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歲的夫妻卡南和博丹這幾天火了一把。
兩人放棄了在陸地上的平穩日子,把生活重心轉到了遊輪上,預計要在上面待個15年。

按照他們的說法,相比在陸地上的花銷——房租、水電、收拾屋子和打理生意的時間成本、工作,在船上的生活簡直快活似神仙。


(船上的各種自助)
他倆一次性付上10萬美元(約74萬人民幣)簽約上船,就能享受全包住宿,包括食物、飲料、WIFI、每週兩次的清潔服務,船上還有酒吧、泳池、高爾夫球場等各種娛樂設施。


此外,健身房、瑜伽室、理髮店、圖書館啥的也是配套齊全,基本上日常生活能用得到的設施都能提供,甚至還有辦公空間供住客處理工作…


他們選擇的是最便宜的小臥室,這一趟算下來每月只需3000多美元,缺點是臥室的窗戶不能直接看到大海。
不過兩人的心態是,把整個遊輪都當做自己家的“客廳”,臥室風景差一點倒也沒啥。況且這種花錢方式整體算下來,比他們在陸地上的生活成本還要低一些…


(兩人居住的小臥室)

(拜訪船上朋友的豪華大套間)
再加上,遊輪的路線也剛好符合他們的需求。遊輪計劃進行住宅式的環球航行,每三年半環遊世界一圈,預計會在147個國家和地區的425個港口停靠。
不用為了輾轉不同目的地收拾行李趕飛機趕火車,這也是很吸引兩人的一點。

每次停留,遊輪大概會預留三四天的時間讓大家上岸玩耍。比如在巴西停靠時,他倆租了一間度假屋,花了非常便宜的錢,度過了兩個快樂夜晚。

他們覺得,這一趟下來能滿足兩人衣食住行玩樂的所有需求,算了算大半輩子的積蓄夠在船上住個15年、繞地球4圈,索性直接拋棄陸地上的住處上船了。

在此之前,兩人已經在夏威夷生活了十年,一度以為會維持平穩的生活一直到死去。
2022年,他們第一次嘗試了遊輪旅行,沒想到很意外地沉迷其中。
首次出海的遊客通常傾向於短途航行。但卡南和博丹卻不是這樣,他們自稱是那種孤注一擲的性格,第一次出海就持續了兩週多。

“很多人會說,在船上待個四五天就會厭倦,但當時已經到了16天的最大期限,我們還是不想離開。”
兩人研究了一下,發現有為期三年多環遊世界的遊輪,於是動了海上生活的心思。

他們以前在夏威夷經營汽車租賃業務,上船前他們把業務全部轉手,在陸地上已經毫無牽掛。
不過兩人還是有基本的收入,除了遠端幫忙運營一些公司事務,他們還開了一個影片賬號,定期更新旅途見聞。

“我們都55歲了,已經不再需要任何東西,只想要冒險和體驗。從最多的時候擁有31輛汽車做租賃生意,到現在一輛都沒有,沒有任何責任的感覺真好。
遊輪上的服務超棒,我們感覺自己就像皇室成員一樣,服務人員甚至會向我們鞠躬致敬。我一點也不後悔,我喜歡這種生活方式。”


遊輪生活的另一項好處是,他們可以去一些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地方。
如果是放假時選擇旅遊目的地,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可能根本不會被大多數人列入計劃。

但因為遊輪是走到哪兒停到哪兒,大家可以到各種小眾城市遊玩,到訪各處小眾自然景觀。

(甚至還去過土著部落)
比如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就是他們旅程的意外之喜。他們看到了和手掌一樣大的海鬣蜥和海馬,看到了不一樣的海洋風景。

根據遊輪規定,朋友和家人也可以去探望他們,最長可免費入住 28 天,並且有自己的房間。

因為遊輪不走回頭路,探親的家人們下船後得自己琢磨著怎麼回家,不過能免費玩上這一趟還是相當值得的。
卡南和博丹覺得,隨著世界各地的房價、房租上漲,遠端工作變多,應該會有更多人選擇這種“在路上”的生活方式。

兩人在船上結識了不少朋友,因為大家要在一起度過很長時間,他們把這些朋友視為“家人”:
“這裡的人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講。
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永遠不會感到孤單。”

遊輪上的很多人和他倆想法都很像。54歲的安吉拉退休前是老師,2018年她經歷了人生變故,媽媽和哥哥接連去世,丈夫出現了健康問題,她自己也接受了兩次手術。
從生死離別的掙扎中走出來後,她決定不再將日常生活視為理所當然,不再把每天埋頭工作當做人生唯一的價值,她想著有時間去看看這個世界。
她和丈夫開始籌劃著來一場“大冒險”,盡情享受人生,於是在退休後上了船。

和卡南和博丹夫婦很像的一點是,安吉拉夫婦也把船上的臥室當成自己的家。
每次遊輪停靠岸邊時,他們逛完當地會買一些小物件來裝扮臥室,兩人特意統一了藍色調,希望能讓船上的時光更溫馨一點。


(安吉拉夫婦的小臥室)
他倆看到過80歲老人坐著助行器走下游輪的場景,於是決定趁身體還能動,拿出積蓄“揮霍”一把。
“我們目前的身體還不錯,經濟也能撐得住。我不想等到老了才去環遊世界,想趁現在還能享受的時候多出去看看。”

把遊輪當成自己的“家”,徹底拋去定居的束縛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看上去確實挺心動。
不過雖然卡南和博丹一直表示生活成本和他們在夏威夷時差不多,對咱們大多數人來說,能掏出小一百萬來環遊世界確實很困難…
而且之前美國也曝出過忽悠老人賣房坐遊輪旅遊養老的騙局(戳這裡複習),真正計劃起來也有挺多阻力,希望有生之年能實現一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