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可能出現首位穆斯林市長

西方媒體報道,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曼達尼在紐約市長初選中意外勝出,代表新一代左翼力量挑戰建制派,儘管引發金融界和保守派強烈反對,但他憑藉親民政策和個人魅力贏得大量基層支援。下面是下給你洗報道,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美國政治#紐約市長選舉#民主黨內鬥#佐赫蘭·曼達尼#民主社會主義#美國穆斯林
紐約可能迎來首位穆斯林市長
在政治派別林立、競爭激烈的紐約市,一位33歲的南亞裔年輕人佐赫蘭·曼達尼出人意料地贏得了民主黨市長初選提名,震動了整個美國政壇。幾個月前,這位州眾議員在選民中的知名度還極低,如今卻擊敗了前紐約州長、政治世家出身的安德魯·科莫,成為紐約市歷史上最年輕、最具爭議的市長熱門人選。
在初選結果公佈的那個凌晨,曼達尼走進長島市的一家酒吧,面對熱情高漲的支持者高喊:“就像曼德拉說的,一切看似不可能,直到它真的發生。朋友們,我們做到了!”這場勝利不僅令許多資深政客和觀察人士瞠目結舌,也被一些分析人士稱為自2008年奧巴馬擊敗希拉里以來最令人意外的“黑馬逆襲”。
曼達尼自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曾被特朗普嘲諷為“百分百的gc主義瘋子”。但在紐約市左翼青年群體中,他迅速崛起為一位充滿號召力的新星。他把“可負擔的紐約”作為競選核心,提出凍結房租、提高富人稅、提供免費公交、普惠托育,以及建設市營食品超市等激進主張,吸引了大量年輕選民的支援。他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影片迅速走紅,成為紐約左翼政治的網路現象。
他的個人魅力也是成功關鍵之一。他有著燦爛的笑容、真誠的表達和極高的情商,即使意見不同,也很難不對他產生好感。他的朋友和同事都認為他極具感染力,而且極其勤奮,是少數真正“從基層一步步做起來”的政治人物。
儘管擁有廣泛的草根支援,曼達尼在紐約的政商精英圈中卻飽受非議。他曾公開譴責以色列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引發部分猶太團體的不滿;他主張削減警察預算,被治安派人士視為危險訊號;他批評資本主義和金融投機行為,引來華爾街金融界的強烈警惕。對沖基金大佬比爾·阿克曼甚至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表示,曼達尼的當選將令紐約“更危險、更不可持續”,並表示將出資支援一位中間派候選人出戰。
曼達尼的背景也頗具傳奇色彩。他1991年出生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母親是著名印度裔美籍導演米拉·奈爾,父親是烏干達籍學者馬哈穆德·曼達尼。7歲時,他隨家人移居紐約。朋友們說,儘管他從小生活優渥,但始終對社會不公保持敏感,關心邊緣群體的命運。大學畢業後,他曾在皇后區做住房顧問,協助低收入群體避免驅逐,並短暫嘗試過說唱事業。2010年代中期,他逐步踏入政治領域,在地方競選中展露頭角,並以高強度的工作節奏獲得同僚認可。他2020年當選為紐約州議會成員,此後兩度連任,但沒有人預料到他在2025年會突然躍升為紐約市長大選的領跑者。
曼達尼的崛起,也被視為民主黨內部“世代更替”浪潮的縮影。在拜登所代表的老一代溫和派逐漸失去吸引力的背景下,像曼達尼這樣強調階級正義、批判建制體系的年輕左翼迅速成為基層新寵。他不僅是紐約選民渴望改變的載體,也代表著一股席捲全美的大城市左翼運動潮流。
不過,曼達尼的勝利之路遠未結束。他在11月的大選中還將面對多位強勁對手,包括可能以獨立身份參選的科莫和現任市長埃裡克·亞當斯。此外,他還需應對來自金融界、保守派以及部分民主黨建制派的合圍與攻擊。但他的支持者相信,這位擁有草根號召力的年輕人已形成不可忽視的力量。正如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說:“我的承諾是,讓每一位紐約人都住得起,也活得有尊嚴、有自豪。”
如果最終勝選,曼達尼將成為紐約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也將是百年來最年輕的一位市長。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