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加拿大華人家庭都遵循著“買房養老”的傳統觀念,手握百萬房產,但對股票、基金等現代投資工具感到陌生和不安。《金融郵報》提供的一個案例就是典型代表。一對年入近20萬元的夫婦準備動用40萬GIC存款換大房,這個決定不僅影響著當下的購房計劃,更牽動著未來的退休保障。

圖源:51記者拍攝
亞歷克斯(Alex)和艾琳娜(Alina)夫婦今年45歲,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他們正在研究如何規劃投資組合,以便實現長短期的財務目標。
家庭財務背景
他們的理財觀念很大程度上繼承自父母。亞歷克斯說:“我父母那輩人有很好的養老金,所以他們從不操心註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這類事。他們的重心就是買房和銀行存款,我們也一直沿用這種模式。”
這對夫婦準備從BC省的現有住房置換一套更大的房子,並藉此機會重新規劃他們的投資。他們的購房預算在170萬至200萬加元之間,希望能找到一棟帶有獨立出租單元的房屋。資金來源方面,他們計劃賣掉目前價值120萬加元、已還清貸款的自住房,並動用手上40萬加元可隨時兌現的擔保投資證(GIC)。“這樣做對嗎?”亞歷克斯問道,“把GIC的錢全拿去買房,會不會影響我未來的退休計劃?”
這對夫婦的稅前年收入為19.5萬加元。亞歷克斯在62歲時,將有資格領取全額的僱主養老金,屆時每月約有5500加元。他打算到時就完全退休。而艾琳娜沒有僱主養老金,她或許會工作到65歲。
現有資產狀況
除了自住房,他們還擁有一處價值140萬加元的投資房,每月租金收入5500加元。這筆收入在支付所有開銷和每月3200加元的按揭(貸款本金53.8萬,利率3.93%,14年後到期)後仍有盈餘。他們打算長期持有這處投資房,先用它來補充艾琳娜的養老收入,未來再作為遺產傳給孩子。
在投資方面,他們在免稅儲蓄賬戶(TFSA)裡持有7.3萬加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股票;在註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裡持有15.6萬加元,主要是互惠基金和ETFs。此外,他們也用滿了註冊教育儲蓄計劃(RESP)的供款額度,目前賬戶價值為4萬加元。
亞歷克斯覺得,就目前來看,他們的儲蓄和投資並未發揮效力,他迫切希望改變現狀。具體來說,他想知道,他們的錢應該投向哪些領域和產品?“我們的投資組合,是否應該按照美國60%、加拿大20%、新興市場20%的比例來分配?我們是該側重於賺取股息收入,還是說ETF對我們來說最合適?到底什麼樣的資產配置才適合我們家的情況?”
專家點評
溫哥華CastleBay財富管理公司總裁格雷姆·伊根(Graeme Egan)作出以下點評:
艾琳娜和亞歷克斯在儲蓄方面做得相當出色,已經為建立可觀的投資組合打下堅實基礎。在低利率高通脹的環境下,積極投資是絕對優先的策略。“把錢簡單地存在銀行裡,已經不再是明智之舉。”
伊根認為,動用GIC的資金來幫助購買新房是完全可行的。“即便他們因此需要承擔一筆小額貸款,新房子的出租單元將帶來的租金收入,能幫助抵消月供。更何況,他們現有投資房的穩定正向現金流,也為尋找新租客的過渡期提供財務緩衝。”
投資策略建議
投資重點:追求資本增值
在他們仍在工作的現階段,投資的重點應該是追求資本的長期增值,而不是股息收入,因為他們眼下並不需要靠投資來補充生活開銷。
投資工具:用低成本ETF替代互惠基金
如果他們打算繼續自己管理投資,那麼ETF是最佳工具。建議他們用費率(MERs)更低、流動性更好的ETF,全面替換掉現有的零售互惠基金。為此,他們可能需要在自己選定的折扣券商(所有大銀行旗下都有這類機構)開設自管RRSP和TFSA賬戶。有些折扣券商甚至為吸引客戶,提供買入ETF免佣金的優惠。
資產配置:現階段可更積極
考慮到他們距離退休至少還有17年的投資期,目前的資產組合顯得有些保守。伊根建議,至少應配置70%的股票類資產和30%的固定收益類資產。到55歲時,可將股票比例降至60%,之後再隨著年齡增長逐步降低。
不同賬戶,不同策略
TFSA(免稅儲蓄賬戶): 應100%配置股票型ETF。因為TFSA的投資增值和取用都完全免稅,最適合用來配置追求高增長的資產,最大化免稅複利的優勢。
RRSP(註冊退休儲蓄計劃): 應主要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如債券型ETF)。因為RRSP中的投資收益在未來取出時需要按收入繳稅,因此更適合配置收益相對穩定、稅務負擔較輕的資產。
全球化佈局: 在股票資產的地域分佈上,伊根建議:加拿大佔20%,美國佔25%(可涵蓋大盤、小盤及納斯達克指數),國際市場佔25%(其中可將5%投向新興市場,以博取更高回報)。
簡化管理:巧用“一站式”產品
對於股票部分: 如果他們不想花時間持續監控和調整投資組合,可以考慮市面上的“一站式資產配置ETF”(All-in-one Asset Allocation ETFs)。這類產品內部已經按預設規則做好了多元配置,並會自動進行再平衡。
對於債券部分: 如果他們不想深入研究各類債券,可以考慮使用一隻“綜合債券ETF”(Aggregate Bond ETF)。這種ETF打包了一系列短、中、長期政府及企業債券,投資者無需自己管理,費率遠低於債券型互惠基金,而且利息會按月存入你的賬戶。
長期規劃步驟
最後建議是,這對夫婦應繼續用滿每年的RESP供款額度,以獲取政府補貼。之後,集中資金投入RRSP,再將每年獲得的退稅投入TFSA,持續加碼股票類投資。
“好訊息是,亞歷克斯的固定收益養老金在62歲後大機率會隨通脹上調。而股票投資本身就具備抗通脹的特性,因此真正受通脹影響的只有他們投資組合中的固定收益部分。”
“一旦買房換房的事塵埃落定,他們應該考慮聘請一位付費式(fee-for-service)的獨立理財規劃師。這類規劃師不靠銷售產品拿佣金,立場更客觀。能精準算出在亞歷克斯養老金的基礎上,每年還需在RRSP和TFSA中投入多少,才能確保兩人在艾琳娜65歲時,都能真正實現財務獨立。”
更多本地新鮮事,
就在加國無憂影片號!
↓↓↓
來源連結:
https://financialpost.com/personal-finance/family-finance/bc-couple-45-sell-gics-buy-bigger-house
-END-
若你喜歡這篇推文,
記得點一下右下角的[推薦]哦~!
[評論留言]也是很歡迎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