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吧,春節檔突然空降這爆款

帶入一下Sir要瘋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老闆來了任務,年前上線,還得是爆款……
直接從摸魚等回家狀態。
一秒切入到爆肝衝KPI狀態。
是哪個倒黴蛋遇到這麼個倒黴老闆?
Sir都不敢想,這麼短時間內,要怎麼寫劇本,找拍攝團隊,還得剪輯做完後期?
更想不到的是,這段劇情竟然還拍出來了。
不多說,那我們先看看這短影片吧——
鯊魚啤酒
看著海報上的英文Shark Beer就覺得這片不簡單啊。
2月1日上線,主題很直接——
老闆換身。
“我”上了老闆的身,老闆換上了“我”的工牌。
身份交換後,換做你會幹什麼?
說幹就幹。
《鯊魚啤酒》只有三集,卻充滿了反轉。
起初覺得魔幻。
再看十分諷刺。
到最後,才發現這是一場上班族專屬的心靈馬殺雞
罵過了,笑過了。
我們的下一站,即將到達
01
上班哪有不罵孃的
鯊魚啤酒(品牌一聽就很有格調)的老闆,看到隔壁汽水廠拍出的短劇出圈了,決定——
咱們也得拍一個。
問:你老闆提過哪些離(Shark)譜(Beer)要求。
回答五花八門:
“我們老闆說讓我去把李佳琦挖過來,他可以開2w的工資。

“你猜我為什麼看見蜜雪冰城笑不出來?我們老闆說讓我來做一個和雪王一樣火的吉祥物。

“我們老闆說: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

鯊魚啤酒的老闆不僅要拍片。
這不馬上要過年了嘛。
他向員工提出號召——
年末大沖刺,幹出大爆款,春節前上線!
有難度?
有啥難度啊!
老闆上嘴唇下嘴唇一碰:“我一分鐘能想出50個點子。”
好傢伙,老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
誰敢說不拍?
表面上都答應了:要拍要拍。
心裡全都是:呵呵呵呵。
你有按頭下KPI龍爪手。
我有摸魚避坑凌波微步。
廣告部的同事:
拍唄,不拍是我們的鍋,拍了還賣不出去正好可以把鍋甩給銷售。
AE組的同事:拍什麼都是表面功夫,到頭來還不是我們酒桌上搞定客戶。
老油條同事:爆款是不可能爆款的,就看這個雷爆在誰手裡吧。
實習生:雖然我完全不知道拍的什麼,但我一定要表現出認真且努力的樣子,這樣就有機會轉正了。
你會發現。
現代職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是童話。
人間真實是,不同點位上的人,大機率在往不同的方向上扯皮。
但這一次。
有兩個人的發言不同尋常。
一個是42歲的部門leader徐威。
平時人特別殷勤,老闆的需求一定滿口答應,再加碼向下傳達,人稱蜜蜂狗,又勤快又能舔,哦不,又忠誠。
但這一次,他竟然直接否決了老闆的提議。
是覺悟了?
另一個,是22歲的新人小杰。
在員工小群裡,大家七嘴八舌吐槽領導。
他竟然特別共情狗bee,哦不,蜜蜂狗領導
讓大家要學會自我PUA。
答案顯而易見——
22歲的小杰和42歲的互換了身體。
上天知道職場有多難整頓,所以專門派來一位金牌調解員。
本意,讓員工和領導互換身份後,換位思考。
理解對方真實的處境,傾聽對方真實的心聲。
小杰看到,原來做領導也不是事事都能自己做主。
徐威看到,原來做員工不僅要做好工作,還要搞好和同事之間的關係。
於是一個央求老闆多給點時間。
一個請大家吃飯,只是想讓下屬改掉對他“蜜蜂狗”的暱稱。
但互換了身份後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嗎?
對不起啊。
《鯊魚啤酒》並沒有走開掛路線。
 人間真實,不止於此
02
荒誕,是由無數個合理組成的
《鯊魚啤酒》並非是單純的吐槽,讓你痛罵,然後在痛罵中沾沾自喜。
因為現實沒有那麼粒粒分明。
現實是黏糊糊的。
當我們看別人的時候:這人怎麼這樣。
可自己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也許就會:俺也一樣……
例如在第二集裡,兩人在上下樓梯時打電話,事到臨頭了還在互相甩鍋。
小杰說:“是你保住專案,我解決問題。”

“一次聚會,10個群把我踢了,你讓我在部門以後怎麼混。”

徐威說:“我混不下去了,你混個屁。”
你有能耐,下回公司專案你來選,員工有工資你來發,你別一努力就談人生,一談人生就講迷茫,一講迷茫就喊沒機會。”
說到底互不理解的原因不是某一人的問題。
而是身份牢籠。
比如徐威作為中層領導,他既要對老闆負責,要賺錢養家,也要對員工負責,保住整組的飯碗。
在滿足老闆苛刻任務的同時,還要照顧員工加班的情緒,這也是他的綽號叫“蜜蜂狗”的原因。
但是徐威作為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別無選擇,只能如此。

如果沒辦法解決老闆派下來的任務,不單自己會被開,還會連累手下的員工。

而小杰作為底層員工,即使成為了領導,一開始也不敢說話,直到老闆說讓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沉默已久的他才敢開口。
即便他的內心戲告訴我們,他早已看破周圍人的嘴臉,但是看破不說破,也是他身為領導的自我修養。
但他小杰也不敢完全忤逆老闆的決策,而是考慮到接下來如何跟員工開口加班,在不傷害與員工感情的基礎上,為員工爭取更多時間,對大眾負責。
而在不合理的工作安排面前,員工們能做的只有吐槽。
畢竟如果連吐槽都做不了,那這股怨氣又該往哪兒撒呢?
他們都陷在自我身份的漩渦裡打轉,不斷想要逃出去,即使互換身份後,也發現會進入一個更大的漩渦。
於是,員工把公司當作是草臺班子,才能說服自己順理成章地摸魚,糊弄工作。
互相為彼此降級,以此滿足自我的價值感。
所以《鯊魚啤酒》並非是站在某個人、某一方的立場。
而是找出了職場矛盾的根本原因。
只有真正換身,才能設身處地感受對方承擔的痛苦。
只是換身之後,大家才明白誰都無法拿出完美的執行方案。
最後設計用摺紙東南西北來尋找答案的方式看似荒誕,其實也很妙。
小時候玩東南西北,會計算往哪個方向轉幾下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試錯成本很低。
然而現在呢?我們要不斷對齊需求、不斷磨合,才能明白對方想要的是什麼。
只是這樣的試錯成本越來越高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付得起的。
於是結尾,兩人互相“理解”,揣摩彼此的心思,換回了身體。
希望帶著這種相互理解回到職場,增進工作。
《鯊魚啤酒》要包餃子了?
呵呵,要那麼輕易大團圓,那還叫職場嗎?
《鯊魚啤酒》最大的真實是告訴你——認知可以發聲,但現實(利益)說的話才真正起效。
那麼最後,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03
現實一動不動,所以我們要更加堅固
Sir告訴你,沒有人會主動追求“荒誕”。
荒誕總是在不知不覺的時候,不請自來。
因為大家都沒法放棄自己的“關切”,而偏偏又需要對方完成的目標,是利益與現實的衝突,更是角度之間的碰撞。
在每一個當事人的眼裡,看到的就是狼藉、尷尬、難以接受的“荒誕”。
如果就按情節所示,有一個機會從“自己”抽離出來,調一下焦距和聚焦點看整件事,存在的又確是合理的。
站在老闆的角度,企業唯一的法人,他的目的是確保這艘船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沉沒,因此要提前預知風險的同時又要洞見機會點,保證增長曲線。
站在團隊負責人的角度,他在這艘船上承擔著相應的職責,對上承壓,對下負責,如果沒有專案,團隊存在的意義就要遭到調整,價值感蕩然無存。
站在執行員工的角度,對於一層又一層傳遞下來的brief,一方面受限於資訊壁壘和崗位邊界,另一方面作為鮮活的個體,有天賦的私慾,因此表現出與組織行動強烈的衝突是再正常不過的。
發牢騷、推諉、逃避、摸魚等現象背後恰好證明大家所說的“組織力”沒那麼玄乎,就是如何在限定的空間、時間和場景中達成最大多數個體的共識,最終形成行動力。
荒誕嗎?一點兒都不。
如果你進入他們的身份中,大機率會做出和他們同樣的選擇,困住我們又定義我們的是什麼?
其實就是身份。
如果我們只躲在自己的身份裡,遮蔽掉豐富的座標和多元的角度,將本來立體的複雜的任務需求真的理解為一條簡單到只出現在微信、EXCEL表或者郵件裡的指令,那麼一定會捉襟見肘,越幹越窄。
徐威和小杰經過一次打坐的腦力激盪中打開了格局(手機),找到了解決方案。
這個設計是非常有當代感的黑色幽默,發現沒有,不管老闆和員工有什麼分歧,至少他們在職場的話語體系是一致的。
《鯊魚啤酒》確實精通當代“網際網路黑話”:
說“放心交給我”,那麼結果必然是搞砸;
說你態度好,就是暗示能力不行;

連員工也懂得,如何選擇頭像,讓領導一看就覺得是無法委以重任的人。
從源頭上,打消老闆派任務的心思。
所以,領導和員工並非沒有共識和默契,就像人們常說的,當代職場裡哪有什麼秘密。
連各自的難處都是透明可見的,完全取決於你要不要面對和考慮。
我們把自己從整體裡切割,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為的是不被過度使用,不被整體的重量壓垮。
但。
當我們被切割成孤立的不同身份,也就喪失了對於價值感更加理性、客觀的理解——
無法看到勞動成果的完整表達,只覺得自己在接受一個又一個不知道為什麼而做,也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效果的“活兒”,長此以往,誰都成了冰冷流水線上的“工具人”。
《鯊魚啤酒》並不想告訴你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案。因為拍這短影片的人,不也得完成老闆的任務麼。
更好笑的是,金牌調解員。
他明明是個天神,可鏡頭一轉,天神只窩在一個小角落裡幹活,這年頭,神仙也有KPI。
而且他的KPI更誇張。
職場都還沒調解明白。
boss就讓他調解跨物種跨時空糾紛……
哈哈哈。
原來位列仙班,也還是個班啊。
在日復一日的運轉中,或許一切如常。
有脾氣,那麼宣洩,有隔閡,那麼溝通。
所以,就是無休無止,看不到終點的“內卷”嗎?
當然也不是,最動人的一幕是徐威和小杰打坐時的“自拍”,此刻達成共識的輕鬆愉悅是真實的,他們想到了用PPT這樣的萬能工具去向神仙展示“理解萬歲”。
而且更有意義的是,他們還可以迴歸自己擅長的身份裡做自己。
有一點點不同的改變是,他們更包容了,既承認當領導的,目標就不是追求全體員工的喜愛,而是創造更多的收益保住團隊
也承認員工,抱怨、逃避都是無用的,如果選擇了接受就專注過程,意義在於成長。
在職場中,所有人都在考慮“價值”這件事。
《鯊魚啤酒》裡有讓人聽了就好笑,腦補就一下就酸爽的“香菜啤酒”。
但誰能說這款啤酒就一定沒有價值呢?
真不一定,說不定就有人喜歡這口呢。
說到這,該來點下酒菜了,想看這短影片的直接上支付寶搜“老闆和我”。
認真說,在職場中實現自洽就是發現並鞏固價值的開始,讓每一種身份不僅僅是束縛,而是自我成長和豐富的機會吧。
所以,寫完這篇文章,Sir得去喝一點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錢德勒、坂元家的小二
還不過癮?試試它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