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億經費被砍!頂尖大學,沒錢了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點選進入—>【頂會/頂刊】投稿交流群

新增微訊號:CVer2233,小助手會拉你進群!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學術星球可以獲得最新頂會/頂刊上的論文idea入門到精通資料,及最前沿應用!發論文/搞科研/漲薪,強烈推薦!

轉載自:募格學術 |來源:軟科
科研團隊遭裁減,數十億美元的大學經費被砍,美國科學界寒冬悄然而至。
2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佈,將把“科研間接費”削減至15%,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預算更是暴跌2/3,這意味著大學和研究機構需要自行承擔大部分成本。
在經費不確定下,據報道,賓夕法尼亞大學宣佈削減35%的研究生招生,範德堡大學的一名院長在2月宣佈暫停部分博士生專案的招生,南加州大學採取了類似的招生凍結措施,斯坦福大學則暫停了學校新員工招聘。此外,美國眾多科研機構開始縮減對博士後和科研助理的招聘。
無獨有偶,當地時間3月7日,哥倫比亞大學約4億美元(約合28.98億元)的聯邦撥款被取消。面對接二連三的資金削減,有學者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科學研究將難以為繼。

美國科研人,正經歷“至暗時刻”

NIH和NSF是影響美國公共研究領域經費的基石,每年共同資助數千個專案,支援數十萬科研人員,可以說是大學的命脈,經費資助上的任何變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此次NIH削減的間接經費,是指非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的“機構運營成本”,例如實驗室和研究裝置的開發維護、聘用教職員工的薪水等。每個大學和科研機構在間接經費的比例上各有不同,有資料顯示,哈佛大學的間接經費佔比為69%,耶魯大學為67.5%,約翰·霍普金斯大為63.7%。
可以看出,頂尖研究型大學的間接成本費率之高,一旦資金匱乏,科研專案的進行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NIH將佔比上限降至15%後,遠低於高校和研究機構50%至70%的標準。
儘管這項新政在司法程式上的“靴子”還沒完全落地,但是科研經費改革的影響已顯現,這其中,醫學研究遭受的重創最大。
從心臟病、帕金森症、禽流感等疾病的研究到一些藥物的研究、心理問題的追溯等,都高度仰賴NIH提供的資金推進。比如俄克拉荷馬大學獲得920萬美元用於癌症研究、免疫系統保護和農村醫療,在削減開支後,該大學名下的26個專案將受到影響,甚至停擺。此外因為專案暫停,一些博士後很可能面臨解聘。
另一邊,作為美國基礎研究主要資助機構的NSF,根據《科學》雜誌報道,白宮為NSF規劃的新年度預算為30億美元,預算削減超過三分之二,直接影響了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等基礎研究領域。
伴隨預算削減而來的,是對科研專案更嚴格的審查。根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資料,2023年NSF的青年科研基金申請透過率從往年的20%下降為不到10%。

中國科研經費,逆勢增長

中美情況可謂“冰火兩重天”。美國科研經費縮水的同時,中國在科研投入上持續加碼。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約3.08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2024年超3.6萬億元實現了“十四五”規劃年均增長7%以上的目標,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
同時,我國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高。在2022年首次達到“十三五”及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設定的2.5%目標,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至2.68%。
作為基礎研究的核心陣地,近年來,政府對高校的經費支援力度提升,投入高校的科技經費從2020年的1882.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753.3億元。
根據各高校已公開的資料,多所高校2024年的科研經費破十億元量級。如武漢大學到賬科研經費突破30億元,北京交通大學科研經費再次超過20億元大關。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江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北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和齊魯工業大學等科研經費也突破了10億元。
也有不少高校的科研經費首次取得階梯級突破,如太原理工大學首次突破8億元,重慶科技大學首次超過3.5億元魯東大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首次突破2億元,助推學校科研力量質的飛躍。
雖然投入總量和強度在逐年平穩增長,但是與處於前列的創新型國家相比,特別是基礎研究佔R&D的比重,還有差距,亟需在科研經費資助上做“加法”。
2023年《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印發,各地紛紛透過基本科研業務費等多種方式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援。
自2022年起,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加大科技資金支援力度3年累計下達4.5億元自治區直屬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支援4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在校優秀學生提升基本科研能力。江西省啟動實施職業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為22所省屬高校的博士畢業生在5年內給予每人20萬元非競爭性、自由探索類科研經費支援,助力科研“第一步”。
作為我國科研資助的主要力量之一,自然科學基金委也在擴大青年科學基金專案資助規模;前移資助埠,試點資助優秀博士生、本科生開展基礎研究,自主培養基礎研究後備力量。支援年輕科研團隊承擔基礎科學中心專案,透過持續穩定資助,培養科技領軍人才。
除了“量”的增加,還需最大程度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高校紛紛推進“放管服”改革,切實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
湖南大學將一般科研專案預算調整審批權、科研專案間接經費分配權下放至學院,提高學院自主權。同時擴大專案組橫向經費專案使用許可權,專案結題後可申請提取80%的結餘經費用於績效獎勵,且增值稅返還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
為緩解科研經費報銷手續繁雜、程式較多,東南大學在各學院設立科研秘書、財務處設立財務助理,把科研人員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為其簡除煩苛。
無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辦學實力和整體競爭力,還是提升基礎學科自主創新能力,都離不開科研經費的持續穩定投入。相信在經費支援和研發投入加強的政策之下,創新成果將更顯著,在前沿科技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何愷明在MIT授課的課件PPT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何愷明,即可下載本課程的所有566頁課件PPT!趕緊學起來!

CVPR 2025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CVPR2025,即可下載CVPR 2025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ECCV 2024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ECCV2024,即可下載ECCV 2024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CV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交流群成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新增微訊號:CVer2233,即可新增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請加入CVer-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影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影像、行為識別、影片理解、影像融合、影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Mamba、多模態學習或者論文投稿+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透過且邀請進群

▲掃碼或加微訊號: CVer2233,進交流群
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人數破萬!如果你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AI論文、實戰專案、行業前沿、從入門到精通學習教程等資料,一定要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知識星球!最強助力你的科研和工作!

掃碼加入星球學習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點贊和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