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西拉·布歇爾(Sierra Bouchér)
翻譯|王越
猩猩擁有一項令人驚訝的建造技能:它們會在森林樹冠上用樹枝和多葉的嫩枝精心編織複雜的巢穴。為了度過一個舒適的夜晚,或是為了午間能在陰涼中打盹,這些猩猩每天都會不斷搭建和修繕這些窩。在經驗更為豐富的年長猩猩建造的窩裡,還會有枕頭、床墊、毯子,甚至用闊葉圍出的屋頂——而這一切都要足夠堅固,以抵禦惡劣天氣,並能承受熟睡於其上重達45千克以上的猩猩。
最近,一項發表在《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上的研究表明,尚未獨立的幼年猩猩會花費長達7年的時間,學習並完善這項重要的技能。“它們需要如此漫長的時間才能掌握築巢的本領,說明這項技能比我們過去理解的要複雜得多,”英國華威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安德烈婭·佩爾馬納(Andrea Permana,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

為了理解這種複雜的行為,研究人員對印度尼西亞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的45只猩猩進行了長達13年的跟蹤研究。佩爾馬納發現,猩猩在六個月大時就開始對築巢產生興趣。這些尚未獨立的猩猩在年幼時每天都要練習築巢,觀察母親以學習築巢技巧。隨著年齡增長,它們的力量和靈活性會有所提升,可以更熟練地用樹枝和樹杈搭建床鋪。研究人員觀察到,猩猩在三歲時就能夠建造出自己的第一個實用床鋪,但在七歲之前,它們仍傾向於和母親一起睡覺。佩爾馬納說:“猩猩有長達7到9年的依賴期,在這期間,它們一直都是小寶寶,而在這之後,它們就要靠自己了。”
這些巢穴不僅可以為猩猩躲避老虎和其他捕食者提供掩護,其提供的安穩睡眠本身也是一種重要資源。從某種程度上看,所有類人猿都會築巢,而研究表明,猩猩比不築巢的其他靈長類動物睡得更深也更久。考慮到人類祖先和猩猩祖先同時發展出了築巢技術,這種安穩的睡眠或許可以說明,舒適的睡眠場所在人類祖先的大腦演化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佩爾馬納說:“休息得越好,就越有創新能力。也許好奇心更強,記憶力會更好,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強。這些連鎖反應無疑對人類祖先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本文選自《環球科學》7月刊“前沿”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