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把叔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看文
後臺回覆“晚安”,送你一張特別推送,好夢
作者丨醬姨
來源:新夜(ID:salaoban730)



近日,一段廣州地鐵上不雅行為的影片在網上傳播,引發熱議。
一女子發文,稱自己在坐地鐵時被一個坐在地上玩耍的小男孩偷看裙底。
過分的是,在女生小聲提醒後,小男孩仍然不以為意,撐著地板仰頭看。
這樣重複提醒了三四次後,男孩的媽媽才注意到孩子的行為。
可她非但沒有制止,反而指責女生沒有素質:“你有什麼資格教我孩子?”
女生不想發生爭執,便坐到了旁邊的空位上。
誰知男孩媽媽卻不罷休了,指著鼻子罵女生,滿口髒話。
更過分的是,她直接伸手掀翻女生的裙子,甚至揚言:你敢這樣穿,有什麼別人不能看的?

圖片來源:網路影片截圖,侵刪
事實上,女生當時剛從外地來廣州參加漫展,所以穿著特色的花裙。
她承認,此前也會有小孩好奇她的穿搭,覺得裙子漂亮就會盯著看看或者上手摸兩下,這些都是允許的。
可從新聞中小男孩的視角來看,顯然不只是出於好奇和欣賞地觀察裙子,而是偷看裙底的變態行為了。
在回程的地鐵上遇見這種糟心事,好在兩人爭辯時,旁邊的乘客都在說公道話。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後續,地鐵工作人員將女生和男孩及其媽媽帶到了警務室。
面對調解,雙方都表現出了不依不饒。
女生要求道歉賠償,而男孩媽媽仍舊不願認錯。
或許,男孩偷看裙底的行為是性別意識的覺醒,但他的母親卻並未重視。
而當男孩做錯事時,母親也沒有反思自身過錯,反而怒罵受害者,這樣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

無獨有偶,幾個月前在廣州某公園草坪內也發生了類似事件。
事發當天天氣很悶熱,年輕女子小雯和朋友相約去郊外遊玩。
她們穿著漂亮的裙子,在一塊草坪上坐下,閒著無聊便開始擺造型拍照。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忽然,一個男孩從不遠處嬉皮笑臉地跑過來。
二話不說,徑直來到小雯面前,一把掀起她的裙子。
小雯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男孩竟然又上手摸起她的大腿。
說是男孩,其實看起來個子高、身體壯,不過臉龐還是中小學的模樣。
小雯瞬間被嚇得尖叫起來,大聲呵斥,男孩這才壞笑著跑開了。
她平復心情後,找到男孩媽媽理論一番。
本以為家長會好好教育孩子,誰知卻得到了一句“這不能怪我娃,誰讓你穿這麼短的裙子。”
小雯又驚又氣,揚言真想好好教育教育這孩子。
誰知男孩媽媽反而氣得跳腳,撒潑喊道:
“你自己要穿這種亂七八糟的衣服,還跟個孩子計較,你是啥人,看不得摸不得了,真是沒素質!”
“你不教育他,以後就交給社會毒打吧!”
“我兒子掀你裙子,是看得起你,給你臉了!”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就這樣,兩人開始爭吵起來。
男孩媽媽邊罵邊打電話叫人,大聲嚷嚷著:“她們不是好東西,是幹那行的……”
汙言穢語不堪入耳,圍觀者拍下影片上傳到網上後,引發了熱議。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此溺愛的家長,只會傳遞給孩子扭曲的三觀。
若是日後孩子走上了不歸路,便是父母追悔莫及之時。

叔本華說過:
當一個人絕對粗魯時,就好像他脫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們面前。
或許該被批評的不是那些所謂穿著暴露的人,而是那些指指點點、惡意評價的人。
前段時間,女星古力娜扎因為穿性感辣褲被網友群嘲“不雅觀”。
起因是4月28日,她在主題公園遊玩時被路人拍到,穿著露腰短上衣和時尚辣妹褲。
褲子款式新潮,低腰牛仔和假兩件丁字褲的設計,引起了部分網友的質疑。
“我不喜歡女孩子穿成這樣,不會讓她做我女朋友。”
“雖然穿著是個人自由,但這個真的讓人欣賞不來。”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諸如此類的評價,隨著照片的曝光肆意流出。
同時,也有許多網友回懟:
“愛穿什麼穿什麼,美少女的事少管……”
“越活越回去了這些人,小時候大街上都是吊帶短裙,現在都被打成擦邊……”
面對爭議,娜扎本人也做出了回應。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我是娜扎,侵刪
“別怕,穿什麼都可以。”
短短幾句話,表明了她堅持“穿衣自由”的態度。
穿衣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而每個人都有表達的自由。
根據衣著評判他人是一種有害的刻板印象,它會加劇放蕩羞辱的文化。
那些針對女性衣服“不雅觀”的觀念往往根植於歧視和父權主義態度,我們應該努力推翻,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去加強它。

關於穿衣自由和穿衣得體,某博主曾說:
外界對於一個人的穿衣評判影響著外界包容度。
我們越能包容在不違法、不給他人造成傷害下的任何場合下的任何穿衣風格,外界包容度就越大,我們的穿衣自由度就越大。
事實上,之所以穿衣自由的話題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爭議,正是因為那些用穿衣自由作擋箭牌的媚俗行為屢禁不止。
誠然,若是放任那些挑戰公序良俗的不得體行為,社會的包容度就會被拉高。
但這樣的包容是不利於社會健康發展的,甚至會加劇女性群體被誤解的情況。
而若是矯枉過正,又會使那些真正穿衣自由的人寒心,產生偏激的行為。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搞清楚“穿衣自由”和“穿衣得體”之間的區別。
在不違背社會公德的情況下,實現有邊界的自由。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此外,列夫·托爾斯泰說過:
“教育孩子的實質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不要成為“熊家長”。
此前的兩個案例中,矛盾的起因都是孩子的不文明舉止,但是矛盾加劇的背後卻都是家長的助紂為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互為鏡子:
孩子做錯事,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偏袒縱容;
同時,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正確的三觀教育。
醬姨認為,不管是穿衣自由還是家庭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以德立身”。
願世人皆能“以德束其行”,得人生之樂趣、生命之精彩。
祝好。

◆作者:醬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一飲三百杯的當代奇女子,這裡是新時代女性生活指南,與千萬女性一起做最颯的自己!微信公眾號:新夜(ID:salaoban730),轉載請聯絡“新夜”授權。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關注莫問大叔(ID:mowends),一起做個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作者:醬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一飲三百杯的當代奇女子,這裡是新時代女性生活指南,與千萬女性一起做最颯的自己!微信公眾號:新夜(ID:salaoban730),轉載請聯絡“新夜”授權。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關注莫問大叔(ID:mowends),一起做個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