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讀書拆解:如何“防止使用者出錯”?

在使用不同的產品時,一些巧妙的設計會給使用者體驗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本文拆解微信讀書,談談當中的一些巧妙設計。並論述如何“防止使用者出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 BEGIN / ————
在使用微信讀書時,微信讀書的巧妙設計,讓我感到非常的舒適。
下面,針對微信讀書巧妙設計,展開說說~

使用者使用場景

開啟微信讀書,上次閱讀記錄是在 232 頁。因為想要從前面幾頁的內容開始聽,回憶前面的內容,讓閱讀更加連貫。
於是右滑到229 頁,點選【聽書】,回到了播放主頁。主頁底部彈出一個提示條“當前閱讀與播放位置不一致”。
app 識別到我想要聽 229 頁內容,並讓我選擇是否要聽當前。被這個巧妙設計打動了~
使用者可自主選擇:
1)選擇1:如果想要聽當前閱讀的內容,可以點選 ②【聽當前閱讀】按鈕,即跳過當前播放內容,進度條將退回當前閱讀的位置,開始播放當前閱讀的內容。
2)選擇2:如果想要在原播放進度上繼續聽,可以點選 ①【聽當前播放】按鈕,繼續聽書。

使用者操作流程

【當前閱讀與播放位置不一致】提示條出現時機,是使用者在當前閱讀頁左滑動或右滑後,點選【聽書】按鈕回到播放主頁時出現。

業務拆解

業務目標:解決使用者在當前閱讀與播放位置不一致時的聽書問題。
想必設計師是有真正地去親身感受聽書的真實場景,才能洞察到【當前閱讀與播放位置不一致】提示條背後隱藏的使用者點選【聽書】的動機。
下面,針對業務目標,拆解使用者行為背後的動機。

Step1:觀察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兩種閱讀場景

場景 1:
使用者未開啟聽書模式,僅在當前看書狀態時,點選【聽書】;
場景 2:
使用者已開啟聽書模式,邊聽邊看書時,點選【聽書】;
使用者在這兩種場景下,都有可能點選當前閱讀頁面的【聽書】按鈕。

Step2:窮舉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場景

場景1:
未開啟聽書狀態下,使用者點選【聽書】回到播放主頁不會有提示,因為當前閱讀不存在與當前播放位置不一致的情況。
因為此時沒有當前播放,使用者當下只有一種選擇,就是播放當前閱讀,沒有其他選擇。
場景2:
邊聽邊看書狀態下,使用者點選【聽書】回到播放主頁才有可能出現提示,因為當前閱讀可能與當前播放位置不一致。

Step3:窮舉兩種場景中存在的狀態

case1:
使用者當前閱讀與當前播放位置一致。
使用者當前閱讀位置:P232
使用者當前播放位置:P232
使用者操作結果:不滿足提示機制,不會出現提示條。
case2:
使用者當前閱讀與當前播放位置不一致。
使用者當前閱讀位置:P229(或P232)
使用者當前播放位置:P232(或P229)
使用者操作結果:滿足提示機制,會出現提示條。

Step4:還原使用者在 case2 中的行為動機

1)正常操作場景:使用者在閱讀過程中,操作了右滑頁面,想要重複聽前面的內容;或者是操作了左滑頁面,想要跳過當前並閱讀後面的內容。
2)異常操作場景:不小心誤操作左右滑動,導致當前閱讀與當前播放位置不一致。

設計思考

為避免使用者誤操作,在產品設計中需考慮如何防止使用者出錯。尼爾森的可用性原則中的“防錯原則”指的是:更用心的設計防止這類問題發生,在使用者可能犯錯時進行提醒。
應用在該場景下,使用者在聽書狀態下,存在誤操作【聽當前】的情況。為避免該情況的發生,給使用者帶來不好的體驗,當用戶當前執行的任務狀態(當前閱讀位置),與當前實際的任務狀態(當前播放位置)不一致時,需在使用者操作【聽當前】前提醒使用者,讓使用者明確瞭解當前狀態,自行選擇要使用哪種聽書模式。
設想一下,使用者誤操作滑動頁面,回到播放主頁繼續點選了【播放】按鈕, app開始從當前頁播放聽書。在該場景下,使用者並不想要聽當前頁,就會給使用者增添煩惱(內心 OS:我要聽的不是這個位置的內容啊,為啥不提前告訴我點選後是直接播放的?)。

總結

1、產品設計師需要代入使用者角色去真切感受,找到使用者真實場景下的行為動機。這樣才能做出貼合用戶使用場景的好產品。
ps:可以透過觀察使用者使用、收集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運營資料,輔助做決策,將產品打磨得更貼合用戶使用。
2、產品設計需關注異常場景如何處理,避免給使用者增添煩惱,造成不可挽回的使用者流失。
3、為避免使用者誤操作,在產品設計中需考慮在使用者可能犯錯時進行提醒。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娜是產品經理,作者:na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