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後,紐西蘭為這些華人修建紀念公園

為紀念早期華人淘金者對當地社群的貢獻,紐西蘭在位於南島西海岸的庫馬拉鎮修建一座華人淘金工紀念公園。這是繼2023年4月羅斯華人淘金紀念公園建成開放後,紐西蘭西海岸建設的第二座華人淘金紀念公園。
150多年前,大批華人前往紐西蘭從事淘金事業。他們以勤儉著稱,為當地的經濟繁榮做出貢獻。然而在排華法案的陰影下,華人淘金工的生活充滿了艱辛與不公。多年後,隨著學界的深入研究和社會觀念的轉變,華人淘金工的歷史地位得到了重新審視,他們的故事也逐漸成為紐西蘭多元文化敘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紐西蘭華人淘金工的早期生活
19世紀中葉,環太平洋地區出現大規模淘金熱。紐西蘭奧塔哥省達尼丁於1861年發現大量金礦,吸引大批歐洲淘金者前往但隨著淘金致富的機會減少,歐洲淘金工又成群離去。與淘金者數量同步減少的還有奧塔哥省的黃金產量。為補充勞動力,奧塔哥省曾兩次向澳大利亞的華工發出邀請。
1866年,第一批華人礦工在華商何阿美的組織下抵達紐西蘭。他們憑藉勤勞與智慧,開採出大量被歐洲礦工忽視的黃金。訊息傳開後,越來越多的華工從澳大利亞和中國湧入紐西蘭,形成了持續的華人淘金潮。到19世紀70年代,在奧塔哥各地金礦場工作的華工數量已近3000,人數約佔該省淘金礦工總數的40%。
華人礦工無懼開採條件艱苦,以勤儉和節約出名,逐漸在金礦開採中佔據重要地位。一些華人還引入了先進的淘金技術,如華人徐肇開憑藉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金礦區的豐富經驗,創立了紐西蘭首家以機械取代人力的華人淘金公司,提高了開採效率並改變了奧塔哥和紐西蘭南部地區金礦開採業和商業的形態。
圖為1888年山澗邊的華人小屋。(圖片來源:紐西蘭箭鎮博物館)
當地社會對華人勞工的評價較為正面。曾有報紙媒體刊文稱勤勞的華工令人驚歎,“他們在已經判定沒有黃金的地方也淘出了金子”。《奧塔哥日報》《奧塔哥見證報》《晚星報》等刊登的讀者來信也都表達了對華工勤勞品質以及優良技術的讚美。
從當時的報刊文章來看,早期的華工與當地人相處較為和睦,奧塔哥省當局和商界對華工的態度也較為積極。省議會也曾介紹了一名中國人到奧塔哥內陸地區充任警察兼譯員,並允許法庭上有華人翻譯。
風波不斷 排華立法出臺
在奧塔哥省引進華工的過程中,歐洲礦工始終抱持著強烈的牴觸情緒。隨著排斥情緒的積累,歐洲礦工及其利益代言人開始採取行動,向紐西蘭國會呈遞請願書,以華人移民影響社會治安等緣由力促政府採取行動。
在此情況下,紐西蘭國會於1871年8月設立“華人移民特別委員會”,就有關事宜展開調查。經近3個月的蒐證和審訊,委員會從證人、礦區管理員、警察、醫生四個方面的證言得出結論認為華人守秩序、不會帶來傳染病,給出權威的調查結果,平息了當地社會對華人移民的憂慮。
1871年以後,奧塔哥的許多華工認為當地金礦業已開發到極限,開始向西海岸遷移。
紐西蘭南島西海岸的發展依賴金礦的開發,來自不同國家的礦工構成了當地人口的主體。華工的進入自然引起當地社會不滿。西海岸的政客也以維護礦工利益為由,採取極為強硬的排華立場。多位採取排華立場的西海岸政客進入紐西蘭國會。
1878至1881年間的紐西蘭國會會議上均有議員提出限制華人移民法案。格雷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於1879年向紐西蘭國會提交了《紐西蘭殖民地華人移民備忘錄》 ,將排華依據提升到種族純潔、文明進化的層面。
1879年,政府向眾議院提出了《華人移民法案》,擬對入境華人徵收10鎊的人頭稅,並對華人入境人數施加船隻噸位限制,規定每10噸準載華人1人。法案中設定的徵稅前提條件是紐西蘭華人數量達到5000人,或佔總人口1%。該法案未能獲得透過。
1881年,政府再度向眾議院提出《華人移民法案》,刪除了其中華人數量超過5000人時法案生效的條款。法案在眾議院和立法委員會均透過。1882年3月,該法案得到英國國王批准,正式生效。
圖為排華法案生效後的華人淘金工生活。(圖片來源:紐西蘭箭鎮博物館)
此後的近40年裡,紐西蘭的排華立法歷經數次修正與調整,其主要目的在於對華人移民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條件。
在排華法案的影響下,華工在紐西蘭遭受了諸多不公待遇。他們被剝奪瞭如選舉權、參政權等多項基本權利的同時,還面臨著就業歧視、住房歧視等問題。這些不公待遇嚴重損害了華人的利益和尊嚴。
華工歷史地位的重新審視與評價
淘金熱結束後,許多華工轉向農業生產,種植蔬菜和水果,為紐西蘭的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此外,華人經營的商店和服務業也逐漸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留在紐西蘭的華工已經年老體衰,無法勞作。而紐西蘭1898年引入的養老金計劃又將華工排除在外,他們只得依靠慈善組織過活。
二戰期間,紐西蘭社會對種族問題的看法逐漸發生變化,國際形勢也促使紐西蘭重新審視其移民政策。1944年,紐西蘭政府廢除了《華人移民法案》,正式取消了對華人移民的限制性條款。華人逐漸融入當地社會,成為紐西蘭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工的歷史地位也隨得到了重新審視與評價。紐西蘭的本土學者對華人淘金工的歷史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普遍認為,華人淘金工在紐西蘭淘金熱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當地金礦開採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紐西蘭歷史學家朱莉婭·布拉特肖稱,中國礦工和其他國家的勞工一道推升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他們向政府繳納的黃金稅為紐西蘭的早期建設提供了資金,形成了今天紐西蘭公共系統的雛形。此外,華工大力發展種植業並積極捐助醫院,助推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圖為紐西蘭羅斯華人淘金紀念公園。(圖片來源:紐西蘭信報)
如今,學界對華人淘金者歷史的研究愈加深入。紐西蘭當地社會也重新為華人淘金者正名,透過各種方式紀念那些遠赴他鄉、勤儉節約的人們。
在庫馬拉鎮華人淘金工紀念公園的建設捐贈儀式上,紐西蘭國家黨國會議員默林·皮尤等嘉賓表示,華人淘金工對西海岸發展的貢獻值得銘記。這座公園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致敬,也是對多元文化相融、賡續兩國友誼的見證。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綜合新華社、

《史學月刊》、紐西蘭天維網、《長江日報》等

編輯:劉洋

責任編輯:馬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