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解禁英偉達H20,釋放了一個重要訊號

白山頭
半導體產業資深觀察者
英偉達總裁黃仁勳近日在中國,接受了央視的採訪。在採訪中,他宣佈:美國已經放開了英偉達H20晶片在中國的銷售。
H20的推出可追溯至拜登執政時期。為了應對美國對華出口限制,英偉達在H100的基礎上開發了“閹割版”H800。隨著限制不斷升級,英偉達又對晶片進行了進一步降級,最終設計出了H20。
如今H20重新開售,我個人判斷,這可能是中美在日內瓦談判的一個成果,也反映出美國對華科技政策正在發生重大調整。
不僅如此,此前EDA軟體的禁售也已悄然解除。這些看似分散的變化,其實構成了中美科技關係中一個重要的訊號:政策層面正在鬆動,博弈正在轉向新階段。
顯然,這些變化並非無緣無故,而是中美長期博弈的結果。用中國的一句老話來說,“不打不相識”。經過較量後,美國不得不承認,中國在某些關鍵領域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比如稀土,如果中國出手,美國也未必承受得住。
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美國的政策時常反覆,其核心目標始終未變——阻止中國在技術上超越美國。但此次放鬆,或許正是一個訊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科技交流大門正在悄然重新開啟。我個人對此持樂觀態度,未來美國在對華技術出口上不僅不會收緊,甚至可能越來越開放。
原因也不難理解。在一些關鍵領域,中國已經掌握了不可替代的技術資源,美國短期內很難找到完全替代的方案。同時,中國在多個賽道的技術優勢正在趕超甚至反超,美方繼續推進“小院高牆”策略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直到變得毫無意義。
因此,不排除未來美國在GPU、EDA軟體,甚至先進製程領域,對中國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這個趨勢值得持續關注。
H20晶片得以重新供應,英偉達自身的積極遊說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畢竟,中國市場對英偉達來說不可或缺。儘管H20並非最先進的產品,甚至在國內市場面臨華為等廠商的強力競爭,尤其是昇騰系列,效能上已經超過H20,甚至能和H100一較高下。
但問題在於,國產晶片的生態尚未完善。尤其是在AI領域,英偉達CUDA的地位難以撼動,這讓許多民營科技公司仍然更傾向於採購H20晶片。目前,包括字節跳動、騰訊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對H20的需求依然旺盛。
像字節跳動的“豆包”、騰訊的“元寶”等AI應用,使用者規模龐大,對算力的需求極為驚人。此前,位元組曾向英偉達下大訂單採購H20,但受制於美國政策,該過程並不順利。
如今H20重新開售,無疑將在短期內有效緩解這些企業的算力緊張問題。
甚至有傳聞稱,DeepSeek的大模型新品推遲釋出,也是由於H20供應緊張所致。因此,H20重返市場,對於整個國內AI行業的發展,將帶來顯著的短期推動作用。
國產晶片自主化的決心,不會因一顆H20動搖
當然,也有人擔心H20晶片的重新供應會衝擊國內AI晶片產業,打擊本土廠商的積極性。對此我認為,短期的壓力確實存在,但我們早已下定決心要實現國產AI晶片的自主化、不再受制於人。這一戰略意志非常堅定,不會因一顆H20而動搖。
更重要的是,H20雖然還算先進,但距離英偉達更高階的晶片仍有巨大差距。如果我們始終依賴外部供給,不僅始終受制於人,更無法觸及世界最前沿的技術水平。因此,自主研發、走國產化道路,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想要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只能靠自力更生,把屬於中國的晶片真正做到全球領先。這條路註定艱難,但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會因為H20的開放而減速。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H20晶片本身就是一個“畸形”的產物,是美國“小院高牆”政策的標誌物,對全球科技供應鏈形成了人為的扭曲。儘管這次銷售放行看似放鬆,但本質上依然是帶有歧視性的做法,這源於美國對科技霸權的執念。
面對這種不公平,我們需要繼續積蓄力量,在合適的時機給予有力回擊。正如偉人所說:“帝國主義能不講理的時候,他就不講理;當他能講理的時候,那是因為他不得不講理。”我們必須繼續增強自身實力,讓美國“不得不講理”,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