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詩:太陽怎麼出來的/一萬種可能/對於你/它從最暗的房間開始|太阿:日出

  一日一詩
日 出
作者:太 阿
太陽怎麼出來的?一萬種可能。
對於你,它從最暗的房間開始,
在叢林中醒來,洗漱,走向東邊的懸崖。
人間猛然清醒,快艇破開大海的肚腹——
魚肚白,在消散的群星中濺起浪花。
對面的離島,像眉間痣,越來越清晰。
一道光——最初的愛,讓骨頭震顫,
所有尖叫集束為火焰,彤紅且綿長。
如此迫不及待,幾分鐘就讓骨頭燃燒起來,
海平面上,處女的血開始盪漾。
你一時忘掉了黑夜、等待和昨天的塵埃,
包括身下的石頭——被暗喻的獸。
至於時間的本質,日能給你帶來什麼,
又一次被忽略,就像霜降,
就像光傾瀉而下,相互形成明喻。
朗誦:十一
點評
溫經天
景象之詩的深處寄寓著生命的覺知。那是對本初緣起的追念,對生命創痛經驗式的化解,這種血肉骨殖層級的愴然之情,一朝融入大自然超客體的光耀輪廓中,無形中就擴充套件了人的思維領域和精神輪廓。
人類觀念的象徵最初就是作用於天地、日月星辰和大海等超客體中,被這些大物之光所投射的生命才第一次構成了本我的精神空間。或激越,或憂患,或彷徨,或引發吶喊。然而一切都是明亮的,這是因為一個詩人在撰寫心靈故事的斷代史時,日出這個超客體動態景象喚醒了他內在“最暗的房間”裡的沉淪與幽暗,即浮現出那個逐漸清晰的自我。
我注意到,太阿這首詩,將景象的明喻和精神的暗喻做內鏈式的共存。他用超我的聯覺,書寫了精神生命空間的層次。這在他以日常題材、現實處境、寰球視野和城市細節為題材元素的現實主義詩歌中並不常見。日出誕生有一萬種可能,這裡的解釋是生命詩學級別的,而在消散的群星中濺起浪花的快艇所引發的,並不單純在於舒適生活的暢遊本身,更在於形而上一層的精神暢遊。這何嘗不是一種星辰大海一般的超驗。
“對面的離島,像眉間痣,越來越清晰。/一道光——最初的愛,讓骨頭震顫,/所有尖叫集束為火焰,彤紅且綿長。/如此迫不及待,幾分鐘就讓骨頭燃燒起來/海平面上,處女的血開始盪漾。”——這個奇景的視覺效果強烈,包括離島在對岸如眉間痣,日光乍起讓骨頭震顫,海平面處女的血開始盪漾等,諸多瞬間奇景的視覺刻畫,無一不屬於身體知覺的反饋。詩不描寫,詩若描寫定有別處的深意。這個別處有可能在客體本身,有可能在他者和群體層面,有可能在現實深處或歷史空間裡,而在本詩中,別處意味著置身於超客體懷抱的人類本體的靈魂愉悅與本能發現。我試著分解如下:
第一層:景象
1、投射與反射:A大物→B身體→A大物
A 大物(超客體)→投射奇景:日出 (叢林 懸崖 海面)
B  身體(夢寐狀態)→置身別處:山海之間(房間、飛艇、海面)
C  視覺調焦參照物(AB之間)→離島
2、景象的影響(超驗):人間猛然驚醒(人  類生活空間的煥新,新的一天開始)
3、景象的影響(經驗):你一時間忘掉了……(個體的身心洗禮,引發一些具體物的改變)
第二層:隱喻
1、被改變的具體:黑夜(超客體與自我本體交集)
2、被改變的具體:等待(時間作用下的身體動態)
3、被改變的具體:昨天的塵埃(時間作用下的物質指代)
4、被改變的具體:身下的石頭(主語狀態下的客觀意象)
5、以上具體作為前史所孕育的客體:被暗喻的獸——隱喻了人的異化。
第三層:明喻
至於時間的本質,日能給你帶來什麼,又一次被忽略,就像霜降,就像光傾瀉而下,相互形成明喻。
——來自以下詩的結尾,由此可知,時間的本質就是日。
超客體的日被主體察覺觀測後,產生了類似波粒二象性的認知效果,日如霜降被忽略;日如光的傾瀉,時間裡的日形成明喻。這就是日出這一景象帶給詩人的極限體驗及深度反思。
歸納。本詩第一層的奇景,是日常生活裡的非尋常事件;第二層的隱喻,觸及個體的身體心靈,並具備閱讀群體的普遍性;第三層的明喻,雖常發生在世界表象,卻反映了靈魂深處的需要。景象的明喻和精神的暗喻有機地契合在一起了,這是一首由景象引發本體心象見證再誕生生命反思的此在之詩。
“世界的每一個清晨都沒有歸路,歲月如梭,好多年過去了。”(帕斯卡•基尼亞爾《世界的每一個清晨》)。
作者簡介  
太阿:本名曾曉華,苗族,1972年出生,湖南麻陽步雲坪人。1994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數學系。自198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黑森林的誘惑》《城市裡的斑馬》《飛行記》《證詞與眷戀——一個苗的遠征》;散文集《儘管向更遠處走去》、長篇小說《我的光輝歲月》等。曾獲“十月詩歌獎”(2013)、首屆“廣東詩歌獎”(2014)、《詩歌月刊》年度獎(2023)等。有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等在國外發表;曾受邀參加第37屆法國巴黎英法雙語國際詩歌節等。現居深圳。
溫經天:寫詩,評詩,譯詩,編劇。著有詩集兩部。主理訂閱號《曠世書》,致力於世界當代詩歌與前沿理論的編選推介。
  每日微詩分
214
 2023
(排名不分先後)
向下滑動閱覽
編者按:
     “一日一詩”欄目工作團隊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國家一級作家柳芭老師,以及海上、金剛等一批筆力雄厚、低調務實的海內外評論老師入盟團隊(見工作團隊名單)。他們中多數人本身就是詩人,其中不乏文學博士、理工科博士、高校教授、媒體工作者。在過去一年,他們默默為詩人和讀者服務,相信很多人已經見識過他們的文字實力。我們還有很多不在名單內的老師,他們也在不定期地幫助寫評。當今社會,不是很多人願意無名無利地為別人做“嫁衣裳”,特別是為素不相識的詩人寫評的,所以這批老師特別值得我們尊敬!
    本欄目的詩評主要是解析或導讀性詩評,目的是幫助不諳詩歌的普通讀者更容易地理解詩歌,或拋磚引玉,啟發讀者從更多的角度和層面去延展詩意。詩固然是藝術作品,評同樣也是一篇篇精美之作。評者用自己的創作心血,為詩平添了不少精彩,也為讀者帶來了閱讀享受。我們感謝所有詩評者的無私奉獻。
    當然,我們也感謝詩人們的優秀作品。正如評者所說,有感覺的詩才能寫出有質量的評。
    我們感謝後臺的工作人員,一日一誦,一日一編的工作何其繁重,他們日日不懈,經常工作到深夜。
    我們在此也要感謝我們的讀者,特別是感謝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留言的粉絲朋友,你們的熱情鼓勵、愛護和支援,是我們每日更新的動力。同時,我們也在默默欣賞你們留言詩的進步。
    本欄目的宗旨是相容幷包,多維開放,縹囊草根,不拘一格。我們會推成熟詩人的作品,也會發一些新手作者的來稿。會選抽象隱晦的“現代詩”,也會選通俗易懂的“口語詩”,各種流派風格均有可能涉及。我們會盡量展現詩歌的多樣性,包括題材的多樣性,表達方法的多樣性。當然,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注重詩歌的人文價值和品味取向。本欄目面向全世界,是海內外詩人的交流橋樑,故我們也會照顧地域的廣泛性,並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有道是, “詩不達詁,文無達詮”,詩好詩壞難有定論,但詩和讀者的邏輯關係又極其簡單,那就是“共鳴”。本欄目無法做到每首詩都讓讀者滿意,但可以做到,每個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詩。我們將不以個人喜好,而以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眼界為此保障。
    我們歡迎大家提供或推薦有新意的詩,有真情實感的詩。來稿一定要附上個人簡介。帶評的詩會優先考慮,但必須附上評者的簡介。本欄目以公眾號“原創”釋出作品,如果同樣的詩和評已在別的公眾號“原創”釋出過,請勿重複投稿。    
(編者)
投   稿 
自薦或推薦優秀原創且首發的詩作品,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欄目由 馮站長之家 傾力推出。
近期微信修改了訂閱號推送的規則,為了讓您第一時間收到馮站長之家的推送,請點選下方的點贊+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