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莉拉
“這賽道還是被咱們慶奶闖進來了。”
“起猛了,我慶奶?!加入短劇界了?!”
我們短劇也是好起來了。就在今天,劉曉慶的首部短劇在點眾科技旗下的河馬劇場上線。要知道,這部劇未播先火,從開機開始,網友討論的聲音就沒消停過。
開啟各大社交媒體就會發現,廣場上都是慶奶的自來水。上至70後中年人,帶著時代濾鏡表示願意為了劉曉慶去看一下短劇,下至學生黨,在綜藝裡被慶奶圈粉,喊話:“她想演什麼就讓她演!”

小娛抱著三分品劇,七分看熱鬧的態度打開了這部《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結果生生被硬控一早上。一方面是劉曉慶與角色江月琴的完美適配、紮實的表演功底,讓劇的魅力更上一層;另一方面,則是劇情本身也打破了中老年短劇的刻板套路,全程“大女主”扛事。
點開評論區,我們看到的是不同年齡層觀眾追劇的不同感受。中年人感同身受劇中女主角作為婆婆的處境,年輕人則被女主不忍氣吞聲、不“嬌妻”的態度征服。在這個維度上,《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可謂是真正打破了年齡圈層,創造了短劇中少見的全年齡追劇。
可以說,在慶奶的加持下,《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有望成為一匹“黑馬”。它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性:中老年短劇不止一種創作套路,同時看劇的人也不再侷限於中老年,年輕人也能為之上頭。

劉曉慶為短劇注入“國民級流量”
在小娛看來,《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的全民破圈,並非偶然,而是一次短劇和慶奶雙向奔赴的必然。
其實從選角上我們就能看出平臺和片方想要覆蓋更廣泛的受眾,引起全民熱議的野心。
對於中老年短劇的主要受眾70、80後來說,劉曉慶有著超高的國民認知度。她是中央電視臺春晚第一個主持人,80年代曾連續三年拿下百花獎。《芙蓉鎮》2毛的票價,創造出了一億多票房,是當時當之無愧的頂流。

近兩年,因為採訪影片中超前的“精神狀態”以及綜藝表現,慶奶再次翻紅,這一次她成為當下年輕人的精神領袖。可以說在國內覆蓋年齡段最廣、人群最多元的演員,沒人能超過慶奶。
很顯然,《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的目標受眾並不侷限在“中老年短劇”的主要人群上,它同樣能夠在市場上取悅年輕人,讓年輕群體開啟短劇。

得益於劉曉慶的“國民級聲量”,《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從開機到拍攝再到定檔,整個過程都收穫全平臺的超高關注。開機的新聞影片在抖音上創造了13w+的點贊,23w轉發,評論高達1.4w。開播之後,慶奶的“紅人體質”更為明顯,從上午到發稿抖音相關影片下的高贊全是年輕人對慶奶的支援,以及看到劇情後直呼“大女人”的真情實感。
從劇本創作上來講,這部劇可以說是為劉曉慶量身定製的。劉曉慶飾演的五十歲中醫江月琴,曾是市醫院醫術最高超的醫生,“鬼門十三針”的傳人,隱居小鎮當一名普通的診所醫生。女主江月琴的“反套路”人設,與慶奶的在觀眾心中的大女主形象極為貼合。

但《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中女主江月琴一上來,面對惡兒媳“弄丟孫子”的指控,直接回懟弄丟孩子的是不負責任的兒媳,惡兒媳想要動手,被江月琴針灸制裁。
在劇中被兒媳指責“婆婆就應該給兒子兒媳做飯洗衣”,女主霸氣回應:“我是當婆婆沒錯,但我也是個人!你!你有把我當人看嗎? ”整部劇中,這樣的情節還有很多,面對兒媳的指責與辱罵,女主永遠不卑不亢,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回應。

江月琴這個角色身上遠遠不止有“婆婆”這一重身份,她更代表了一種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而非以往“霸總”短劇中女主總依靠男主權力的嬌妻形象。她身上有著足夠昂揚的生命力和活力,有高超的職業能力,面對病人時有責任心,面對“霸總”丈夫以及對方的豪門家庭,她也從未居於下位者視角,而是平等地對話。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角色不是慶奶,還有誰能夠拿下。近兩年,劉曉慶在社交媒體上的翻紅正來源於其成為當下的一種女性榜樣。她是敢說敢做“有嘴的大女主”、不內耗、獨立自主的同時,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劉曉慶告訴娛樂資本論,她一開始就被短劇這種新的形式,以及這個劇本吸引,“短劇對我來說是新生事物,我喜歡嘗試一些新生的事物,而且我也會刷一些短劇,很有意思。受邀之後我看了劇本,這裡面的人物能打動我,我就想嘗試看看。”
可以說,慶奶下場演短劇,一方面得益於短劇這兩年的精品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市場越來越成熟,給了傳統影視演員信心。這部劇和劉曉慶的合作方式不是純片酬模式,而是片酬+分賬的合作方式,片方未來還會圍繞劉曉慶打造一系列的短劇IP。

同時,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嘗試新鮮事物的勇氣,在這一點上,與江月琴放棄市醫院的“名”,隱居小鎮診所的選擇不謀而合。戲裡戲外人物與演員的互相照映,也成了《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劇情上最大的亮點,助力這部劇在人群破圈的基礎上,實現口碑破圈。

全面升維,“銀髮題材天花板”再更新
任何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功,背後不可能是單一的原因。哪怕有慶奶這個buff也不例外。在小娛看來,《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能夠口碑發酵,讓觀眾找到新鮮感,除了慶奶的加入,還得益於“更高立意+更精製作”的差異化打法。
更高立意體現在題材和劇作上。從題材上,“中老年題材”“霸總婚寵”“萌寶”三者的疊加,讓劇情本身的可看性到了next level。
整部劇最可愛的地方無疑是男女主與劇中萌娃的互動,“漂亮奶奶”的稱呼被網友從劇裡討到劇外。男主溫柔霸總的形象和女主獨立自強、醫術高超的形象,構建了一組屬於中老年的“雙強”cp,即使戲外兩位演員的年齡差達到30+,也不妨礙劇中cp好嗑。

這部劇與其他短劇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再“爽點”至上,追求純粹的劇情衝突、打臉帶來的娛樂性,而是在可看性的基礎上,不斷輸出符合當下價值觀的表達。
劇中江月琴被塑造為我們所向往的中年女性形象,有事業、有能力,不依附於任何人,不被困在家務勞動之中。借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態度,觀眾能感受到鮮明的女性價值輸出。
“身為女人,從小就被教育,到了年紀要嫁人,要生孩子,要養孩子,孩子生了娃,要帶孫子,要給錢,要對兒媳婦溫柔。以上但凡有一點做得不好,就彷彿毀掉了女人這一生所謂的價值。是嗎?” 這段臺詞從慶奶嘴裡說出來時,小娛不語,只是一味共鳴。
最讓小娛感到新鮮的,其實是“中醫”的職業設定。在劇中有大量關於中醫價值的討論,江月琴的臺詞也不斷在傳遞中醫作為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無論中醫西醫,能把病治好就是好醫生。”
呼應這句臺詞,劇中女主一次次透過針灸醫術治病救人,最終主線故事收在她治好孫子的腿疾,也找回走失的孫子孫女的圓滿結局上。

同時,劇中也有多處關照著普通人的現實議題。外賣員侄子總在忙碌著送單,因為害怕送單超時而摔倒,這些劇情塑造都由現實場景生髮,細節勾勒得相當寫實。
江月琴與兒媳、兒子之間的衝突映照著家庭生活中的婆媳矛盾、代際關係。劇集不再重複當下主流的“惡婆婆”敘事,而是站在婆婆的視角重構家庭問題,引發了許多觀眾共鳴。

更精品化的製作邏輯,也是《萌寶助攻:婚寵五十歲》能夠出圈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演員的專業能力過硬。劉曉慶對於短劇演員來說自然是降維打擊,但在入組的時候,她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短劇節奏快,要在一週之內殺青,這意味著每天都要經歷高強度的拍攝,但她仍全程跟著劇組一起磨戲。
“最大的困難就是臺詞量大,每天的拍攝量非常大,而且現場是同期錄音,根本不可能給你去補錄聲音的時間。很多時候不能準確地知道這場戲是怎麼接的,與電影長週期製作截然不同。”劉曉慶說道。

雖然強度大,但在這部劇拍攝過程中,劉曉慶感受到了久違的拍戲的幸福感,“因為我拍攝都是特別把自己投入進去的,所以劇本的幸福感也會特別感染我。很開心的一次體驗。”
其次這部劇拍攝製作的全流程都在更高水準上。劇中人物鏡頭都顯得很自然,穿衣、服化也都貼合人物設定,評論區觀眾銳評:“男主穿搭真是商務風天花板”。整部劇的色調偏暖,更貼近於家庭氛圍,劇中大量的情節發生在生活化的場景之中,無論是女主的小診所,還是男主的家,佈景燈光的佈置都讓人能夠代入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也不怪觀眾看得真情實感了。

短劇平臺有了新敘事,河馬劇場再突圍
《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能如此迅速地積累熱度“出圈”,也離不開點眾旗下河馬劇場的免費上線。上線不到24小時,河馬劇場站內收藏量便突破24萬。

劉曉慶的“銀髮大女主”帶來的熱度背後,一個更值得關注的點吸引了小娛的注意——河馬劇場究竟為這部短劇,以及整個短劇市場帶來了什麼?
最顯性的自然是最廣泛的受眾覆蓋、最龐大的觀眾基礎。河馬劇場負責人張翔宇披露,2024年河馬劇場使用者規模已暴增10倍,月活突破6000萬,單月廣告收入超1億,成為首個以免費模式顛覆短劇付費邏輯的“全民娛樂平臺”。
“河馬劇場每天影片播放量超過5億,能給《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帶來全網頂級的流量資源和對應的收入回報。”張翔宇對娛樂資本論表示。

在《萌寶助攻》專案中,平臺不僅拿出頂級站內流量扶持,更透過“20%精品內容”的篩選機制,將劉曉慶的國民度與中醫文化、代際議題深度融合。藉助其強大宣發資源,助推其從“中老年特供”躍升為跨年齡層傳播的現象級作品。
對於河馬劇場來說,《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也是對未來內容升級戰略的一項重要嘗試:一方面推動河馬短劇逐步精品化,另一方面,也藉助這部劇讓更多影視圈同行、更多使用者瞭解河馬劇場,實現全民化的野心。
這種“全民化”野心,在河馬劇場近期推出的“合夥人計劃”中體現得更為徹底:平臺開放1000+爆款IP庫,提出“1部小說=100種短劇可能”的共創生態,試圖用標準化授權和模組化開發破解行業同質化困局。

同時,透過“首發高保底”“保底+分成”“獎金激勵”“爆款+分成”四種方式的行業共贏計劃,吸引成品版權方、製作方接入平臺流量池。張翔宇透露,未來每月將重點扶持5部具有革新意義的標杆作品。既要有《萌寶助攻》這樣的破圈樣本,也要給新團隊試錯空間。
從《萌寶助攻》的案例不難看出,河馬劇場正在構建一條“IP開發-內容供給-使用者增長-商業變現”的完整鏈路:當劉曉慶撬動全年齡段觀眾,為短劇拉新時,平臺也在引導更多使用者追劇、討論劇,為短劇創作者、內容供給方創造更大的轉化空間。
無論如何,《萌寶助攻》的上線與出圈,都讓我們看到了短劇新的可能性,當國民級演員下場重塑內容質感,當頭部平臺積極賦能,中老年短劇早就不止於中老年,短劇的價值絕不止於“下沉市場”。這場始於“慶奶破圈”的短劇更新,或許才剛剛開始。
話題互動:
你看了劉曉慶主演的首部短劇嗎?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