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一碗龜湯如何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入場券

想象一下:一座金碧輝煌的宴會廳,水晶吊燈閃爍,餐桌上擺滿了珍饈美饌。在這些佳餚中,一碗熱氣騰騰的龜湯尤為引人注目,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英國,龜湯不僅是美食的極致,更是上流社會的象徵。但究竟是什麼讓龜湯如此昂貴,以至於只有貴族和富商才能享用?它又是如何成為英國文學巨匠筆下的靈感來源?
讓我們一同揭開龜湯的神秘面紗,探尋它從奢華起源到文學經典的迷人故事。

龜湯的歷史:奢華與權力的象徵

龜湯最早在18世紀傳入英國,由從加勒比海地區歸來的水手和商人帶回。綠海龜的肉質鮮美,很快便成為富人餐桌上的寵兒。然而,龜湯之所以成為上流社會的專屬,並不僅僅因為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奢華與繁瑣。

首先,綠海龜需要活著運送到英國,這在當時的航海條件下簡直是“龜間奇蹟”。這些可憐的傢伙得在船上顛簸數月,抵達英國後,還得在專門的龜池或水箱裡“住”上一段時間,直到被端上餐桌的那一刻。這種運輸和養護的複雜性直接讓龜湯的價格飆升,普通人只能望“龜”興嘆。

更別提製作過程了。廚師們得在龜還活著的時候動手宰殺,然後將肉與蔬菜、香草和香料一起燉上好幾個小時,最後加入雪利酒或馬德拉酒提味。一些頂級版本甚至還會放入龜蛋,讓這碗湯的奢華程度再上一層樓。簡單來說,龜湯不僅考驗錢包,還考驗耐心和廚藝——難怪只有貴族老爺們才能坐下來慢條斯理地品嚐。

文學中的龜湯:從夢境到現實的美味符號

龜湯不僅在現實中是貴族的專屬,在英國文學中也頻頻亮相,成為財富、地位和享樂的代名詞。讓我們來看看幾位文學大師是如何“烹飪”這道名菜的。

  • 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夢遊仙境》

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愛麗絲遇到了一個奇葩角色——素甲魚(Mock Turtle)。這傢伙身體是龜,頭卻是小牛,活脫脫是龜湯替代版的代言人。它一邊抹眼淚,一邊唱起了歌:“美妙的湯,濃郁而碧綠,盛在熱騰騰的蓋碗裡!誰能不向這樣的美味屈服?晚餐的湯,美妙的湯!”這首歌既搞笑又帶點傷感,把龜湯的地位捧得高高的,同時還調侃了當時用牛頭肉做的“仿龜湯”風潮。
  • 查爾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
到了查爾斯·狄更斯筆下,龜湯就更接地氣了。在《匹克威克外傳》中,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們大快朵頤,選單上赫然寫著“一碗特別濃郁美味的龜湯”。這碗湯不僅是味蕾的享受,還成了朋友聚會、歡聲笑語的催化劑。狄更斯用它勾勒出那個時代上流社會的熱鬧場面,讓人忍不住想端起碗來嘗一口。
  • 安東尼·特羅洛普《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

安東尼·特羅洛普在《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中則把龜湯變成了炫富神器。小說裡一場晚宴上,主人端出龜湯招待賓客,賓客們一邊喝一邊暗暗點頭:這傢伙真有錢!在這裡,龜湯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無聲的宣言——“看,我有能力搞到這麼稀罕的東西!”

傳統英國龜湯的做法:貴族廚房的秘密

好了,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饞了?別急,我們來揭秘一下傳統英國龜湯的做法。不過得先提醒你,這可不是隨便就能在家復刻的菜——除非你有艘船能從加勒比海撈只活龜回來!

材料:

  • 1只綠海龜(約50-100磅,越大越顯擺)
  • 2個洋蔥,切碎
  • 2根胡蘿蔔,切碎
  • 2根芹菜,切碎
  • 1束香草包(百里香、月桂葉、歐芹)
  • 鹽和胡椒適量
  • 1杯麵粉
  • 1杯雪利酒或馬德拉酒
  • 龜蛋(可選,想更豪就加)

步驟:

  1. 宰龜取肉:找個專業人士把活龜宰了(別問我怎麼下手,我也不敢),保留肉和蛋。
  2. 慢燉基礎:把龜肉、洋蔥、胡蘿蔔、芹菜和香草包丟進大鍋,加水燉4-6小時,直到肉軟爛得可以散開。
  3. 過濾湯汁:把湯過濾一遍,留下清湯,再把肉撕成絲放回去。
  4. 勾芡提味:另起一鍋,用麵粉和黃油炒個roux,慢慢攪拌進湯裡,讓它變濃稠。
  5. 畫龍點睛:倒入雪利酒或馬德拉酒,撒點鹽和胡椒調味。
  6. 錦上添花:如果有龜蛋,就煮熟了丟進去當裝飾。
  7. 盛裝上桌:用個銀湯盆端上來,貴族氣質拉滿!
這碗湯做下來,估計得一天時間,難怪只有有錢有閒的貴族才吃得起。

龜湯的衰落與文化遺產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19世紀末,龜湯的輝煌開始褪色。一方面,人們開始擔心海龜被吃得快滅絕了;另一方面,“仿龜湯”橫空出世——用牛頭肉代替龜肉,既便宜又好做,平民也能嚐個鮮。慢慢地,真龜湯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龜湯的故事並未就此終結。它留在了英國文學的經典篇章裡,每次翻開這些書,你都能聞到那股若有若無的奢華香氣。下次讀《愛麗絲》或者《匹克威克外傳》時,留意一下龜湯的出場——它可不只是碗湯,而是那個時代社會風貌的縮影。
從航海冒險到貴族餐桌,從文學名著到廚房秘方,龜湯用它的獨特魅力,在英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震驚吧?原來一碗湯也能講出這麼多故事!

文學中的食物系列:

掙了多少錢系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