣讓自己看齊”。但對方迎面走來,她避開眼神接觸,“遠遠的養養眼,臉在江山在” 。
聽著有金流水賬式的滇普,陳蔚行覺得這一家很和睦,感到被治癒。
在粉絲何霜看來,愛情是找到soulmate,思想和價值觀一致,共同進步。本科、碩士皆畢業於國內Top5高校,何霜以前覺得“談戀愛最不重要”。她從事傳媒行業,期待中的浪漫愛情在現實中閃現過一次,但男方不是單身,再沒下文。
母親催得緊,她在27歲的年紀第一次線下相親,多人交友互動局。“尷尬”,何霜回憶,沒有任何交流,就要在遊戲中被陌生男人背、公主抱。
在一堆禿頂和啤酒肚裡,她和一個清秀的高個男孩加了微信,改天約了飯,男孩上來就講戀愛史,還不理解她之前的單身選擇:“大學不談戀愛還能幹什麼?”再看身邊的案例,閨蜜分手後,前任跟閨蜜的室友在一起了。閨蜜相親了一個有車有房的本地男孩,但對她忽冷忽熱,原來是在找白月光的替代品。這些情況,都愈發加深何霜對愛情和婚姻的幻滅。
但進入直播間,看到粉絲問,結婚的好處是什麼,恐婚怎麼辦,有金啃著鴨翅,唱起了閩南歌:乎我笑容乎我悲傷,乎我怨嘆在心中。
何霜想,還是實際一點,在生活上為對方著想就行——“緊身褲”在家幹很多活,跟一些農村男的不一樣。她從農村考出來,見過太多“眼裡沒活”的男性。某個深夜,有金跟粉絲談心,哭得挺真誠。她說自己從小看父母打架,嫁個男人不打你,偶爾做飯給你吃,“太幸福了”。
女生小桐在南方某211讀漢語言文學,之前關注另一個雲南博主小英,同情對方的窮苦和丈夫的不負責任。被室友安利有金夫婦後,她從“緊身褲”的眼神里,覺得看到了對女方的愛。她來自安徽農村,兒時經常目睹父母、祖父母吵架。
長大後,小桐得知村裡有個開小賣部的奶奶,兒子兒媳離婚,老伴跟她打架,她想不開喝農藥自殺,被救回來,一切都沒改變。點亮螢幕,隔絕沉重的現實,小桐想,愛情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她記得,有次“緊身褲”秀出肱二頭肌,有金吃醋,扯開外套擋住攝像頭,小桐直呼,“太愛了”“笑吐了”。


「摳糖」是更為甜蜜的過程
故事線和糖點是粉絲展開想象的兩個基點。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生許冠文研究嗑CP的論文顯示,粉絲瞭解CP故事的出發點,以故事的終點開始。
而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尋找自己所能感知到的、能印證CP關係的線索,從而獲得正向的情感反饋,就是糖點。刀,則對應的是人物身心和感情都遭受嚴峻考驗甚至傷害的虐心波折的故事。
放在有金的直播間,要從兩人已婚開始嗑,也就是故事的終點。“能減少確定CP的情感真實性成本,又保證糖點更多”,數學系女生陳蔚行解釋,她嗑CP時希望糖和刀同時存在,最喜歡追妻火葬場。
在嗑學理論中,有金和“緊身褲”分手一年,是故事線上的“刀”,“插刀”能讓故事跌宕起伏,因此粉絲們反覆追問兩人分手的細節,還翻遍有金的早期影片,用兩人的青澀照p成婚紗照。近照也能做成“電影海報”:兩人坐在藍天下,有金穿著漁網破洞褲,幸福地歪著嘴。
“摳糖”是更為甜蜜的過程。對此,陳蔚行頗有經驗。她起初覺得“緊身褲”很嫌棄有金——有金貼過去,他就走開。有金噴了飯,他覺得食物被玷汙。直到有次直播,男人淡淡地說:如果沒有愛情,怎麼可能結婚。
此後,陳蔚行只看兩人有互動的影片,每次盯著表情,尤其“緊身褲”的反應,值得用顯微鏡“摳”——夾雜在不耐煩、面無表情中間的暗爽,以及突然的含情脈脈,讓陳蔚行覺得“像發現了寶藏”。
“尋找糖的過程就是快樂的。”她說,找到糖更加印證“緊身褲這人挺複雜的”“愛戰勝了本能的嫌棄”。這個過程讓她覺得兩人的情感更真實。
在有金的直播間,不少大學生羨慕這種平淡樸實的感情。在理工科211學計算機的一個男生,關注有金夫婦一年,欣賞他們“相互包容,關愛孩子”。現實壓力太大,身邊人恐婚恐育,他優先考慮了經濟問題,去年底參加了省考,對愛情觀望不前。
一份來自北方地區947名大學生的調查分析顯示,55.12%的大學生沒談過戀愛,且呈現“想法上積極,行為上消極”的現象,原因包括:戀愛成本高;學業壓力大;畢業後的不穩定性;網路宣傳的渲染。
情感的複雜性需要本體去感受,這會面臨被傷害的風險,而嗑CP是合適的風險較小的體驗方式,這是社會學碩士許冠文在論文中的觀點。
就讀於211的女生小桐,為了求穩,高考後都填了師範專業。但疫情後相關專業分數上漲,她被調劑,最後降級轉回漢語言文學——專業受到熱捧,學院開設了6個班,共300多人。
小桐在學霸宿舍,她全年級第9,剩餘的3個室友有兩個是第1、第4。沒有人談戀愛,年級第1衝績點,準備申請香港中文大學,最焦慮課沒聽懂和老師給多少平時分。新聞上常出現家暴,校園集市不時有女生髮PDF長文,掛前男友出軌,這些都令她恐懼。
即使畢業離開大學,戀愛上仍然受困。女生何霜保研至名校,手握多份實習,但畢業後到北京找了8個月才有工作。入職後,她不敢停歇,擔心KPI在小組內排名落後,週末也在加班。
何霜嗑過娛樂圈的“棣欣引力”(王鶴棣和虞書欣),後來打聽到兩人是假的,女方還跟別的古偶劇男主演“營業”,她幻滅了。CP從偶像劇人設變成鄉土抽象派,何霜說,這裡面有自己對工業糖精的反抗。
愛情不被外在條件限制,她一直這麼以為。社交圈有限,她下載了約會軟體,但裡面擺的全是條件——年齡、學歷、工作、家庭背景等,何霜發現自己處於相親鏈條裡的末端。再有人幫忙介紹,男方是北京人,父母可出錢資助買房,她怕配不上,朋友一頓鼓勵,但或許是感覺到了她的自卑和尷尬,至今沒有推進。
要獲得愛情,可能要在自己的優勢——學歷上,向下相容,何霜想。同學在音樂節上認識了二本男孩,對方攻勢猛烈,每週末從外地趕來約會,何霜感嘆“這就是真命天子”。直到同學發現對方要出國,只想快速戀愛,不要長期關係。
她唯一相過親的男生也是雙非本科,他見面時說,“原本不抱希望,沒想到遇到了你”,何霜一下上了頭。她主動提出下次再約,男孩開心地答應,卻再沒有訊息。雙重打擊下,何霜現在認為,還是要找學歷匹配的。

嗑有金夫婦的幾位名校女生,都支援“門當戶對”的邏輯。安徽大學的程慶華在碩士學位論文中寫到,Z世代女性衡量親密關係時,更要求家庭背景、學歷、外貌、三觀的“勢均力敵”;人們試圖“馴服愛情”,把愛情和愛人變成自己可掌控的、可理解的、使自己舒適的存在,以獲取安全穩定。
外貌是重要的匹配元素,陳蔚行認為。她宿舍共6人,只有長得漂亮的兩個談了戀愛。陳蔚行的暗戀物件長得白淨,談過漂亮的新疆女孩,她覺得自己長相普通,配不上。
陳蔚行來自三線城市,父母是工薪階層,靠自己考上了211大學。她想象中的結婚物件,也在這樣相似的社會座標點位上,連身高都考慮到了:她1.62米,為了視覺角度舒適,想找1.75米的。
回到有金夫婦,兩人同樣農村出身,“緊身褲”比有金多上兩年學。至於掙錢能力,陳蔚行說,以前有金當家庭主婦,現在直播是她主導,輪到她在關係中處於強勢地位了,“誰掙錢多誰強”。

愛情需要怎麼證明?
隨著兩人越來越火,粉絲中另一種聲音開始出現—— “緊身褲”不愛有金。
老公,要不要證明一下?有金在一次直播時扔下鴨翅,站起身,突然假摔向“緊身褲”倒去,後者下意識扶住。不久前,有金真的從沙發上摔倒,“緊身褲”沒扶,甩手走了。粉絲中的有愛派和不愛派開始在直播切片裡摳細節,相互論戰,“扶不扶”就此與“愛不愛”劃上了等號。
和“摳糖”原理類似,不愛派循著蛛絲馬跡,發現了更多證據。在廣東打工時,“緊身褲”和朋友下館子,留有金在出租屋帶孩子,只打包回剩飯。有愛派立刻解釋,“這是過去,現在孩子過生日,夫婦倆淋雨買來蛋糕。”
她們在直播間追問,兩人上次接吻是什麼時候,“緊身褲”“說有金全身都臭,親一口會噁心幾天,早不親了。有愛派解讀:嘴上說嫌棄,心裡美著呢。
有金換旗袍,拉鍊拉不上,喊丈夫幫忙,男人磨蹭著去了,一副很嫌棄的樣子。作為“有愛派”的粉絲,何霜覺得,為了對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情感戰勝理性”——愛一個人就是要愛他/她的缺陷,即使覺得有金一無是處,還是願意跟她結婚生子,是愛的證明。

●資料圖,源自視覺中國
安徽大學的程慶華在撰寫上述論文時訪談了25位女性,她總結,Z世代女性在親密關係實踐中傾向於把安全感和確定性放在第一位,衡量著被愛的程度,而衡量的指標無非是物質條件和精神價值。與此同時,“愛情至上”的指令碼翻轉為“被愛至上”。
比如彩禮,結婚時“緊身褲”拿出9萬彩禮,也被當作了愛的證明——當地彩禮只有幾萬,況且他們是好幾年前結婚,“緊身褲”家條件差。關於彩禮,直播間的女性粉絲呈現出兩種主要觀點:一種是自己覺得無所謂,但父母不會同意,不會為此對抗父母;另一種是“不掏錢沒有誠意”,如果對方拿不出,不會考慮跟他結婚,以後的日子會過得很苦。
何霜認為,彩禮不重要,更在於日常的噓寒問暖,遇到困難時對方的不離不棄,要“用時間來證明”。被問到愛你的和你愛的如何選,她脫口而出——“愛我的”,至於怎麼抵達相愛,“他愛我,我也就愛他”。
程慶華的論文指出,現代個體要求“好的愛情”應排除愛情固有的消極面來“為我服務”,反戀愛腦的言論就是一大體現;但如果既強調現代愛情關係中的自我感受、重視自由和獨立,又強調傳統愛情指令碼中的安穩和保障,兩者相悖的選擇邏輯很可能會使得愛情實踐的難度倍增。
陳蔚行現在覺得有金有點戀愛腦,看有金的影片少了,即使看,也避開瑣碎的現實一面,比如孩子半夜發燒要帶去醫院。她後來驚訝地發現,自己代入的居然是“緊身褲”,希望自己傲嬌高冷,把控一段關係,被依賴。
對於未來,她沒有大追求,工作不要太辛苦就行,結婚的話找個好男人,“人生的合作伙伴”。至於愛情,更多放在了耽美小說裡。她從小學開始看耽美,最喜歡的一本看了十多遍,睡不著時反芻兩人的甜蜜日常,腦補文字之外的細節。而有金的直播間,陳蔚行說,她習慣看評論感受糖點,後來看多了完整影片才明白,兩人之間似乎沒有愛情,“只有責任。”
“網友剪的左右了大家的判斷”,小桐說得更直白。關掉螢幕,現實裡的愛情仍不知在何處。還是追星更實在——她兼職賺錢去看演唱會,養成系的男團偶像長得帥,有規劃地發唱片,可以提供陪伴和激勵。
小桐不相信愛情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她認為大家在網路世界都戴上了面具:發朋友圈,寫對未來的長規劃和深思的,是引起焦慮;抒發情緒的,太煩;男生袒露內心會被說裝,於是就發中美關係……這樣的她全都遮蔽,最後剩下一水兒的美照。在校園,兩個性別群體似乎也沒有更多線下交流,她問“聯誼是什麼?”
已經工作的何霜,情感世界寄託在言情小說裡。忙完一天,在被窩裡看男女主的曖昧,可以全然忘記外界的煩惱,她說能調節激素,讓月經變得規律。母親催得急,每次打電話都嘮叨,去年見了那個相親物件,她感到滿意,“至少完成了一個約會kpi”。

●小桐去看演唱會。講述者供圖
(應講述者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參考引用的文獻資料:
[1]許冠文.“磕CP”:青年粉絲的親密關係想象、情感共鳴與自我確認[D].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22.
[2]程慶華.“浪漫之愛”到“反愛情”:新媒介視域下愛情指令碼的翻轉–基於Z世代女性的親密關係實踐[D]. 安徽:安徽大學,2023.
[3]孫藝珊,趙元淇,楊曉星. 戀愛類短影片對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的影響研究——以河北省高校為例[J]. 現代醫學,2024,52(Z1):108-112.
版權宣告: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宣告除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