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是中國留學家庭最喜歡的美國名校之一,常常有學生和家長疑惑:NYU的就讀體驗如何?去紐約留學是否安全?留學要花多少錢……為此,學霸君邀請到NYU在讀中國留學生Allen,分享最真實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第一手的內部轉學院經驗。
微訊號:palmdrive_undergrad
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或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留學生的眼中會有兩千個紐約!
我是從Jay Z的《Empire State of Mind》這首歌開始認識紐約和NYU的,但當我身在其中,發現視覺和文化衝擊遠比想象中的還大。
繁華壯觀的高樓大廈群是紐約,隨處可見的電影取景地是紐約,看不完的展覽與博物館是紐約,讓人“一鍵回到三線小縣城”的法拉盛是紐約,各國非法移民的聚集地是紐約,發生連環槍擊的布魯克林地鐵也是紐約……
上一秒還在新晉地標Summit One俯瞰“大蘋果”的城市景觀與天際線,下一秒就穿梭於鋼鐵架、垃圾堆、流浪漢、陰暗的地鐵之間,奔赴不同的目的地。
這種反差感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享受紐約的都市生活,而有人卻盼著逃離。忽視這座城市的任何一面都是不客觀的,紐約的全貌就在理想與現實的交織中。
在這樣一座城市上學,你必然會遇到形形色色、截然不同的群體。你的同學可能來自全球各地,可能擁有不同的社會身份,包括但不限於明星、退伍軍人、網紅、創業者、歌手、藝術家等等。
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大相徑庭。有人為了找到華爾街實習每天改簡歷、Networking校友、參加各種投行的Workshop和校內社團;有人在圖書館泡到凌晨四五點,希望保持4.0的GPA;有人用鏡頭記錄生活,在社交媒體上積累一定的影響力……
因此,對剛到NYU的同學來說,如何抵制這座消費主義城市的各種誘惑,並在多樣化的社群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群體,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紐約的治安和國內無法比較。大一上學期我們在NYU Alert上收到一名學生在Tandon校區附近被槍戰誤傷的訊息,大一下學期在布魯克林地鐵發動恐襲式槍擊的嫌犯在NYU宿舍附近的麥當勞落網。此外,紐約的街頭、地鐵總有行為怪異甚至不友善的人出沒,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遇到這種危險情況。
不過,治安情況沒有大家想象和新聞報道中的那麼惡劣。
紐約的許多大樓,NYU的教學設施和宿舍都有獨立的安保團隊,基本不會讓流浪漢靠近。同學們可以下載NYU Alert App,遇到危險可以及時求助,據說晚上回家感覺不安全可以讓校警護送。紐約的留學生們也會使用Zenly App即時向朋友報備自己的位置。
圖源Manasa Gudavalli
不少新生拿到紐約大學Offer後,對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望而卻步,甚至知乎上有一則270萬瀏覽量的熱點話題“申上了NYU,需要賣一套房才能讀,到底要不要去?”。
我認為在紐約的留學費用可以用“有下限,沒上限”形容,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盡相同,所以下面我只大致預估下留學生的主要花費:
固定開銷由學費和房租組成,學費一年至少40萬人民幣(NYU極少給國際生獎學金),房租一年約17萬人民幣(在距離學校30分鐘路程的Luxury building和別人合租,統計認識的同學的房租中位數,一個房間一個月在2000美元左右。如果選擇租住在比較老舊的樓房或住客廳,房租可以進一步壓縮)。
生活成本上,紐約以高物價著稱,還有15%的消費稅。自己買菜做飯的話,大概一個月幾百美元左右,一頓外賣在20-50美元之間,打車不太遠的距離在30美元左右。
瞭解完紐約的生活全貌和花銷,接下來我想與大家聊聊在紐約大學的上課體驗。
當年收到紐約大學Waitlist轉正錄取時,激動之餘對春季學期入學這個硬性要求十分不解。
NYU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由於秋季所能提供的就讀席位有限,需要將一部分學生Defer一個學期,透過夏季學期上課來彌補因延期錯過的秋季學期課程。
我向學校提出能否自行Gap一個學期變成秋季入學,但學校給出的答覆是即使Gap也只能選擇在下一年的春季入學,此外夏季學期不能選擇在中國Study away。
春季入學的優勢是,其一,可以在推遲上學的學期裡選擇去其它大學或國際暑校,以訪問生身份選修兩門課(8個學分),再透過轉學分方式回NYU,能夠節省一點學費;其二,可以在不影響畢業年限的前提下,多一學期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和陪伴家人。
劣勢也顯而易見,首先,不容易融入社交圈,因為大部分NYU留學生已經上完一學期的課,彼此相互熟悉了;其次,需要連續上三個學期的課,而且夏季學期的課程時間緊湊、節奏快,上課體驗不佳;再者,春季入學們沒有第一個學期的成績單,且需要時間適應校園生活,導致很難在第一個暑假找到實習。
綜合考慮,我認為春季入學比較雞肋,但由於抵擋不住NYU對我的“誘惑”還是接受了Offer。
由於紐約大學的持續教育學院(SPS學院)相較其它本科學院錄取難度低,且我個人十分熱愛體育,所以在申請時選擇了SPS學院的體育管理專案“曲線救國”。
我在入學前就聽說過一些大家對SPS學院的刻板印象,比如SPS是成人夜校、SPS專案水等。事實上,SPS學院與Tandon工程學院、CAS文理學院、Stern商學院一樣都屬於NYU的正規學院,同樣享受各種一流教育資源,校園內部也沒有鄙視鏈存在。
SPS學院甚至有International Student Success Center,舉辦各種活動以幫助國際生融入校園生活,比如參觀洋基隊主場博物館、看歌劇蝴蝶夫人、現場觀戰布魯克林籃網和MLS(美國足球大聯盟)的紐約德比等。還有專門的寫作中心、求職中心和學術中心,提供十分專業且具有針對性的輔導。
課程設定上,我們一半是在CAS文理學院上通識課,一半是上體育管理的專業課。專業課教授的質量良莠不齊,我遇到過在體育商業領域有一定影響力、會邀請經紀公司和體育營銷初創公司的朋友來課堂演講,非常關心學生且會利用課下時間為學生做求職輔導的教授;也遇到過整堂課結構非常混亂、給分標準非常模糊的教授。
不過,SPS學院比較有意思的活動和實習基本不對低年級學生開放,再加上體育管理專業確實過於小眾且更需要積累實踐經驗,課堂能學到的知識太過寬泛,讓我萌生了內部轉學CAS文理學院的想法。
首先,學習量增加很多,一門課基本是1周兩節+週五複習課(刷題或做課堂測驗),一般有2至3次期中考試。
其次,課程比較學術化,提供各種各樣的學術社團、暑研機會和導師專案,幫助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做出成果。
再者,比較重視跨學科教育,雙專業和聯合專業非常常見。許多同學都在計算機科學、數學、經濟學、資料科學中任選其二作為Joint major。比較常見的組合就是數學+經濟學、數學+CS,經濟學學生還會輔修Stern商學院的商科課程。
看完SPS學院和CAS學院的不同學習經歷,相信有同學和家長想要問我——
以大家比較關注的Stern商學院和CAS文理學院為例。
Stern商學院屬於NYU的王牌學院且就業水準非常強,所以內部轉學競爭相當激烈,官方給出的錄取率在10%左右。
Stern商學院提供夏季內部轉學和秋季內部轉學,申請截止日期為3月1日。需要注意,如果是在夏季學期提交9月份去其它學院學習的轉學申請,截止日期為7月1日,但罕有中國國籍的學生能透過該轉學批次進入Stern。
同時,想內部轉進Stern商學院的同學需要滿足官網列出的先修課要求,且保持較高的GPA成績,通常GPA3.8+比較有競爭力,多做實習和加入Stern的社團也會有幫助。
相較之下,轉進CAS文理學院的難度低很多。學生完成第一學期的課程後,在之後的每個學期都可以提交內部轉學院申請。雖然同樣有先修課要求,但GPA的錄取標準寬容了很多,我身邊有3.0左右成功轉進CAS的同學。
透過SPS學院的冷門專業進入NYU,再透過內部轉學到其它學院確實是一條可行的“捷徑”,但“曲線救國”存在一定弊端,比如Advisor會強制學生選擇一些專業課,可能會造成學分的浪費。
一個小Tips:NYU設有跨校諮詢服務(Cross-school Advising),學生們可以在網上進行預約,以獲得內部轉學院幫助。
在紐約這個公認的宇宙中心讀書,我最大的收穫是見識到世界的多樣,摸索出自己的生活方式。這讓我在NYU的快節奏下找到了自己生活、學習、娛樂上的平衡。
建議以NYU為目標的準留學生,一定要具備自律,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向上社交、探尋各種機會的積極性。
總之,選擇這座沒有校門的大學,意味著你可能會缺失關於校園的回憶,但你將體驗到不同尋常的City life。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微訊號:palmdrive_undergrad,棕櫚大道:創立於矽谷的高階教育諮詢機構,致力於為學生打造最具個性化的成長及申請方案。被家長和學生稱為“有溫度有情懷的機構”,是「名校錄取」+「真實成長」雙保障教育的踐行者。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