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今天我終於有勇氣點開日航旅客在飛機遭受撞擊之後,在機艙裡錄製的8分鐘影片。之前不想看,是擔憂我對機艙的幽閉環境再次激發起恐慌—2004年處理完空難之後,起初我還是能正常乘坐飛機。但是在幾個月後的一次登機過程中,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放完行李準備回到座位坐下,這時候我注意到所有旅客都站在走道里,都拿著行李。然後就有一個奇怪的念頭浮現:像這樣是無法完成緊急撤離的。
這個念頭一旦生起,就像是野火一樣開始蔓延。我開始假想現在需要緊急撤離,那麼我唯一的選擇就是翻越一排排椅背,朝著逃生出口方向爬去,因為通道上都是人,都拿著行李,把通道堵得嚴嚴實實。我想到一切都會阻礙我逃生,旅客、行李箱、椅背,於是我開始感覺到機艙過於狹小,過於封閉,我感覺自己被封閉在其中動彈不得,很快就真的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視物模糊。
但是最後我還是看了那個影片,從飛機降落滑行到機艙外起火機艙內冒煙,一直到空乘確認哪一個緊急出口安全,最後到旅客們從滑梯平安落地,在停機坪上奔跑,越過正在噴水的消防車。不出所料,當我看到煙霧緩緩滲入機艙,在機艙頂部凝成淡藍色的一層,旅客們的咳嗽和喊叫聲此起彼伏,而空乘們還是沒有開啟應急門,煙霧緩緩從機艙頂向下蔓延時,即便知道這些人最終都得以逃生成功,熟悉的窒息感還是再次出現。
感謝網際網路,感謝網友,正是他們的熱烈討論讓我迅速擺脫了這種窒息感,將我注意力從機艙的幽閉環境中徹底轉移出來,轉移到扯淡上。我很奇怪地看到,有兩幫人正在吵架,吵架的主題是“日航這一次算不算是教科書級的緊急撤離”。一方讚頌日本人的紀律性,另一方用開啟的行李架反駁。一方讚揚日航的撤離程式,另一方對著時間程序逐一挑錯。
對於類似的事件,我的個人看法是大家應該從這些事件中學習如何正確、快速地撤離。在2023年9月10日,我為此專門寫過一篇《緊急撤離》。同樣是一次從飛機上的緊急撤離,我最在意的是有旅客抱著行李箱從應急滑梯上降落,因此寫文章分析為什麼不應該那樣做。在我看來,討論大和民族牛屄還是傻屄,日航是牛屄還是傻屄,對於現實沒有任何意義,對於航空安全沒有任何幫助,對於所有的航空旅客的生命安全沒有任何益處。
這次我透過旅客的第一視角觀察了緊急撤離的全過程,另外又想到了兩件事:
現在看起來,被撞擊的民航客機上沒有一位旅客死亡,算是個大團圓結局。這時候,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看旅客錄製的機艙內影片,會發現許多正面的價值,正面的情感。但是,在看影片的過程中我忍不住地去想,如果客機的火勢蔓延很快,煙霧擴散很快,這段影片來自旅客遺物呢?當人們看到的影片內容是機艙內煙霧越來越濃,咳嗽聲和人聲漸漸消失,最後只有燃燒和爆裂聲,他們又會是什麼想法呢?
可能是討論飛機算不算是安全的交通工具了吧?我不知道,但是肯定發現不了那麼多正面價值,也不會激發多少正面情感。但是,緊急撤離程式不在任何一種價值裡,也不在任何一種情感裡,並不會隨著一次撤離的成敗而發生改變,這是關鍵。否則,撤離成功那麼一切都對,都讚揚,撤離失敗那麼一切都錯,都批評,人從中就學不會任何東西。
第二件事是在第一件事的基礎上往前再推一點,推到極端的程度:假設還是這架飛機,這次航班,還是發生了撞擊。現在,航班乘務員要求所有旅客伏低身體避免吸入煙氣,要求所有旅客保持冷靜耐心等待。不過,這一次隨著時間流逝,乘務員並沒有開啟任何一個逃生通道,她們始終無法確認哪一個門是安全的。你在座位上焦急等待,看著機艙裡的煙霧越來越濃,舷窗外的火勢越來越大。此時:
你知道你此刻正在嚴格執行緊急撤離程式,你也知道這個程式是在歷經無數實踐總結下來對逃生幫助最大的方案。與此同時,你也認為隨著時間流逝,你的生命處於極大的威脅之中,而且看起來機長和乘務員們還在找解決方案。那麼你的選擇是什麼?你是選擇繼續保持應急姿勢,伏低身體,哪怕就這樣最後因為窒息而亡,因為做正確的事情最重要。你還是選擇違抗機組人員的指令,放棄緊急撤離程式,起身找一個逃生通道,強行將它開啟?哪怕因此你身受燒傷摔傷,其餘旅客因此葬身火海也在所不惜,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你會選擇哪一樣?
看類似的空難新聞時,每個人都可以嫻熟地說:聽從機組指令,不帶行李,有序排隊,依次撤離,這才是正確的保命之道。而我的看法是這些正確回答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話語得以執行,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人們會選擇去執行?
開車的人都知道,在高速路上遇見緊急情況,標準處置程式是連續點剎車,不要一腳踩到底。肯定有許多人都開車經歷過這種情況,當時你的本能是一腳踩到底,你覺得這樣車子才能完全停下來,你覺得這樣才是對自己最安全的。但是,在那0.1秒的時間內,也有人想起標準處置程式,硬生生控制住自己的腳,切換為點剎模式。區別在哪裡?
區別在於後者認為規則和程式高於自己的本能。雖然本能強烈地想要把剎車踩到底,雖然自己之前只是聽說從未實踐過,但是後者在那0.1秒之內,決定放棄自己的本能反應,選擇完全相信規則和程式,把自己的性命託付給它們,因為那是無數倖存下來的人給出的經驗,就是要違抗自己的本能,就是要去做自己內心不想去做的事情。
踩下剎車的那一秒再來決定已經晚了,在更早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踩點剎的司機早已經接受和習慣了遵守規則。緊急剎車的一瞬間,無非是把類似的選擇再做了一次而已,保持相同的習慣,保持相同的行為模式,此時點剎的行為選擇更像是一種慣性。
因此到了最後,關於緊急撤離的討論就可以擺脫所謂國民性,所謂民族天性之類的玄學詞彙。它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一個人為什麼會選擇遵守規則?因為規則曾經證明了自己是可遵守的—當你遵守了,就一定能夠得到期待中的結果。而如果遵守規則的結果和不遵守沒有什麼差別,甚至遵守規則的每一次結果都不同,那麼規則本身就消亡了,人也活得很隨機,但這也並不妨礙人們在網上大談特談誰牛誰傻,並且可以治癒我的機艙幽閉恐慌。
標題:《冥想》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6
Prompt:The artwork is a rich tapestry of Renaissance elegance and modern abstract expressionism, centered around a young woman in a meditative state that anchors the composite scene. She is seated, embodying a blend of ethereal contemplation and vivid realism, with her eyes closed, suggesting a deep inner peace. Her long, dark hair flows freely, and she is clad in a diaphanous blue robe, reminiscent of Renaissance attire with its intricate folds and tailored fit, yet the golden bikini beneath speaks to a contemporary aesthetic. This central figure is bathed in a soft, diffused light that casts subtle shadows, enhancing the tactile quality of her skin and attire, reminiscent of Andrea Mantegna's sculptural rendering and anatomical precision. The background juxtaposes a faded fresco showing a biblical narrative with an abstract canvas where bold strokes of yellow, blue, and white evoke the chaos and creation's beauty. This backdrop merges into a rocky grotto, adding a touch of naturalism and a sanctuary-like atmosphere. The composition is set within a Renaissance chamber, complete with coffered ceilings and classical columns, adorned with layered frescoes that display mythological scenes or pastoral landscapes. Mantegna's love for perspective draws the eye towards the meditative woman, surrounded by symbolic objects like a lute, books, or an hourglass on a marble table, each object rendered with meticulous detail and symbolic weight. Contrasting textures abound, from the heavy, thick fabric of the blue robe to the silky golden scarf that adds a layer of opulence. The floor reflects the abstract expressionist strokes from above, hinting at a polished surface that mirrors the interplay of color and form. The entire scene i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spiritual introspection of the figure and the dynamic, expressive environment that envelops her, forming a narrative that spans from the divine to the personal, from the ancient to the present, all encapsulated within Mantegna's masterful chiaroscuro and linear perspective. –chaos 50 –ar 16:9 –style raw –stylize 800 –v 6.0
這是迄今為止我在網上找到的最長的Prompt,就為了給你看看。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貴的青龍》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6
南派三叔專區


阿π!這套《守夜人》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