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這個世界,小傢伙!他提前降臨,接下來需要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待一段時間。雖然如此,他的狀況很好,能在這個小小的世界裡照顧他,感覺真的很溫馨。我從未感受過如此深沉的愛。
奧特曼和丈夫 Oliver Mulherin 結婚一年,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去年底,奧特曼在一次採訪中提到,2025 年 AGI 降臨,將要一個自己的孩子。
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帖子下表示,“衷心祝賀!為人父母是人生中最深刻、最有意義的經歷之一。祝你和你的家人一切順利。”
QuestMobile 最新資料顯示,DeepSeek App 以“零營銷”姿態創造增長神話:上線至 2 月 9 日,累計下載量突破 1.1 億次,周活躍使用者最高觸及 9700 萬。這一成績正在重塑行業競爭規則。
反觀傳統玩家的"重營銷"策略遭遇寒冬。Kimi 過去一年投入近 9 億元營銷費用,每月營銷預算高達 2 億元,在小紅書等平臺大手筆投放,一度讓 B 站"淪陷"。然而即便投入如此巨資,其日活規模仍未破千萬,與 DeepSeek 短短數十天靠自然流量達到 3500 萬日活形成鮮明對比。
更令人矚目的是,其他玩家的營銷投入同樣驚人:豆包的投放規模據稱是 Kimi 的數倍,Minimax 的 Talkie 在海外投入數千萬美金,星野在國內市場也投入上億元。然而,DeepSeek 的橫空出世給這一輪"燒錢競賽"澆了一盆冷水。
23 日凌晨,月之暗面釋出最新論文《Muon is Scalable for LLM Training》,並開源 MoE 模型 Moonlight,模型啟用引數僅需 3B。論文顯示,月之暗面透過深度改造 Muon 最佳化器並將其運用於實際訓練,證明了 Muon 在更大規模訓練中的有效性,是 AdamW 訓練效率的 2 倍且模型效能相當。
在近日舉辦的 Beyond Artificial 大會上,英偉達 CEO 黃仁勳就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國企業 DeepSeek 及 AI 行業發展發表了重要觀點。他特別指出,市場普遍對 AI 應用架構存在一個誤解,真正的 AI 應用應該包含三個同等重要的階段:預訓練、後訓練(推理能力學習)以及實際推理過程。
預訓練階段使用多模態資料學習基礎知識;後訓練階段透過強化學習、人工反饋等方式培養模型的推理能力;而推理過程則需要模型進行復雜的思考和分析,包括並行試驗和分步推理。他強調,預訓練雖然重要,但後訓練對智慧發展而言才是最關鍵的部分,因為這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推理過程本身也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因為 AI 在回答問題時需要進行多重推理和不斷修正。
談及 DeepSeek,黃仁勳認為其創新不會阻礙 AI 發展,反而會加速 AI 的應用擴充套件。“這對英偉達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從本質上說,所有的核心點都在於應用層的加速。”
至於企業 AI 應用策略,黃仁勳提出了“多元並存”的觀點。他建議企業可以同時採用公有云 AI 服務和自研 AI 系統。對於通用服務,可以優先使用公有云上的現成解決方案;而在企業特定專業領域,則可以基於開源模型和工具開發專有 AI 系統。
2 月 18 日,科普博主“三個老爸實驗室”爆料稱,騰訊元寶 AI 在接入 DeepSeek 系統後,回答中疑似出現商業廣告植入,引發網友熱議。

眾多使用者表示,在使用 AI 助手時,希望得到的是純粹的資訊和建議,而不是夾雜著商業推廣內容,這一事件極大影響了他們的使用體驗。面對輿論質疑,騰訊公關總監張軍迅速透過微博做出回應。他表示“理論上不應該(出現廣告),已經讓技術去查了”。張軍推測,異常回答可能源於系統開啟聯網搜尋時,引用了“58 到家”公眾號釋出的避坑指南內容。同時,他建議使用者可透過連續追問方式驗證回答性質,“如果真是廣告,追問幾次就會露餡”。
值得關注的是,微信搜尋功能也同步出現服務入口變更。部分使用者發現對話方塊頂部搜尋頁面出現“下載元寶 (體驗 DeepSeek R1)”的提示。微信官方稱,為應對使用者激增的體驗需求,已緊急協調部署呼叫元寶系統支援,目前 DeepSeek-R1 滿血版及混元深度思考模型 T1 仍處於灰度測試階段。
近期,廣東中山成人玩偶製造商 WMDoll 因推出搭載 AI 功能的矽膠娃娃引發市場熱議。據報道,這款產品透過接入 ChatGPT、Llama 等開源 AI 模型,實現了智慧對話和情感互動功能,新一代 AI 矽膠娃娃具備理解、分析和回應能力,可以透過持續對話建立使用者畫像,並保持長期記憶功能。比如今天告訴娃娃生病了,後續你表達要帶她出去玩的時候,娃娃可能會提醒你好好休息養病。
WMDoll 負責人 Max 介紹,開發這類產品的前期投入至少需要 100 萬元,目前,該公司已與國內情感 AI 仿生機器人提供商無芯科技合作,計劃開發具備面部表情和生理資料聯動功能的新產品。
新一代 AI 矽膠娃娃引爆輿論的關鍵一點在於其收費模式。據悉,MetaBox 娃娃的售價在 1500-2000 美元之間(約合 10880-14507 元人民幣)。想要體驗 AI 互動功能,需要先支付 100 美元的訂閱費。後續再根據需求充值續費,如果暫停訂閱,產品就只是個不會說話的普通娃娃。
2 月 17 日訊息,據“幸福福田”官微顯示,首批 70 名“AI 公務員”正式上崗,其錯誤率控制 5% 以內。官方公告顯示,廣東深圳福田區推出基於 DeepSeek 開發的 AI 數智員工,上線福田區政務大模型 2.0 版,除了有 DeepSeek 通用能力外,還結合各部門各單位實際業務流程,量身定製個性化智慧體,首批滿足 240 個業務場景使用。目前,福田區已上線 11 大類 70 名“數智員工”,覆蓋政務服務全鏈條。透過 240 個政務場景終端的精準解析,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多元場景。個性化定製生成時間從 5 天壓縮至分鐘級。這些“AI 公務員”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 95%,稽核時間縮短 90%,錯誤率控制在 5% 以內。“AI 任務督辦助手”跨部門任務分派效率提升 80%,按時完成率提升 25%。
此事迅速在社交媒體引起熱議,“AI 公務員”這一說法也在討論中被頻頻提及。18 日上午,記者採訪了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資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增,他表示,“AI 數智員工”是 AI 助手,它能輔助開展公共管理和服務,提高工作效率,不能單獨決策,不能算是“AI 公務員”。
2 月 18 日,上汽乘用車釋出了《關於大乘用車幹部任免的通知》,63 位中高層職位迎來“地震級”調整!這場由集團總裁賈建旭親自簽發的變革,這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涉及銷售、市場、品牌、網路發展等多個關鍵部門的高層管理人員,涉及榮威、名爵、飛凡等核心品牌,更將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關鍵部門納入重組範圍,堪稱上汽自主機板塊史上最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此次人事調整於 2 月 12 日生效。
2024 年,上汽乘用車(三大品牌榮威、飛凡和名爵)零售量僅 81.4 萬輛,同比下滑超 30%,而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已突破 200 萬輛大關。面對上汽乘用車板塊的“失速”,賈建旭將改革矛頭直指“大乘用車板塊”,進行了一系列頂層調整,親自擔任上汽大乘用車執管會主席,主導大乘用車的變革。此外,上汽大乘用車管理層開啟了全員內部競聘,而此次大規模人事調整就是競聘後的結果。
2 月 20 日,據外媒報道,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聯邦政府進行大規模人員削減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商務部下屬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正準備解僱多達 500 名左右的試用期員工。知情人士透露,週三,部分 NIST 試用期員工已收到即將被解僱的口頭通知。一些知情人士表示,NIST 尚未就此次裁員影響的範圍作出最終決定。在拜登政府時期,NIST 負責協助實施美國政府的一些關鍵計劃,包括為半導體制造提供資金,併為人工智慧的使用和開發制定標準。此次裁員發生在美國新任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正式上任之後。在上個月的確認聽證會上,Lutnick 表示,他計劃審查拜登政府的晶片專案以及該部門的人工智慧計劃。
2 月 19 日訊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總部和遍佈全美的 10 個區域中心,共有近 18000 名公務員,但這家全球頂尖的航天機構可能將面臨進一步的重大裁員。據訊息人士透露,大約 750 名 NASA 員工接受了“人生岔路口”方案,將簽署延遲生效的離職協議,在今年晚些時候離開該機構。聽起來這個數字很多,但通常每年大約都有 1000 人離開 NASA,因此實際上很多人可能只是提前獲得離職補償,離開那些他們原本就計劃要辭去的崗位。
將接受“延遲辭職”的員工和被辭退的試用期員工加起來,特朗普政府目前已裁減了 NASA 約 10% 的員工。然而,裁員可能並不會就此結束。兩位訊息人士表示,NASA 各區域中心的負責人已經接到指令,要為應對未來幾個月內的“重大人員裁減”做好準備。裁員規模尚未確定,甚至可能不會發生,因為白宮必須要與美國國會就 NASA 及其他機構的預算進行談判。
2 月 20 日訊息,據外媒報道,三位知情人士週四表示,作為重組的一部分,TikTok 正在裁減其負責內容稽核的信任與安全部門的全球員工。兩位訊息人士稱,該應用程式的運營主管兼該部門負責人 Adam Presser 於週四向員工傳送了一份備忘錄,通知他們這一舉動。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的團隊從同一天開始裁員。TikTok 表示,其在全球擁有 40000 名信任和安全專業人員,外媒無法立即確定裁員的程度。
2 月 17 日訊息,據知情人士訊息稱,在谷歌工作長達 17 年的“Google Fellow”吳永輝博士已離開谷歌,加入字節跳動。2023 年,因為深度學習領域的持續研究貢獻,吳永輝博士被谷歌晉升為“Google Fellow”和谷歌 DeepMind 的研究副總裁。知情人士稱,吳離開谷歌,是希望做一些新的,偏探索的工作。這次加盟位元組,也將專注在偏長期、偏基礎的科研工作。
有市場訊息稱,在原谷歌 DeepMind 副總裁吳永輝加入位元組擔任大模型團隊 Seed 基礎研究負責人後,位元組大模型團隊進行架構調整,多名原來向朱文佳彙報的演算法和技術負責人轉向吳永輝彙報。對此,接近位元組人士稱,吳永輝主要負責 AI 基礎研究探索工作,偏基礎研究,朱文佳主要負責模型應用相關的工作,偏模型應用,兩個人都在 seed 部門,都向位元組 CEO 梁汝波彙報。

2 月 19 日,據媒體報道,阿里 AI To C 業務近期開啟大規模人員招聘,開放招聘崗位達到數百個,其中 AI 技術、產品研發崗位佔比達到 90%,所招聘人員將重點投入到文字、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 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中。上週,馬雲曾現身夸克辦公區,外界普遍猜測夸克在阿里 AI 戰略佈局中將佔有重要地位。據統計資料顯示,夸克 2024 年度的累計下載量超 3.7 億。
當地時間 2 月 18 日,OpenAI 前首席技術官 Mira Murati 宣佈成立名為“思維機器實驗室”(Thinking Machines Lab)的新公司。穆拉蒂表示,這是一家由科學家、工程師和建造者創辦的公司,將專注於:幫助人們調整人工智慧系統,以滿足他們的特定需求;為構建能力更強的人工智慧系統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開放科學文化,幫助整個領域瞭解和改進這些系統。公司的目標是透過堅實的基礎、開放的科學和實際的應用,讓人工智慧變得更有用、更易懂,從而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 OpenAI 聯合創始人 Ilya Sutskever 正在為其初創公司籌集超過 10 億美元,估值超過 300 億美元——這將使這家新興企業躋身全球最有價值的私營科技公司之列。
據報道,韓國政府 2 月 17 日表示,出於對中國人工智慧應用程式 DeepSeek 的擔憂,已暫停這款應用程式的下載。韓國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表示,該服務已於 2 月 15 日下午 6 點暫停,並將在根據韓國個人資訊保護法規進行“改進和修補”後恢復。
此前,韓國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內部阻止了對 DeepSeek 服務的訪問。另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報道,韓國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認為,若想符合個人資訊保護法規的要求,DeepSeek 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進行修改,因此決定暫停其在韓國應用市場的下載。此次措施實行後,老使用者仍可正常使用,但新使用者下載將受到限制。
近期,微軟釋出了量子計算的新突破 — Majorana 1 晶片。根據微軟釋出的論文所述,這是世界上首個由拓撲核心驅動的量子處理單元(QPU),可在單個晶片上擴充套件至百萬量子位元,為量子計算指明瞭一條路徑。
在過去 17 年的時間裡,微軟一直都在尋找一個可靠的新材料和體系結構去實現量子計算。如今,微軟宣佈利用了一種新型的拓撲超導材料(結合了砷化銦(半導體)和鋁(超導體))首次實現對馬約拉納粒子的精準操控,可以創造出更穩定、抗干擾的量子位元(qubits)。
目前,微軟宣佈已經將 8 個拓撲量子位元放在一個僅有手掌大小的晶片上,而這個晶片架構的目標是要擁有 100 萬個拓撲量子位元,這也是目前唯一明確具備可擴充套件性的架構。
微軟技術研究員 Chetan Nayak 認為,“我們重新發明了量子時代的電晶體,這是通向實用量子計算的清晰路徑。”同時 Chetan Nayak 還表示,從最初,團隊就想製造一臺對商用有影響力的量子計算機,並且不僅僅是在思想上引領,並且他強調,若想實現就必須實現規模化。此外,微軟表示,預計會在未來幾年內,能夠造出解決工業規模問題的量子計算機。

Figure 介紹稱,Helix 是首款可以在人形機器人上協同執行的 AI 模型,使得兩臺機器人可以協作解決一個共享的、長期的操作任務。作為這項科技突破的結果,搭載 Helix 的機器人現在可以根據自然語言指令,識別並拾取幾乎所有的小型家居物品,包括機器人從未見過的成千上萬物品。在公司給出的案例中,機器人在接受“拿起那個仙人掌”、“拿起沙漠裡的東西”時,都能選擇最接近玩具的手,成功從一堆物品中拎出仙人掌玩具。
2 月 18 日,月之暗面宣佈推出一款新模型 Kimi Latest,它將對標 Kimi 智慧助手當前使用的模型,隨智慧助手產品更新而同步升級(模型名稱始終不變),使用者現已可在 Kimi 開放平臺體驗。據介紹,Kimi Latest 總是使用 Kimi 智慧助手產品使用最新的 Kimi 大模型,可能包含尚未穩定的特性;上下文長度為 128k,會自動根據上下文長度選擇 8k/32k/128k 模型作為計費模型;支援自動上下文快取。目前 Kimi Latest 僅支援呼叫 Kimi 普通版模型,Kimi k1.5 長思考模型暫不支援 API 呼叫。
2 月 18 日,DeepSeek 推出 NSA。DeepSeek 稱,NSA 是一種與硬體一致且本機可訓練的稀疏注意力機制,用於超快速的長上下文訓練和推理。透過針對現代硬體的最佳化設計,NSA 加快了推理速度,同時降低了預訓練成本,而不會影響效能。在一般基準測試、長上下文任務和基於指令的推理上,它的表現與完全注意力模型相當甚至更好。
美國弧形研究所 19 日在官網釋出公報說,來自該研究所、美國晶片製造商英偉達公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人工智慧(AI)生物學模型 Evo 2 當天正式釋出。公報說,在前一代模型 Evo 1 的基礎上,Evo 2 發展成為目前生物學領域規模最大的 AI 模型。該模型基於超過 12.8 萬個基因組資料的 9.3 萬億個核苷酸進行訓練。
據報道,面對 DeepSeek、阿里巴巴、OpenAI、谷歌等全球 AI 巨頭近來“捲到飛起”的尖端大模型競爭,被視為歐洲 AI“全村希望”的科創企業 Mistral 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當地時間週一,總部位於巴黎的 Mistral 釋出名為 Mistral Saba 的定製大模型,主要賣點是經過專門訓練的阿拉伯語互動能力。
官方介紹稱,Saba 是一個 240 億引數的輕量級模型,能夠在本地單卡環境下部署,輸出響應速度可以達到 150 個 tokens/ 秒。這個模型使用特別挑選的中東和南亞資料集,所以與引數量多出幾倍的通用大模型相比,Mistral Saba 在回應阿拉伯語問題方面,能做到更高的準確率和關聯性。
2 月 18 日,馬斯克與 xAI 團隊,在直播中正式釋出了 Grok 最新版本 Grok3。此前,馬斯克將 Grok-3 描述為“地球上最聰明的 AI”。他在 X 平臺上表示:“自己整個週末都在和團隊打磨產品。”然而據媒體報道,有人測試了最新的 Beta 版 Grok3,並提出了那個經典的用來刁難大模型的問題:“9.11 與 9.9 哪個大?”遺憾的是,在不加任何定語以及標註的情況下,號稱目前最聰明的 Grok3,仍然無法正確回答這個問題。
不過對此馬斯克並不以為然,其公開回應稱,當前的 Grok 3 僅是測試版,這個階段錯誤越多越好,而完整版將在未來幾個月推出,並邀請使用者反饋使用問題。也有輿論認為,儘管在官方 PPT 中,Grok3 在大模型競技場 Chatbot Arena 中看似“遙遙領先”,但實際上其與 DeepSeek R1 和 GPT4.0 的差距僅為 1% 到 2%。
此外,2 月 20 日,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公司 xAI 的 Grok 應用升至美國區 App Store 免費 APP 榜首,超越 OpenAI 的 ChatGPT APP。同時,馬斯克還宣佈 Grok3 將免費提供 ( 直到伺服器崩潰為止 ) ,馬斯克表示,“短時間內,Grok 3 對所有人免費開放!”在釋出會上,馬斯克宣稱 Grok 3 在數學、科學與程式設計的基準測試中超越了所有主流模型,並計劃將其應用於 SpaceX 的火星任務計算,甚至預測未來三年內將實現諾貝爾獎級別的突破。
-
2 月 21 日,李開復創立的 AI 獨角獸零一萬物,近日內部發生多處變動:計劃拆分數字人業務,由零一萬物數字人業務研發負責人楊昌鵬帶隊。零一萬物 AI 影片混剪專案負責人藍雨川離職創業,新專案 SparkView 方向為 AI 影片編輯工具。
-
2 月 20 日,騰訊已完成系列 AI 產品線調整。繼騰訊元寶從 TEG(技術工程事業群)轉入 CSIG(騰訊雲與產業事業群)之後。QQ 瀏覽器、搜狗輸入法、ima 等更多產品和應用也已經匯入 CSIG,成為騰訊面向大模型時代打出的全新產品組合。
-
2 月 20 日,百度搜索全量上線 DeepSeek 滿血版。使用者可在百度 App 輸入任意搜尋詞,完成一輪搜尋後,在搜尋結果頁點選“AI+”進入 AI 搜尋,再點選下方去試試“滿血版”即可與 DeepSeek 對話。
-
2 月 19 日,Meta 宣佈,將舉辦首屆專注於生成式 AI 的開發者大會。這場大會被命名為 LlamaCon,以 Meta 旗下的 Llama 生成式 AI 模型系列命名,定於 4 月 29 日 舉行。Meta 表示,屆時將分享其 開源 AI 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幫助開發者打造創新的應用和產品。
-
2 月 17 日,騰訊 AI 助手“騰訊元寶”迎來更新,混元 +DeepSeek 兩大模型均支援深度思考功能,使用者下載並開啟騰訊元寶即可免費使用。
2 月 11 日至 2 月 27 日,AI 前線影片號將聯合霍太穩影片號帶來 DeepSeek 系列直播,解析 DeepSeek 爆火背後的技術突破、商業化路徑與行業影響。從 純強化學習復現 o1 能力到算力控制,從創新文化到 AI 競爭格局,每場直播都深度解析一個關鍵問題。
📅歡迎掃碼二維碼預約直播,一同探索 DeepSeek 如何引領 AI 領域的創新與未來!


今日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