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高速發展對電力系統的衝擊究竟有多大?大模型時代,如何提升AI系統的能效?AI基礎設施和電力基礎設施有哪些需要協調的地方?具體面臨哪些挑戰?
2024年12月14日,“科學四十人”邀請人工智慧與能源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共同探討。這是一次科學公益交流活動,誠邀關心相關議題的您到現場參與互動。
關於此次話題的討論,您有任何關心的問題,歡迎寫信給我們([email protected]或[email protected]),我們也會轉給此次討論的主持人、北京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專案高階顧問楊富強。
活動議程
10:00–10:05 特邀嘉賓致辭
10:05-11:30 分享嘉賓討論
11:30-12:00 觀眾提問互動
討論嘉賓及主持人
李勇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教授
陳雲霽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
丁肇豪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教授
張永平 能源基金會清潔電力專案 主任
楊富強 北京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專案 高階顧問
李勇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城市科學與計算研究中心負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

李勇圍繞智慧城市、複雜系統、資訊檢索等方向,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等20餘項,開展人工智慧與城市科學的前沿交叉研究,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自然·計算科學)、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慧)、Nature Cities(自然·城市)、Nature Human Behaviour(自然·人類行為)等綜合性期刊,在ACM KDD、NeurIPS、ICLR、WWW等CCF A類會議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引用26000次,授權專利50餘項。
陳雲霽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處理器晶片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CCF體系結構專委會主任

陳雲霽長期從事處理器晶片與人工智慧的交叉研究,研製了國際首款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寒武紀1號),被Science雜誌刊文評價為深度學習處理器的“先驅”和“引領者”。曾是龍芯3號CPU的主架構師之一。2019年開設了國內首門智慧計算系統課程。該課程已被國內百所高校採用,培養了學生1.8萬人。2020年編寫的《智慧計算系統》教材已重印7次,曾列京東大學教材排行版第1名。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我國處理器晶片領域歷史上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被MIT技術評論評為全球35位傑出青年創新者。
丁肇豪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

丁肇豪長期從事算力-電力協同最佳化相關領域研究。他和阿里、國家電網等企業深度合作,合作研發了多項算力-電力協同排程和資料中心能效提升技術。依託相關技術,於2022年合作實現了電網調控訊號驅動的資料中心計算任務跨區排程試驗,並以試執行方式參與了華北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相關成果獲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Global Call全球一等獎、IEEE工業應用學會青年傑出成就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多項期刊/會議最佳論文獎。
張永平
能源基金會清潔電力專案主任

張永平在能源電力行業有超過20年的學術和商業經驗。他曾分別在埃森哲和IBM工作4年和8年,為中國能源電力企業提供電力市場、智慧電網、數字化轉型等諮詢及解決方案服務。他還曾在新奧集團和百度智慧雲擔任戰略、運營、產品、解決方案和生態合作等領域的管理職務。
楊富強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專案高階顧問

楊富強作為能源與氣候變化領域的專家,四十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的可持續能源戰略和政策研究。在推進建築、工業和交通部門節能、低碳生態城市、電力和可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之前,他是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階顧問。他曾歷任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及能源基金會(中國)副主席、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他曾在國家計委能源研究所、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從事能源政策研究工作。楊先生曾先後獲得中國吉林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及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工業工程博士學位。
關於科學四十人
科學四十人是公益性的科學交流專案,由北京市海淀區智識前沿科技促進中心(簡稱“智識學研社”,《知識分子》《賽先生》出品方)與浙江省科匯致遠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科學四十人致力於成為中國先進的科學交流平臺,圍繞科學研究、技術產業和科技治理議題,積極推動國內國際交流。科學四十人委員會主要由物質科學、生物醫學、資訊科學、學科交叉、高等教育等領域的領軍學者組成,目前有34名委員會成員。科學四十人已舉行了10次閉門耕討論,話題包括“如何看待科研人員帽子滿天飛現象”“中國要怎樣發展大科學裝置”“人工智慧發展走向與挑戰”等。
活動地點:北京,酒仙橋
報名方式

如果您希望來到我們的討論現場,請掃描以上二維碼或點開“閱讀原文”報名。期待您的到來!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知識分子》公眾號,會錯過每日科學新知!星標《知識分子》,緊跟前沿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