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事件之後,美國警察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人們上街遊行示威,抗議警察暴力和植根於警察制度內部的種族歧視。
“廢除警察運動”正在美國如火如荼開展,要求減少警察權力,採用社群治理代替警察部門。
許多美國大學也撤銷了校警。
另一邊,被汙名化、遭受民眾報復的美國警察,正在“排隊辭職”。
聲勢之大,讓人不禁思考,當警察執法力度越來越弱,甚至沒有了警察,美國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1
美國正在“廢除警察”?
廢除警察運動在美國醞釀已久,點燃於由警察暴力執法導致的弗洛伊德之死。
6月12號,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廳12名議員全票透過決議:
廢除當地的警察部門
。
這個決議,旨在以一個全新的、由社群領導的公共安全系統,取代目前的警察部門。

6月7日,紐約市長白思豪宣佈:解散紐約市警察局各區的便衣反犯罪部門。
而宣佈解散便衣警隊的第一週,紐約市週末26小時內發生21起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8人受傷,1人死亡。
在這場運動下,不少美國大學削減了校警預算,甚至取消校園警察。

明尼阿波利斯的公立學校終止與警察局合同
該市的公立學校董事會,於6月2號一致批准決議:
終止學區與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簽訂的由警官提供學校安全保障的合同。
負責人表示,將著手製定一項替代計劃,以確保該地區超過35000名學生下學期的安全。

舊金山公立學校不再有校警
美西時間6月25號,KRON4報道,舊金山聯合學區教育局和奧克蘭學區都決定學校不再有警察。

根據該決議,SFUSD(舊金山公立學校)將不再與舊金山警察局續約。
這意味著,學校不再成為執法部門保護區,且不允許武裝警察進入校園。
委員會稱“該決議是結束舊金山對非裔學生非法執法的重要一步”。
奧克蘭校務委員會一致投票裁撤其警力
6月24晚,奧克蘭學校董事會一致投票透過:
廢除奧克蘭學校警察部門
,並在明年1月之前廢除學區警察。

同樣,這次提議被透過的原因,是因為提議者認為奧克蘭學校的警察總是逮捕一些非裔學生。
決議中表明,從2015-2016到2019-2020學年,城市學校逮捕的學生裡,非裔佔73%。
提議者認為,學校應該找到更多替代方法來處理學校內部紀律,而不是靠警察。
這就是後續學校決定用心理健康部門代替警察的原因麼?
當槍支暴力、炸彈威脅降臨校園,只靠心理諮詢師讓暴徒回頭是岸,真的有用嗎?

2
美國警察排隊辭職
隨著BLM運動全國發酵,警民衝突不斷升級,出現了一些專門針對警察的極端行為。
6月22日,洛杉磯一名36歲的警察下班後買了一杯星巴克咖啡,喝到一半發現裡面有一根女用衛生棉條。

該事件一週前,紐約三名警察在Shake Shack購買的奶昔,喝出了漂白劑的味道。

6月11號,洛杉磯幾名警察在阿爾罕布拉一家餐廳吃飯時,在盒飯裡發現了一把長約3.81釐米的金屬刀片。

這三起事件,有理由懷疑是有人故意對警察實施惡意攻擊。
雖然,都以後續調查證據不足,無法定論而不了了之。

這樣的事情多了,警察也就怕了,美國各地都出現了警察批次辭職的現象:
紐約有近60名警察在Floyd事件之後辭職;
Floyd事件發生地明尼阿波利斯已有7名警察辭職,另有約7名警察正在等待離職;
亞特蘭大自抗議以來已有19名警察辭職,而在近日又一名黑人拒捕而被警察射殺後,警察局長也辭職了;
南佛羅里達,10名警察從反恐特警組辭職,原因是擔憂抗議者危及自身安全,以及感覺警方行動“受到政治化的限制”。

嚴格執法,害怕被報復;
放任不管,社會秩序無法保障。
美國警察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3
沒了警察,有困難該找誰?

自BLM運動以來,許多警察執法時變得小心翼翼,害怕被扣上“種族主義”和“過度執法”的帽子。
執法力度缺失下的美國,亂象叢生。
有人趁亂以抗議名義打砸搶燒,街道上一片狼藉,觸目驚心;槍擊案、暴力犯罪激增……

格蘭特將軍的雕像瞬間被推倒
再看看隔壁的墨西哥,流行“自我防衛”文化,各種民間團伙組織很多,尤其是販毒團伙橫行。
這和人們不把警察當回事有很大關係。
試想,如果真的沒有了警察,社群治理的程度也不夠,很可能會有某個組織透過武力,成為新的維持治安的力量。
到那時,也許就是一幅“黑吃黑”的景象。

此前,西雅圖無政府主義者成立了一個無警察“國會山自治區”。市長一直採取“理解和支援”態度。
然而,此後該市治安嚴重惡化,發生多起
深夜槍擊
事件,造成兩名少年死亡,另三人受傷。
6月23號,西雅圖市長終於頂不住壓力,宣佈國會山自治區“清場”,呼籲警察重新回來維護治安。
7月1號凌晨,西雅圖警方現身被示威者佔領的自治區,並拘捕31人。
昨日,白宮新聞秘書在釋出會上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佈……西雅圖已經被從無政府主義者手中解放出來了。”

可能只有深切體會過混亂無序的社會,才能明白法律和秩序對維持社會穩定有多麼重要。
如果美國真的沒有了警察,當身處險境,撥打911無人響應……
這個時候,難道指望好鄰居蜘蛛俠飛來救你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關鍵詞
警察局
部門
6月
警察部門
紐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