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籤無術唯有真誠

中國護照含金量越來越高,已有少數國家對中國普通護照免籤。雖說其中許多國家的名字十分陌生,但“說走就走”的願望畢竟能部分實現,而目前世界主要旅遊目的國大多要簽證,有的還不太容易獲得,尤其是美國。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申請美籤的所謂技巧、攻略等五花八門的文章,也有模擬面籤的小影片。看到這些,讓我想起我當年申請美籤的往事。據說現在申請美簽有點困難,但我想,再難也難不過30年前吧。
(貓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說的是1994年,我想去一趟美國。那時候想獲得美籤,簡直是難於上青天,所有去美國的人,申請簽證的理由幾乎都是讀書、探親、商務或學術交流等,根本沒有旅遊的概念。
聽說我想去辦理簽證,好心人都來支招,告訴我該穿什麼衣服,用什麼語氣來與簽證官對話,帶上什麼材料等等,甚至有人說,哪天去籤都行,就不能在星期四。他們分析得頭頭是道,說簽證官從週一開始上班,週四那天最累,心情最不好,所以他們也最不耐煩,拒籤率當然就最高。我說還有周五呢?他們說,週五是週末,他們想著下班就能去香港度假,心情大好,容易過。聽了這些“溫馨提示”,忽然感覺到申請美籤還真的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問啊。

其實,對眾人所說的,我都不以為然,於是透過朋友引薦,見了廣東省外事辦簽證處的一位官員。問他,我這種情況申請美籤的成功率有多大?那官員聽後哈哈大笑,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跟我說:“絕對拿不到,百分之百拒籤。”

我的工作不用坐班,一天早飯後,感覺沒什麼事可幹,突然冒出個念頭,簽證去。儘管那天就是被人“忌諱”的星期四,我還是騎上那破腳踏車,直奔廣州美領館。
(位於沙面廣州美國總領館)

那時廣州的美領館在沙面,白天鵝賓館西側的一棟小樓房裡(後來曾搬到天河,現在又遷到珠江新城)。到那裡已見有二三十人在排隊,但我去取號時,工作人員卻讓我排到了前面。向周圍的人打聽,他們說頭一次簽證的會被分配在前面,被拒籤而再來的人就得排在後面了。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至今無法證實。

我排的那個視窗,前面有四人,一個是申請留學的;一個是在讀博士,聽他與簽證官的對話,知道他快畢業了;還有兩個是一對老夫妻,也許是要去看孩子。可是沒幾分鐘,他們全被拒簽了。我第五個,希望運氣好吧。

簽證官是一箇中年男性白人,挺帥氣的。他先用英語跟我說一句“早上好”,我也回應了。然後我立刻補上一句:“我可以說漢語嗎?”他說:“你不懂英語,怎樣去美國?”我說:“我受過高等教育,英語還是懂一點的,不過在這裡,能說漢語就說漢語吧。”他沒表示否定,接下來我們的對話全程都用漢語了。簽證官的漢語說得還挺流利的。

“你為什麼要去美國?”這大概是簽證官問話程式的第一步。我回答:“只是去走一走,看一看。”

“你去了可要回來哦。”聽這話,我立即意識到他一定會給我簽證,因為回來的前提是“去”啊,不讓我去,就不存在“回來”。於是我完全放鬆下來(本來也不緊張),以聊天的方式對他說:“我兒子才上幼兒園,家裡還有老父母,我的工作又那麼穩定優越,我有什麼理由不回來?”

這時他向我索要名片,我掏出一張遞給他。這個萬萬沒想到,之前也沒有任何人“指導”過我,幸虧那時因為工作需要,名片我是隨身帶的。實際上,名片是最沒價值的身份證明,因為滿大街都是印名片的檔口,幾塊錢可以印一百張,頭銜你隨便寫,當時就流行“名片即是明騙”的說法。看來簽證官也懂得,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個道理。

他決定給我簽證了。我看到他在我的申請表格空白處寫了個“B”(B簽證是商務、學習、觀光等短期訪問類別),然後又停下來,想了一會兒,用英語寫下了一句:沒有邀請函,又然後,拿起筆刷刷刷把剛剛寫的全部劃掉。

他顯得有點茫然,於是招來了一男一女兩位同事,他們嘀嘀咕咕的,我無法聽清楚他們說什麼。他們回頭對著牆上掛著的圖表比比劃劃,然後又轉過身來,找出一本厚厚的書,三個腦袋聚在一起翻閱。我心裡明白,他們一定沒遇到過我這樣的情況,要給我簽證,但又不知道該給出哪個類別的簽證才合適。就這樣耗了七八分鐘後,最後可能商量出一個結果來。

簽證官對我說:“好了,下午來拿簽證吧,現在就到旁邊的視窗交費,10美元,你是用美元還是用人民幣?”我說:“美元吧。”

最後 ,我向他表示感謝,他祝我美國旅行愉快。當時確實很愉快。走出美領館,我第一時間給妻子打電話,告知簽證拿到了妻子說:“你開玩笑吧”接著,就是跑到旁邊的外事辦,告訴前面提到的那位官員。他聽後,說出一句話,語氣照樣是斬釘截鐵的:“那就是破天荒!”
下午拿到簽證一看,給的是I類簽證,我一直沒去了解這是什麼類別,直到今天我寫這篇短文時才上網查一下,是新聞採訪類簽證。可是我並非官方也非公務採訪,所以,簽證上有一行文字特別註明:“GOING TO DO 3 WEEKS OF FREE-LANCE REPORTING ON US SOCIETY”(進行為期三週的美國社會自由報道)。時間三週是我在申請表格上提出的。
(我30年前的美國簽證頁)

從美國回來後的一天,竟然接到美領館的電話,是一個女士打來的。她想確認我是否已回來。我說,早回來了,美國之行很愉快,可惜的是沒跑多少地方。她客氣地說,沒關係,下次再去唄。

單憑一本空白護照和一張名片就拿到美籤的事實告訴我,簽證官也是普通人,有著跟我們一樣的認知和感情,只要你能誠實地證明你的赴美目的,簽證官不會為難你,甚至願意為你作一些努力。

又過了十來年,我認識了一位在美國駐廣州總領館工作的簽證官。有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我見到張藝謀了。”我心裡想,見到不就見到了,這有什麼值得興奮的,但表面上還是陪著他高興,問他在哪兒見到張藝謀了,同時還故意表現出幾分羨慕。他神情得意、眉飛色舞地跟我描述起來。原來他是出差到北京,張藝謀去美國大使館辦赴美簽證,正好被他“偶遇”。別看他坐在簽證視窗前一臉嚴肅,但下班後,照樣是個追星族,也就是比我們普通人還要普通的人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