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鍾愛的金絲楠木,製成文房雅物,榫卯匠心,用藏俱佳

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明·仇英《梧竹書堂畫軸》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圖源網路)
無事且從閒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書房一隅,是文人墨客尤為恬淡自洽的場所。

他們圈起一片暫離俗世的淨土,暢馳神思,偷得浮生半日閒。

而佈置這方小天地,離不開文房四寶、雅具三千。

慕古而作的古典藝術家居品牌聖善居,匠心獻上一組金絲楠木文房雅物:

百年老字號聯名·金絲楠雲程發軔文房套組

古沉金絲楠印章盒
古沉金絲楠都承筆架
精工細作,低調奢華,件件獨特。
雅趣豐富,陳設有當,宜用宜藏。
聖善居金絲楠木文房系列▼
眾籌價¥530起
眾籌時間:2025年3月18日-2025年4月16日
預計眾籌成功後7個工作日收貨
木中珍品,價比黃金
金絲楠木古樹
(圖源網路)
金絲楠木的名貴稀少,自古有聞。
所謂“家有珠寶一箱,不如楠木一方”。
其內裡的金絲結晶,形成難度高,成材耗時久,一度價比黃金。
金絲楠的色澤、紋理與氣質,被視為“龍氣”的化身,是各代帝王鍾愛的“御用之材”,盛極一時,故而得名“帝王木”。
太和殿金鑾寶座、養心殿三希堂書架、交泰殿“無為”匾額寶璽匣、坤寧宮東暖閣大婚床等眾多宮廷傢俱名品,都採用金絲楠木打造。
注:以上內容根據品牌資料撰寫,僅供參考。
左為老料,右為古沉料
金絲楠木老料為貴,而黑金色澤的古沉料更屬“木中珍品”。
千百年前埋于山河間,經天地造化,木料高度炭化。
質堅色硬,兼備木的古雅與石的神韻,別有靈氣。
木藏暗紋,隨明晦變化,柔光如綢。
吳善釗家中儲存的金絲楠木拆房老料
如今,金絲楠木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禁止採伐,新料稀少。
若非聖善居的幾代家藏積累,或許難得如此數量及質量的金絲楠木原料。
聖善居主理人吳善釗
品牌主理人吳善釗,來自工藝美術世家,自幼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木芳先生,一直致力於研習明清仿古傢俱設計與金絲楠藝術家具製作。
2025年,他拜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陸光正大師為傳承導師。
他希望能將金絲楠木的材質之美、古典文化的藝術之美、現代高階工藝之美相結合,創造更多精妙絕倫、耐人尋味的“工藝奇蹟”。

湖筆世家,技藝精良

文房四寶,是中國書畫藝術的文化載體。
筆墨紙硯,筆居榜首。

而其中,產自浙江湖州的湖筆又被譽為“筆中之冠”。

本次眾籌聯名款的搭檔,正是創始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的湖筆世家“王一品”齋筆莊。

其生產、經營湖筆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80餘年的文化積澱。

選料考究,製作精良,盛名在外,也與許多文人、藝術家們結下了深厚情誼。
1961年,正值“王一品”齋筆莊創立220週年。
潘天壽先生為筆莊寫下“齊、銳、圓、健”,為湖筆“四德”。
文學泰斗郭沫若為其題寫“店招”,還創作了一首“湖筆爭傳一品王”的七律長詩。
文學大師老舍在20世紀60年代為王一品題寫對聯,當代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為筆莊寫下詩文……
這些珍藏墨寶,都在“王一品”齋筆莊的博物館中可見。

湖筆選料精細純淨,毫毛勻層勻扎,工藝精湛複雜。

純手工打造,需經過筆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大小工序高達120餘道!
2006年6月,這項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聖善居金絲楠木文房系列▼
眾籌價¥530起
眾籌時間:2025年3月18日-2025年4月16日
預計眾籌成功後7個工作日收貨
金絲楠雲程發軔文房套組

這款套組一次囊括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尺寸:筆頭口徑0.5mm
筆頭出鋒2.1cm
筆桿16.3cm

毛筆由聖善居聯手“王一品”齋筆莊出品,以其當家名品“稱心筆”為原型。

稱心筆的設計,源自古老的衡器:戥(děng)秤。
“秤”諧音“稱”,取“稱心如意”之名,表達諸事順遂、事事稱心的美好祝福。
筆桿採用金絲楠木百年老料,如同一杆精緻的戥秤。
筆頭精選兼毫、狼毫兩種版本。
經過3個多月的反覆打磨,最終敲定整體設計。

該毛筆取名“雲程發軔”,出自戰國詩人屈原的《離騷》。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
雲程,代表青雲萬里的路程。發軔,意指啟車行進,比喻事業的開端。
組合在一起,是祝人前程遠大的頌辭。
【兼毫筆】
兼有兩種以上的毛料,彈性適中,剛柔相濟。
適合書寫楷書、隸書、行書,以及花鳥畫作。
易於初學者掌握使用。
【狼毫筆】
筆觸稍硬,書寫時可產生較為明顯的線條變化,從而增強書法的藝術效果。
適合書寫相對莊重、正式的文字,如大字、楷書、行書等書法藝術中的正體字和行草字。

文房套組中的硯臺、墨條,均出自百年老字號“一得閣”。

尺寸:4寸
內徑8cm,外徑10cm,高4cm

硯臺為羅紋硯,起源於唐代,因硯石紋理猶如絲羅而得名,亦稱“絹雲硯”。

它的質地細潤,用來發墨細快、油亮,久磨無粉雜入墨中,貯水不幹涸,蘸墨不損筆毫,被眾多文人墨客視作書房常備之物。
硯臺蓋也融入了巧思設計,以青山綠水的“千里江山圖”為靈感。

由天青色的陶瓷,製成起伏的山巒,可充當筆擱。
山巒中部的溝壑處,藏有一枚小孔,方便用作香插。
墨塊一兩,取青墨、茶墨、龍墨中的任意一款。
質細易磨,墨色深亮。
用其書畫時,舐筆不膠,入紙不暈,落字如漆,堅而有光。
【墨塊的使用方法】
在硯臺中加入少許水,研墨。研濃後加水再研,或直接使用。
切勿一次加入過量的水研墨。用完後需用紙巾擦拭墨的研口。
文房套組的“紙”,為3-5張小楷臨摹宣紙。
隨機搭配桃花源記、蘭亭序、靜心三類字帖。
禮盒還附帶一張收藏證書,可傳家,亦是禮贈佳選。
支援530元,獲得金絲楠雲程發軔文房套組(兼毫筆款)1套,價值880元。
支援599元,獲得金絲楠雲程發軔文房套組(狼毫筆款)1套,價值998元。
聖善居金絲楠木文房系列▼
眾籌價¥530起
眾籌時間:2025年3月18日-2025年4月16日
預計眾籌成功後7個工作日收貨
古沉金絲楠印章盒
尺寸:17cm×8.5cm×5.3cm
這隻小巧的長盒,為文房印章而生。

選用千年古沉金絲楠木(小葉楨楠)獨板製作。

全榫卯結構,抽拉式設計,造型玲瓏,便於隨身攜帶。
盒蓋與盒身嚴絲合縫,渾然一體,極盡精工匠作之巧妙。
光素的盒身不加額外綴飾,在光線變換下,表面有金絲般的光澤湧動。
木料的天然紋理美輪美奐,演繹東方傳統的沉穩與優雅。
也正因是古沉料,開蓋便幽香陣陣,清雅怡人。
長盒內裡包覆珠粒植絨布,觸感柔軟溫潤。
除了放置印章文玩,亦可收納珠寶首飾等貴重小件。
歸功於木料“水不能浸,蟻不能穴”的特性,它還非常堅實耐用。
支援998元,獲得古沉金絲楠印章盒1只,價值1680元。
聖善居金絲楠木文房系列▼
眾籌價¥530起
眾籌時間:2025年3月18日-2025年4月16日
預計眾籌成功後7個工作日收貨
古沉金絲楠都承筆架

王世襄舊藏都承盤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圖源網路)
都承盤,乃是明清文人的收納神器。
小小方格,海納百川,藏珍納錦。
可承筆墨文房,可作茶海托盤,可遞茶端酒招待賓客,可藏珠寶細軟、閨房針線。
而本次聖善居帶來的都承筆架,正為都承盤與筆架巧妙結合的文房雅器。
既保留了承盤收納置物的本事,又額外增設書房用筆的容身之所,還可作為珍奇古玩的展示架。
一物多用,意趣盎然。
尺寸:正面寬42cm,
側面寬18cm,高49.5cm
它取材稀有的金絲楠木古沉料,以傳統工藝榫卯結構一體成型。
木中如嵌金絲,光下好似綢緞。
色澤古雅,觸感溫潤,造型流暢,內斂貴氣。

從選料、開料、烘乾,到榫卯、組裝、成型,再打磨、燙蠟……

層層工序嚴格把關,扣合嚴密,仿若天成。
它是經典的明式風格,呈上下複合式結構——上為筆掛,下為都承盤。
上部構件為圓形設計,下部用料皆為方,契合中國由古至今“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
筆掛搭腦中間隆起,兩端翹出,猶如古代廡(wǔ)殿建築。
搭腦上均勻排列小巧的細鉤,可用以懸掛毛筆,或文玩珠串。
兩根立柱的側角,收分明顯,呈挺拔向上之勢。
上安雙鉤雲紋角牙,下有變式龍紋站牙支抵,整體簡練而靈動。
底座上設小圍欄,用於收納文具與擺件。
下部安有兩具抽屜,飾以銅配件,方便抽拉。
整件筆架,形似一具古代天平架,造型別致,功用兼具。

雖為文房雅玩,其製作工藝卻絲毫不亞於大件傢俱。

古語有言: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
在發揮實用收納之用的同時,它亦是能傳承數載的藝術珍藏。
支援11800元,獲得古沉金絲楠都承筆架1件,價值19800元。
聖善居金絲楠木文房系列▼
眾籌價¥530起
眾籌時間:2025年3月18日-2025年4月16日
預計眾籌成功後7個工作日收貨
溫馨提示:
由於金絲楠木為天然材料,存在不規則的木紋、結疤。
手工打磨的每件作品,木色不一,紋理千變萬化。

木材油密度高,在密閉環境中偶有油滲出,屬於正常現象,可用免洗洗手液或酒精輕輕擦拭。


因各地空氣溼度差異及氣候變化,存在極小機率發生熱脹冷縮的“風裂”現象,會在氣溫回暖時恢復。
保養貼士:

1、避免長時間陽光暴曬,或放置在空調出風口處直吹造成乾裂。


2、日常養護推薦使用純棉乾布擦拭,切勿用水沖洗。
3、換季時節可擦拭天然植物蠟或蜂蠟進行保養。
4、金絲楠木木性溫潤,切勿使用尖銳器物刮擦。
5、燙蠟作品沒養成包漿前,避免高溫接觸造成表面蠟溶發白。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