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報道,美日同盟的裂痕正在加深,值得我們關注。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供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美日同盟的內在裂痕正在加深
在特朗普政府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施壓之際,美日關係也迎來一場結構性危機。7月初,就在美國準備對1500億美元的日本商品加徵關稅前,特朗普在一次電視採訪中稱“我可以寫封信給‘日本先生’,說,事情就是這樣”。意思就是,我懶得再跟日本講道理了,直接給他們下最後通牒就行了。這種措辭,與他幾個月前在白宮接待日本首相石破茂時所表達的“我們熱愛日本”形成鮮明對比。
對日本政府高層而言,這種語調的轉變不僅令人不安,更可能預示著美日聯盟自冷戰結束以來所遭遇的最深危機。雖然美日曆史上曾多次經歷摩擦,包括尼克松訪華、東芝向蘇聯出售潛艇技術以及海灣戰爭時期的分歧,但這一次更為嚴重。

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會大廈外,在東芝公司向蘇聯出售潛艇技術後,議員們砸碎了一臺東芝收音機。這次抗議活動是美日聯盟中的幾次危機時刻之一。 ©貝特曼檔案/蓋蒂圖片社
特朗普將安全、貿易和匯率問題捆綁處理的做法,與日本傳統的協商邏輯格格不入。華盛頓前官員克里斯托弗·約翰斯通指出,日本越來越擔心,在特朗普團隊眼中,所有事情都只是交易,沒有任何盟友關係的神聖不可侵犯。

實際上,雙方誤判與信任赤字的裂痕正在加深。不少專家認為,特朗普2019年與日本達成的有限貿易協議,為這次談判製造了過度的樂觀預期。日本以為可以如法炮製,再次爭取汽車關稅豁免;而美方則認為,日本會輕鬆就範,成為推動其他國家讓步的樣板。結果是,兩邊都大失所望。
7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佈對日貿易條款的信函,甚至在石破收到正式檔案之前。該信函與當天發往哈薩克、寮國、塞爾維亞等14國領導人的信幾乎一致,絲毫未體現日本的盟友地位,也未因日本率先進入談判而給予任何優待。石破公開表示,這是“極其令人遺憾的”。
知情人士透露,日方在談判中要求全面關稅豁免的立場,完全忽視了特朗普致力於“貿易再平衡”、並將貿易逆差視為不公正的執念。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良政頻繁赴華盛頓斡旋,但始終未能打破僵局。美國財政部長本週原定訪日,也被認為難以帶來實質突破。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貿易風波可能波及亞太地區的安全格局。前美國駐日大使拉姆·伊曼紐爾指出,圍堵亞洲的關鍵是美日戰略一致,而當前這種對立正破壞這種共識。數十位美日現任與前任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美日聯盟作為制度框架仍將存在,但雙方關係勢必要經歷一次時代性的重構,成為未來盟友關係的試金石。
對石破來說,國內政治形勢同樣不容樂觀。通脹、移民和貿易不確定性令自民黨支援率承壓。去年10月,自民黨失去眾議院多數地位,僅靠聯合執政才勉強維持政權,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更可能再次失利。這種弱勢立場與前首相安倍晉三任內的強勢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一位美方官員指出,特朗普對石破的軟弱心知肚明,這正好與安倍第一任期內展現出的自信和親密形成反差。石破上週在全國電視上罕見強硬地表示,日本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否則未來可能後悔現在的聽命於人。
但多位日美貿易老手指出,在特朗普面前,日本幾乎沒有談判空間。無論是對美投資規模還是美債持有量,都未能成為有效籌碼。前美國貿易官員比曼指出,以往雙方在摩擦時仍強調整體關係的重要性,但如今華盛頓將每個議題都零和處理,這使得日本幾乎無從著力。
回顧歷史,特朗普早在1987年就對日本持有強烈不滿。他在接受拉里·金採訪時就曾表示,日本“在剝削美國”。他批評美國駐軍保護了一個“富裕的賺錢機器”,而美國企業在日本卻步履維艱。如今四十年過去,這一觀念絲毫未改:特朗普要求日本增加國防預算,指責其對美貨物貿易順差高達685億美元,並稱日本是被寵壞的盟友。

特朗普和安倍晉三在美國總統第一任期內的高爾夫球場上。這位已故的日本首相與特朗普建立了友誼,而石破一直難以複製這一點。 ©路透社
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之所以在第一任期未對日本採取更強硬姿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安倍的精明應對。安倍總能讓特朗普感到被重視,私下從不公開唱反調,彼此之間甚至建立起了真正的友情。比曼回憶稱,2017年特朗普原計劃以301條款調查日本汽車行業不公行為,最後在安倍勸說下作罷。

舊金山裡士滿港的一個停車場裡停著本田和斯巴魯等品牌的日本汽車。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將外貿順差視為不公平的證據。 ©路透社
石破上臺初期誤以為這種友好會延續,忽視了特朗普本屆政府的策略已截然不同。熟悉談判的官員透露,石破堅持要求全面豁免關稅,不僅未能延續安倍的外交遺產,反而暴露了對特朗普意圖的嚴重誤判。
哈德遜研究所的日本事務負責人溫斯坦指出,如今反倒是德國人更好地讀懂了特朗普的模式。德國總理梅爾茨成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安倍”,而日本卻還未跟上節奏。
當前的問題在於,日本是否能及時調整戰略,避免同盟關係陷入結構性危機。有跡象顯示,美國正有意將貿易、防務與匯率議題打包處理。3月,美國國防高官科爾比在國會公開施壓,要求日本將軍費提升至GDP的2%以上,石破隨後在電視上反駁。上月,美方又私下提出要日本軍費提高至3.5%,而事前駐日大使僅被授權推動至3%。憤怒之下,日本取消了原定的部長級會晤。
另一個爭議點是,科爾比希望暫停把駐沖繩的4000名美軍轉移至關島的計劃。布魯金斯學會的前白宮顧問拉普·胡珀指出,這一決定不僅違背石破提出“日方應在美軍基地事務上擁有更大發言權”的競選承諾,也將使日本多年投入的調整計劃付諸東流。如果美方強行保留駐沖繩部隊,再加上未解的貿易分歧,美日聯盟恐陷全面危機。
小布什政府時期的白宮亞洲事務顧問格林認為,美日聯盟確實處於25年來最困難的階段,但並非無可挽回。他指出,日本輿論對美日同盟支援率高達九成,而東京政府雖然疲憊,卻並未驚慌。他打了個比喻:“特朗普就像一場龍捲風,而不是氣候變化。”

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抵達美國橫須賀海軍基地。有人擔心貿易危機可能影響亞太地區的安全平衡。 ©共同社/蓋蒂圖片社
但日本最深層的焦慮來自於,美日關係出現裂痕的時機極其糟糕。在亞洲日益強勢、北韓和俄羅斯持續構成威脅的背景下,美日本應深化協作,卻陷入分裂。慶應大學教授神保謙指出,日本唯一的選擇是維繫與美國的同盟,並藉助關稅談判拓展安保合作。但他也警告說,特朗普的美國也許會讓日本不得不思考那個原本不敢想的問題:一旦臺海或日本有事,美國還會出手嗎?
“我們只有A計劃,那就是繼續把美國作為安全政策基石。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成功說服美國真正履行同盟義務,”神保說,“但也許還有另一種劇本,那就是特朗普先解決烏克蘭和伊朗,再和中國達成大交易。如果真是那樣,我們可能要開始思考A減方案,甚至是B計劃了。”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