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

下方
圖片識別二維碼,下載北美省錢快報APP,24小時滾動更新各類北美折扣資訊+周邊生活實用資訊!
13刀買卡地亞?你莫不是在和我開玩笑吧?
真不是!13刀真的能買卡地亞!還是滿鑽的!還是從官網抱出來的!這件離奇的事情就發生在美國…的鄰國墨西哥。
小哥Rogelio Villarreal是一名墨西哥醫生,和大多數直男一樣,對珠寶首飾一竅不通。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去年12月,小哥正百般聊賴的划著Instagram,突然APP向他推薦了一則卡地亞(Cartier)的廣告。
什麼珠寶首飾能賣的那麼貴?!
懷揣著好奇心,他點開了廣告,開始瀏覽卡地亞官網。
和大家的感覺一樣,頁面上盡是一些買不起的東西!手袋、手錶和項鍊…每件商品都標價至少數千美元。
然而,電光火石之間,小哥注意到了一對耳環:這是一幅纖細的玫瑰金耳夾,鑲嵌著142顆0.51克拉的鑽石。

好看!真好看!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的價格在一眾奢侈品之間格外矚目,僅售價——237墨西哥比索,約合13.94美元。(美國官網售價$11,600)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小哥當時


這麼便宜?莫非是標錯了價格?那還不快買?!
於是,他立刻做了我們所有人都會做的事情:購買了它們!還是兩副…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為了確保信用卡不會捅婁子,他還使用了PayPal支付了款項。

訂單資訊顯示,他應該會在2023年12月12日左右收到商品。小哥準備將它們作為母親的聖誕禮物,內心那是美滋滋。
“我很興奮,”他說,“尤其是對於我媽媽,那些耳環是給她的。”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很快,卡地亞就發現了自己的失誤,於是就開始祭出各種騷操作…
下單一週後,卡地亞先是給小哥發了一封郵件,郵件稱這幅耳環已經沒有貨了,希望小哥主動取消訂單。
糊弄誰呢?小哥當然沒有同意,沒有貨那就等到他有貨唄!
但很快,他開始接到卡地亞公司代表的電話。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他們告訴小哥,他訂購的耳環價格不正確,所以卡地亞想要取消訂單。作為補償,他們會送小哥一份禮物——一瓶免費的卡地亞特製香檳和一本皮革筆記本。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如果小哥同意的話,需要簽署一份協議,那麼這件事就算大團圓結局了。
協議檔案: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但小哥內心卻總覺得有貓膩,如果他們取消訂單的操作是合理合法的,那為什麼還要求他簽署協議呢?
於是,小哥翻看了卡地亞墨西哥官網,並找到了銷售條款。該條款規定,任何購物爭議都可以提交給墨西哥聯邦消費者檢察官辦公室(類似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中國的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
小哥決心一試!他向墨西哥聯邦消費者保護機構投訴了卡地亞。
據媒體報道,小哥投訴後,消費者機構已經傳喚了卡地亞進行調解,並且政府已經多次嘗試調解以達成和解協議。
機構官員表示,他們不能透露有關正在進行中案件的資訊。不過,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2月29日,事件舉行了第一次聽證會。
聽證會上,小哥帶來了影片和照片作為證據,證明他是透過正常渠道和方式,以13美元的價格購買了這兩幅卡地亞耳環。

但當天,卡地亞並沒有出席。因此,消費者機構安排了第二次聽證會。
與此同時,小哥擔心卡地亞可能再度爽約不出席。因此,在第二次聽證會的三天前,他決定在Twitter上將整件事情公之於眾。

律師Jorge Zozaya說,如果消費者保護機構發現公司有錯,它可以對其處以罰款或其他懲罰,但不能強迫公司遵守其列出的價格。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任何一方都可以訴訟於法律。
在社交媒體上,小哥無奈地說,“如果這個案子送上法庭,可能會對卡地亞有利。”
不過,小哥的擔心並沒有發生。
上週一,小哥表示已經收到了卡地亞的通知,確認他的訂單將被履行,耳環會在本週五送到小哥的手裡。
“War is over.(戰爭結束了)”小哥在Twitter上寫到。

上週五,小哥真的收到了耳環!面對這兩幅來之不易的耳環,他興奮地舉行了一個開箱儀式。
先拍了禮盒,用蠟封口的紙盒,儀式感滿滿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開啟後,裡面長這樣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最後就是耳環了!小哥還興奮的把它們套在手上,來了個自拍。

圖片來自twitter,版權屬原作者
評論區的網友們大呼過癮!
贊!兄弟!它們是打敗這家資本主義公司的象徵。

這就應該是你的!你沒讓他們得逞!

這個紅色的印章應該是用那個誤標價格的人的血做成的…

網友們還給小哥P了圖…

除此之外,有網友道出了卡地亞突然轉性,願意履行訂單的真相。
顯然這是他們的失誤,交付耳環會比支付高額罰款便宜得多,而且只有他是唯一的購買者,否則罰款和投訴會不斷累積。

不管怎麼樣,恭喜小哥最終堅持了下來,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戰利品!
BTW,截至目前,卡地亞墨西哥的網頁上已經沒有線上購買選項,只提供電話諮詢或到店服務。
也就是說,他們在事件發生後關閉了網站上的銷售功能…
話說,其實標錯價格的事情並不少見,特別是粗心的美國人。超市裡時常會出現匪夷所思的價格…
2010年,美國知名購物網站6pm.com就發生過長達6小時的標價出錯,期間網站上所有商品都賣49.95美元,公司估計虧損達160萬美元。
但6pm.com的高層表示,消費者不必取消訂單,公司將承擔這次的損失。
咱就說,這不比卡地亞大方多了…
本文由北美省錢快報小編整理,圖片及資訊來自(Twitter、nytimes),版權屬於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否則將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