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多省市選調開始“拒絕”留學生,什麼訊號?

最近,總有不少留學待業的問題率上熱搜。其中引起關注的,就有不少省市在選調生的選拔中,對留學生有了新定位。對此,留學生在體制內的路,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難走?
者:耳東幾 劍書;本文來源:公眾號“智谷趨勢Trend”(ID:yuanfangguanchaju)。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天塌了,一上系統就看到留學生不得報考。”
2024年,從全國各地傳來一個重要訊號,多省市的公務員選調,開始明確限制甚至“拒絕”留學生了。
在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2025年度“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的高校範圍發生罕見變化,往年可報考的“國(境)外知名高校”名單全部消失了,包括哈佛、劍橋、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
在考公大省山東,2025年度定向選調、常規選調範圍也都取消了海外高校,向留學生關上一扇門。
在帝都,《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選調和“優培計劃”招聘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公告》顯示,定向選調同樣將留學生拒之門外。“優培計劃”仍然可以報名,但也要求海外名校研究生本科畢業於國內43所雙一流高校或25所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定向選調和“優培計劃”的區別是,前者是公務員編制,後者則屬於企事業單位。
以前都是國外本科歧視國內本科,現在居然反過來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類似變化還出現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多個省份,顯然不是偶然。海歸的光環逐漸褪去,曾經的就業優勢不再。
儘管留學生依然可以透過國家和各省市公務員考試進入體制內,但這條路顯然也變得擁擠。不少海外名校的畢業生,甚至將目光投向了鄉村與縣城編制。斯坦福大學博士報考安徽下轄18線鄉鎮基層公務員,哈佛大學碩士考上杭州餘杭區教育局等新聞,不斷見諸報端。
當選調開始“拒絕”留學生,留學生在體制內的路,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難走?
一、海外名校畢業生,
曾經是被爭奪的“香餑餑”
所謂選調生,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每年從高等院校選調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
往年,這裡面也有留學生的一份機會。比如,有留學機構統計,2024年廣東省選調中就招錄54名留學生,其中香港院校人數佔比留學生總人數59.3%。英國院校人數佔比14.8%。錄取者中,不乏英國名校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畢業的留學生。
廣州近兩年選調也招錄了部分留學生。2023年共計錄取選調生337人,其中有2名留學生,分別來自香港科技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入職市直單位。2024年共計錄取280人,其中有10名留學生,其中除港澳高校外,還有曼徹斯特大學、悉尼大學等,入職單位除市直、區直單位外,也有鄉鎮與街道辦。
然而,也是從最近這兩年開始,不少省市的選調大門開始對留學生收窄了,甚至直接關閉。
河北省,2023年度的選調物件範圍裡還包括QS排名約為前50名的院校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畢業生,只是要求“本科需要在選調範圍內的國內高校就讀”。2024年,選調範圍調整為國內重點院校與河北省屬骨幹本科院校。
河南省同樣,2023年還向QS排名前100名高校畢業生開放,2024年定向選調則只招錄國內部分高校畢業生。近日河南釋出《關於2025年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通知》,職位包括“普通類選調生1092人,法檢專項選調生106人”,則可以面向境外高校,但也明確要求“須為碩士以上畢業生,且本科階段在國內高校就讀”。
山西省則是“循序漸進”,2022年定向選調首次面向海外院校招錄,入選高校名單有94所,2023年海外院校縮減到64所,2024年則不再招錄海外院校學生。
如今,隨著北京、廣東、山東在選調工作中對留學生做出明確限制甚至“拒絕”,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省市跟進,做出類似的調整。
這對不少留學生來說,可能是“當頭一棒”。因為在留學群體中,考公考編也是一個重要的出路。
一份由中國世界青年峰會和獵聘釋出調查報告顯示,海外留學生畢業規劃首選中,“考公務員”佔了17.73%,排在第三。有74.4%的留學生認為海歸群體中存在著“考公熱”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畢業後首選“找全職工作”的海外留學生中,也有84.21%的人打算回國就業,比例相當高。在這些人中,又有45.23%求職最想去國/央企,排名第一。
可見,海外留學生對體制內的嚮往,也同樣強烈。這可能會讓他們面對最新的變化,心態變得更加矛盾。

二、留學生

為什麼備受限制?

為什麼多省市的選調,會對留學生做出限制甚至直接拒之門外?

難道哈佛劍橋,都比不上國內“雙一流”大學了嗎?答案顯然不是這麼簡單。
要知道,比起公務員考試,選調生的選拔有不同的標準,具有更高的政治標準。比如,前述提到的河南省《關於2025年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通知》就明確提出:
選調有志於從事基層工作並有發展潛力的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縣鄉培養鍛鍊,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領導幹部培養選拔鏈
對選調生的報考資格,也明確要求必須符合以下至少一項條件:
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
報考學歷學習期間擔任過班級(含班級)以上學生幹部且連續1年以上
獲得校級(含校級)以上獎勵
大學期間具有參軍入伍經歷
其他省市的報考資格條件也有類似的要求。政治素質過硬、事業心和責任感強等標準,被放在最前頭。應該說,在選調這件事上,國家的標準變得越來越嚴格了。
相比之下,大部分公務員考試的職位報考要求,就沒有類似的限制,可以同樣向海外高校畢業生開放。對大多數省市來說,海外高校畢業生依然可以透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到體制內。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近年來出現的“水碩”爭議。海外高校有的碩士學制為一年制,與國內兩到三年的學制形成較大差異。部分本科就讀於雙非高校的畢業生,透過中介申請到排名靠前的海外碩士,引發對海歸碩士質量的擔憂。
事實上,部分國央企、私企也不再像以往一樣青睞留學生。尤其是針對國(境)外一年制碩士研究生,部分企業明確表示:不納入招聘範圍。
比如,中國華能下屬多個分公司仍招收留學生,只是不再考慮一年制碩士研究生。其在2025年校園招聘要求中明確寫上:“2024年入學的港澳地區、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國(境)外一年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不納入2025年招聘範圍。”或是“2024年入學的國(境)外一年制碩士研究生除外。”
曾經被調侃為“點選就送”的比亞迪,也傳出把以香港高校一年制碩士研究生為代表的應聘者的簡歷“泡池子”的說法。所謂的“泡池子”,就是簡歷照單全收,相關測評與面試也照常進行,但幾乎不給offer,並且還會限制本科學歷,引來眾多港碩發帖“求撈”。
有人說,十幾年前去留學,回國動輒“年薪百萬”“輕鬆當高管”,但是現在留學則是“港碩一年給自己加了個案底”“吃盡時代黑利”。
對這類海歸留學生而言,形勢確實在變得越來越艱難,曾經的就業優勢消失了。

三、背後

是時代大趨勢的影響
事實上,對大多數人來說,海外留學的價效比變得越來越低,面臨空前激烈的競爭。
背後,是時代大趨勢的影響。
1、學歷貶值
國內高等院校擴招以來,高素質人才數量越來越多,國內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屢創新高,2025年預計將要達到1222萬。
海歸留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早已不再是“稀缺物種”。據教育部資料,1978-2019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490.44萬人已經完成學業,423.17萬人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
2021年,回國人數首次破百萬,達到了一個高峰。面對僧多粥少的就業環境,“海歸”身份含金量急劇下降。
2、留學越來越貴
以美國為例,據CollegeBoard官方釋出的《2023-2024年美國高等教育學費報告》,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所需的學費及其他費用,都在蹭蹭蹭地上漲。即使是公立學校,每年總費用也在2萬美金以上。
頂級學校則更加昂貴。比如,斯坦福大學2024-2025學年學費將增加5.5%,食宿費增加7%。本科生費用為87225美元(人民幣約62.8萬元),其中包括65127美元的學費,21315美元的標準食宿費以及783美元的強制性醫療保險費。此外,研究生學費將上漲4%,部分專業專案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布朗大學亦表示2024-2025學年本科生學費將上漲4.5%,達到68612美元(人民幣約49.4萬元),大部分碩士和博士專案也將上調4.5%。
3、留學生畢業後的收入,卻在逐年下降
資料顯示,近年來海外留學人才實際年薪不斷下降,降幅相當明顯,且與期望的平均年薪的差距逐漸拉大。
這樣的落差,讓無數海歸留學生“意難平”。
四、
不過,留學生的出路依然廣闊,如果有真才實學,並不需要擔心“英雄無用武之地”。
比如,很多城市都有招才引智的人才計劃,就對留學生格外青睞。
從全國範圍來看,最“寵”留學生的城市,應該是上海。
就拿選調來說,上海目前依然旗幟鮮明地表示,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應屆優秀畢業生可報考上海選調。高校範圍參考上海市留學回國人員課直接辦理落戶的高校名單。
這個範圍有多大?
其實就是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具體由相關主管部門參照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QS世界大學排名、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進行認定,以落戶申報系統內名單為準。
事實上,上海對留學人員的吸引力,在國內也是“獨一檔”。
據新聞報道,近5年來,上海累計引進留學人員已超過13.5萬人。目前來滬工作創業的留學人員超過30萬人,留學人員創辦企業多達6000餘家,一些海歸人才成長為院士、科學家、知名企業家等。
獵聘資料顯示,海外留學人才的意向城市集中於北上廣深,總佔比59.8%,其中上海佔28.4%,差不多相當於北京、深圳、廣州之和。
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由此也可見一斑。
當留學大軍的迴歸成為常態,競爭越來越激烈,“海歸”也需要一份平常心,是金子總會發光,找到自己發光法熱的應許之地。

參考文獻:
1.WEGO研究院:“留子”最壞的年代來了
2.馬江博說趨勢:價效比崩塌,市場和體制內已不再高看甚至拒絕留學生
3.十點人物誌:鍍金歸來的留學生,排隊考鄉鎮公務員
4.遠見研究所:一個大訊號,體制內已經開始限制留學生
5.真叫盧俊:這兩年落戶上海的人開始變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智谷趨勢Trend》它為一箇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高層會議、宏觀經濟、城市脈絡、政策變動……..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熱文推薦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