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100年前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

文/Lan @hooli芝加哥
1900s in Chicago
芝加哥
 老照片歷史
上世紀的芝加哥是長什麼樣的呀?芝加哥的歷史你瞭解多少呢?如果你對芝加哥過去的事情感興趣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
Part one
“芝加哥”,意思是:濃味洋蔥
早在200年前,這裡還僅僅是一個擁有十幾間木屋的小村莊。
1830年芝加哥建市時,這裡有記載的人口是100人。
在19世紀以前,芝加哥這片土地上,住著名為阿爾岡琴(Algonquian)族的印第安土著。
芝加哥名字的就源於土著語“shikaakwa”,這個詞語一種比較被認可的解釋是:帶有濃烈味道的洋蔥。
這也從側面說明,當時大湖區和伊利諾地區,植被豐茂,適合農耕。
後來殖民者法國人到來,把“Shikaakwa”按照法語,讀成了“Checagou”,到了英語裡,變成了Chicago。
芝加哥位於密西西比河支流與密歇根湖的交匯處,背靠五大湖區。
密西西比河北部密集的支流河網,形成了從美國南部通往美國中部的水運通道。
這便形成了一個從湖區透過密西西比河,穿越美國中部和南部的水運通道。
早在17世紀末,殖民者到來以前,芝加哥附近的印第安土著就會透過水路,來到水路和陸路的交匯點芝加哥,進行皮毛貿易。
Part two
芝加哥大火
1871年芝加哥大火,大火燒了整整兩天,席捲了2100英畝的範圍,6萬棟建築中的17450棟建築在火災中被焚燬,超過10萬人無家可歸(佔當時芝加哥人口的1/3)。
但大火帶來災難的同時,也給芝加哥帶來了重新規劃和建設的機會。在當時經濟週期性大蕭條的背景下,芝加哥大火,彷彿用一種極端的方式,拉動了芝加哥的內需和市郊土地的增值。
芝加哥在1900年掀起了公寓狂熱,1883年,有1142幢公寓拔被興建,摩天大廈(16層到18層建築)也拔地而起,成了芝加哥的新景觀。
市政道路和配套設施也在這一時期開始修建,尤其是高架鐵路。
盧普區保留的高架軌道環線,背後為大火後重建的建築之一,已有140多年曆史。
芝加哥如今的中心商務區(CBD)盧普區(Loop),意思就是用環形鐵軌圈出的區域。
盧普區如今依然保留了市中心100多年前建設的環線“Loop”,成為芝加哥的標誌。
Part three
二戰之後
二戰後,經濟全球化興起。
日本、西德、第三世界的國家的工業製品,對美國的製造業造成嚴峻衝擊,許多企業紛紛跨國外遷,這對芝加哥的城市發展,造成了嚴重打擊。
這個過程中,芝加哥經歷了人口嚴重流失,企業外遷,經濟困難等各種城市問題。
1950年代末,芝加哥人口開始下降,走向了艱難的轉型之路,儘管有衰落之勢。
60、70年代,芝加哥依然藉助舊有的交通樞紐地位,從單純依賴中西部和國內市場,逐漸擴充套件到海外,尤其是加拿大。
1955年,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建成,距離市中心30公里,由地鐵與之相連,成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
1990年代末,芝加哥又瞄準了資訊與通訊業的發展,建成美洲大陸光纜通訊的中心節點。
經過80年代、90年代的經濟結構多元化調整,芝加哥最終成功完成了復興,重新成為了經濟全球化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Part four
今昔對比
華麗一英里 今昔對比圖
South Michigan Avenue 今昔對比圖
芝加哥公共圖書館 今昔對比圖
海軍碼頭 今昔對比圖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沒有被這座城市吸引呢?如果你和小狸一樣被這座如風一樣自由的城市吸引的話,就來芝加哥玩耍吧!
文字I排版 Lan
圖片IGoogle(侵刪)
關於hooli芝加哥
你來芝城尋夢 我們替你尋家
芝加哥租房/買房/芝城最新吃喝玩樂資訊
我們是鮮活而有溫度的芝城居民Communit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