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小白到上岸中金全職:J人學長不語,只是一味地瘋狂攢實習

*本文作者Daniel,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縮招、裁員、行情低迷
在國內“地獄難度”的秋招季突破千軍萬馬
斬獲中金CICC和多家國內頭部金融公司的offer
這次的恭喜,說給自己
從金融小白到offer收割機
不止於前,不止於此
大家好~我是Daniel,這個求職季已經順利拿下中金IBD方向的全職offer,也陸續收穫了一些商行、快消的offers
先簡單速通一下我的整個求職歷程吧:
我和金融行業算不上是雙向奔赴,可能跟很多其他同學一樣,都是父母選擇+熱門行業,再加上自己對計算機、理工科、學醫這些都不感興趣,因此踏上了金融這條未知的旅途。
幸運的是與金融有緣,我進入了一所很優秀的學校,一步一個腳印,開始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當時給自己定下了第一個小目標:保研上岸
吸引力法則!刷到的都能順利上岸夢校!
努力不會辜負每一個人,此處省略無數個認真學習的日夜,在順利拿到保研名額後,我逐漸開始接觸金融行業相關的實習,才意識到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是金融的冰山一角,大部分技能都需要在工作中親身實踐與學習
從本科到研究生,我大大小小做過4段金融相關的實習,但其實最開始時我也和大家一樣陷入過迷茫:
不知道什麼行業和崗位適合自己;找實習的渠道有限,接觸不到優質實習;沒有相關實習經驗,也不懂如何準備面試……
也是淋過雨所以想給大家撐傘。以過來人的視角回頭看,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心得和求職建議,且聽我慢慢道來!
01
j人不語,只是一味地寫計劃
如何平衡學業與求職,相信是很多同學都會面臨的一大難題:時間精力有限,一邊是頗具難度的課業和數不清的小組作業、論文pre、期中期末大小考;另一邊是令人頭大的寫簡歷、海投、面試和實習,有時候希望自己能學會影分身。
作為j人,再忙也不會忘記開啟日程本,檢視每天的計劃。平衡學業與求職沒有什麼捷徑,最佳辦法就是規劃好每天的時間、提高效率。
首先安排好每一階段的重點。保研前績點要緊,那就學習優先,實習適當靠後,可以和老闆溝通少安排一些活;而保研後課程壓力不大時,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實習上。
具體到每一天,我會透過制定整體任務計劃及每日工作時間表的方式來安排日程,在頭天晚上羅列好第二天要完成的工作進度,動態調整自己的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工作上,要及時和老闆溝通進度,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尋求幫助。比如在某段實習時,我需要進行一個不太熟悉的行業研究,也是靠和老闆及時溝通以及向對這個行業熟悉的人請教而及時完成了任務。
學習上的話就是要利用好課堂時間,課上當場解決問題;考試前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高強度複習,提高效率。
02
找實習的思路,我悟了
實習是求職中很重要的一環,從學校轉向職場的過程中,從哪兒找實習、找什麼樣的實習、如何拿下實習offer,每一關都是不小的挑戰。
大陸求職也要做Networking?
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Networking是留學生專屬的求職任務,但其實大陸求職,Networking很有可能就是你收穫第一份實習的寶藏方法。
陸本學生做Networking,不像留學生需要發cold mail打cold call,而是需要抓住身邊一切可以抓住的資源。
比如同專業的學長學姐就是很好的networking物件。他們在求職上可能有更多的經驗,能夠幫助你更深入地瞭解不同的行業與崗位;而且許多學長學姐都會在實習快結束時招聘繼任或給內推,這可是非常寶貴的機會!我的兩份實習都是透過同學內推找到的,而身邊大多數同學也都是透過繼任或推薦拿到的實習機會。
學校提供的求職資源也是能用則用。比如一些比較專業的社團(我們學校就有不少求職導向的社團),以及就業指導中心,都會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資訊和推薦渠道。
當然,如果有認識業內在職人員就更好了,可以跟他們聊聊目前的大環境,有哪些熱門的崗位,說不定也能得到有用的insights。
實習,就是一場巨大的試錯
在整個求職階段,實習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不僅僅是能夠鍛鍊實際的工作能力,更能夠讓你在實踐中探索自己未來的求職方向,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奮鬥方向
我自己第一份正式實習是在賣方做研究員助理,當時team整體氛圍一般、工作壓力也比較大,且研究員這個工作非常需要一個人能夠靜下心來深入做研究,但這與我的性格並不match(我還是比較e的)
後面去到了投行進行實習,解鎖了我真正想要為之努力的求職方向當時實習的team內部氛圍特別好,投行是一個進步很快的地方,透過深入瞭解各個行業的運作和公司內部的機制,我對整個一級市場都有了非常全面的接觸和認識,這讓我感覺每天都在進步
與私募股權相比,投行更像是一個緊密合作的團隊,這種團隊協作的氛圍讓我感到非常滿足,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我可以更全面地學到各種知識。也正是這幾段投行的實習讓我確定了將IBD作為主要求職方向。
簡歷空空,第一份實習無從下手?
萬事開頭難,找第一份實習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簡歷上經歷還沒那麼豐富,海投n封簡歷卻回覆寥寥的情況相信大家都遇到過。
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一個是前面說過的networking部分,就不再贅述了。第二點就是找第一段實習時可以把標準稍稍降低,把一些中小廠也納入選擇的範圍,當然大廠也可以衝一衝。有些公司其實並不太在意你有沒有具體的實習經歷,反而是你有沒有時間和精力為他們工作更重要些。
當然,你也可以透過其他途徑來豐富一下自己的簡歷,比如可以去參加商賽,或是學校舉辦的大學生創新專案之類的活動。我自己就有參加貝恩杯的比賽,並拿到了一定的名次,這在面試時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談資。
如果你也對商賽有些興趣,WST也有整理往年貝恩杯的一些優秀獲獎PPT可供大家參考哦!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找小助手領取~
03
拿下面試這場硬仗,一定要準備充分
秋招季我主要參與的面試在泛體制方向,整體感受就是:競爭非常、非常、非常激烈。一起競爭的面試者上限有清北、斯坦福哈佛等名校博士,尤其是秋招前期,普遍都是極優秀的清北復交人,非常的卷。
泛體制方向的筆試包括行測以及一些金融知識,按考公方式複習就行,今年由於競爭特別激烈,我掛了很多的筆試,尤其是一些自己認為發揮比較好的筆試也掛了。因此大家對於筆試不能掉以輕心,這是進入面試前最重要的一關。 
面試的話,群面的淘汰比例較高,題目一般不會很難,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出彩。像我參加的群面印象比較深的幾個主題有網路直播、人工智慧、三農問題、新質生產力等。
對於要參加群面的同學,可以平時多熟悉一些常見的題型,並且可以找身邊的同學或者相關的群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最重要的是找準定位,針對自己的性格、語言打造一套適合自己的角色,然後放平心態,不要怯場。
單面的話基本就是到了終面環節,面試官都是一些職位較高的領導,問題也很隨機。終面主要考察你的動機,比如經典3why,針對簡歷深挖業務相關問題,或者隨機提問一些宏觀問題。建議平時要熟悉自己的簡歷,提前做好準備,結合不同公司和崗位要求說出自己的優勢和理由。如果遇到壓力面也不用慌張,知道什麼回答什麼,不知道的可以直接說自己不太清楚,不需要逞強。
大環境疲軟
求職更需要精準助力
寫在最後,我從大學入學一直到目前讀研,基本也是見證了金融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金融行業收到週期性波動尤為大,傳導到求職市場上的話就會導致就業環境尤其艱難。 
對於投行來說,在證監會的新政下,業務大量收縮、行業大量出清、收益也下降嚴重。我保研時,身邊同學的求職目標還都往著券商、基金方向努力,而當我進行秋招的時候,風向已經往著泛體制(銀行、央國企)發展了。
HC數量來說,銀行、央國企由於受國家規定強制招人,名額較往年差別不大;但券商基金等市場化機構HC縮減非常多,相比起去年可能減少了有70-80%左右,有的機構甚至都不招人。
在這樣的“最難求職季”,想要把自身求職優勢最大化,我認為不僅是要多進行對口實習,打磨簡歷,在筆試面試上多下功夫,提升自身的軟實力;更是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不錯過每個機會。
其實我在大二的時候就有透過WST在我們學校舉辦的活動了解過求職服務。在研一的時候選擇加入WST,我認為這個決定對我的求職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首先,WST有提供全程陪伴的導師進行一對一服務,幫我進行jd推薦、簡歷修改,省去了不少繁瑣的搜尋和篩選過程,能夠更加精準地打破資訊差。
然後我覺得最最有幫助的就是WST豐富的導師資源,我想要什麼方向的求職幫助,WST會幫我匹配相應的業內導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去應聘快消行業的一個財務管培生,我對於快消行業其實一竅不通,但WST為我匹配了快消行業工作7-8年的導師,為我詳細介紹了常見面試問題,幫我順利拿到了offer,為我秋招開了個好頭,對我後續秋招心態上有很大的幫助。
包括像筆試和麵試環節,WST也會提供充足的真題資料供你進行訓練,拿到面試後可以約導師進行mock,針對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復盤和調整。作為我秋招的底氣和後盾,WST像是最可靠的teammate一樣,永遠會在你的背後為你助力加油。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希望看到這裡的小夥伴都能得償所願,美美上岸!
———投稿人:Daniel(化名,隱私保護)———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