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好節省!
本文授權轉載自: 加拿大約克論壇
微訊號:yorkbbs2002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19歲的華人學生Winnie Yu分享了自己的每月日常開銷,房租佔了一大半!
Winnie Yu,19 歲,就讀於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專業。她在溫尼伯長大,因嚮往更大城市的大學氛圍,在參觀蒙特利爾並鍾情於其歐洲風情後,申請並進入了麥吉爾大學。最初她學習計算機科學,但由於不喜愛相關數學和專業課程,大二時轉專業到心理學。
Winnie Yu 的父母為她設立了註冊教育儲蓄計劃(RESP),但它只夠支付Yu一半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Yu申請了兩萬加元的學生貸款來支付剩下的費用。大部分貸款是Yu的父母在還,但Yu也在做兼職來幫忙分擔。去年夏天,Yu在溫尼伯的Bikini Village每週工作約 20 個小時,時薪是 15.3加元。她還為中國一位家族朋友的孩子做線上英語輔導,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報酬是 20加元。Yu希望在暑假能找到一份帶薪實習工作;否則,她會找另一份兼職工作。
1、房租:1270加元
Yu和兩個室友合租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她們選了這個地方是因為它就在市中心,步行到學校只要 15 分鐘。房租有點高 ——Yu的男朋友住的地方坐地鐵要 30 分鐘,他的房租只要 820加元 —— 但Yu覺得為了住得方便,住在這裡還是值得的。
2、食品雜貨:190加元
Yu和室友們輪流購買食品雜貨,並在冰箱上記錄開銷。她們有一個群聊,大家可以在裡面新增自己需要的東西。輪到誰買,誰就去把東西買回來。Yu一個月大概會買一兩次食品雜貨。Yu通常會去Provigo超市,或者她們會在大統華下單送貨上門。Yu會買碎牛肉或雞胸肉;像生菜、西紅柿、小白菜和土豆這樣的蔬菜;還有蘋果、橙子之類的水果,另外還會買很多冷凍水果用來做冰沙或者搭配酸奶吃。雞蛋、牛奶和玉米餅卷也經常在採購清單上,而且Yu覺得冷凍水餃是一種既快捷又實惠的餐食。Yu通常只給自己做飯,但有時候也會和室友一起分享。
3、外出就餐:56加元
Yu一個月只在外面吃一兩次飯。Yu想去一家新開的賣飯糰的店嚐嚐,花了 10加元。上個月是Yu朋友的生日,所以她們去了一家比較高檔的餐廳,Yu點了鴨肉肉汁乳酪薯條。大家一起分攤了給朋友慶生的餐費,所以Yu付了 46加元。
4、交通:33加元
大多數月份,Yu會買一張 10 次乘坐的地鐵通票,這樣Yu就可以去看她的男朋友。Yu去的其他地方通常都在步行距離之內。
5、娛樂:38加元
Yu每個月會和朋友去一次俱樂部。入場費大概是 5加元。Yu不買酒,因為大家會事先在其中一個人的家裡先喝點酒。Yu也喜歡參加學校社團舉辦的活動。最近,麥吉爾大學的中國學生社團舉辦了一場賭場之夜活動。Yu的門票花了 33加元,其中包括食物、混合飲料、賭場遊戲和禮品袋。
6、Spotify會員:2.6加元
Yu和六個高中同學共用一個Spotify家庭賬戶。Yu最近聽了很多R&B和韓國流行音樂K-pop。
7、教科書及其他學習資料:100加元
幸運的是,今年Yu大部分的教科書都能免費獲取。為了完成每週的小測驗,Yu只需要為一門課買一本教材。
8、ChatGPT Plus 會員:33加元
Yu的一個朋友最近買了 ChatGPT 的高階會員,所以她也想試試。Yu經常使用它。如果Yu在某一門課上有不理解的概念,她會讓 ChatGPT 給她解釋,它解釋得很好。高階版比免費版好用很多,所以對Yu來說很值。Yu每天都會用它。
9、最近的一筆奢侈消費 —— BIXI共享單車:15加元
Yu和朋友出去散步,她們隔著聖勞倫斯河眺望 “67 號棲息地”(Habitat 67),那是蒙特利爾的一座很酷的建築,是為 1967 年世博會建造的。Yu從來沒去過那裡,所以她們租了BIXI共享單車去看看。她們還騎車遊覽了那個區域的其他景點,比如生物球館(Biosphère)、蒙特利爾賭場和一級方程式賽車賽道。
每月總支出:1737.6加元
來源連結:https://macleans.ca/education/student-hub/paying-for-it/what-i-spend-each-month-university-student-mcgill/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來源:加拿大約克論壇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