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位數的乳膠枕不香了,原來能深睡的枕頭應該

去年跟你們說“我飄了”,在上海商場看上了1W多的鵝絨被,躺上去小憩了5分鐘,舒服得當場就想抱走。
還好小助理攔著我沒衝動,讓我回來找找品牌方。(事實證明幫我怒省大幾千,而且就是商場同款)
而且“勾搭”上品牌方後,不光自入了鵝絨被,還有鵝絨枕、鵝絨床墊,我也搬回來試睡後自留了

雖然比線下同款省了大幾千,那我也沒著急給你們推薦。
因為鵝絨床品是可以一年用4季(10年起用),所以我打算至少得用上一年四季的情況都感受過,再決定是否推薦。
包括拉著我的小白(閨)(蜜)一起睡,結果她們也罷鵝絨被自留了就。
不光鵝絨被我沒要回來😭連慢回彈的鵝絨枕她們也“霸佔”了。
鵝絨枕畢竟一個就要上千,閨蜜們覺得自己睡行,但給老公也入的話……還是捨不得(畢竟老公睡過的枕頭都像油浸的

所以閨蜜又給我派一活兒

就是找這種慢回彈的平替枕頭。

👆 這也就是為什麼去年下半年,我又開始研究枕頭了

但枕頭有一個難點,確實很因人而異。那要想找到像鵝絨枕這樣,能讓我閨蜜們一致認可的舒服,肯定不能大海撈針。
我想到一個快捷有效的辦法,就是先回憶下,以前住過的酒店,有沒有哪家的枕頭是我感受很好的。
畢竟酒店面對的人群更廣,如果在這麼大的基數下,大家還是有口皆碑的,就值得我研究了。
那像我一般出差,總是先看看附近有沒有亞*酒店,就因為他家是以“睡眠環境“出名的,枕頭種類也多,能讓我忙一天後得到充分休息。
我也問了閨蜜,她們也普遍對亞*的接受度很高,甚至我一個特別挑枕頭的閨蜜,也難得的認可亞*的枕頭。
但是我也不能直接把酒店枕頭拿回來對照看,於是抱著試試的心態上網搜了下,還真看到他家官網能買,大概三四百一個。
所以呢,我直接就對照亞*的枕頭標準(畢竟三四百也不算便宜),想看看能不能再找一個💰更划算的。
那我這次重新選枕頭,很多標準也是跳出了以往的固有思路:
  • 首選“慢回彈式承託”的枕頭,既要深陷放鬆,又能穩穩承託
  • 優選用“雙芯”設計,承託力不是硬邦邦的,而是超柔感的
  • 選隱藏的分割槽,讓枕頭追著腦袋跑
👉首選“慢回彈式承託”的枕頭,既要深陷放鬆,又能穩穩承託
像我以前選枕頭,先要看的就是材質,過軟的剛躺上去舒服,但是枕頭壓的太扁,翻身都費勁。
硬的裡比較舒服的就是蕎麥皮,但是一睡一個坑,半夜醒了還的給它塑型。
而且硬枕頭睡久了,還容易有睡紋。
此外還要看高度,矮的脖子懸空,高的又會睡出雙下巴。

還有這種單獨給脖頸加高的,搞不好就像給脖子做矯正。

總之,條條框框越多,反而越難選出滿意的。
而這次,能讓我閨蜜們一致好評的鵝絨枕和亞*記憶棉枕,反而都是看起來“平平無奇”的。
但是‼️鵝絨和記憶棉也都有一個共同點——慢回彈式承託
因為對比以往的枕頭固定材質固定高度,需要腦袋去適應枕頭;慢回彈是動態回彈,是枕頭適應腦袋
這兩種枕頭,在我剛躺下去時,先是感受到深陷。

有種往大海里沉下去的放鬆感,頭皮的緊張感chua一下就四散開了。

然後就是枕頭對脖頸的回彈支撐,這時兩種材質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鵝絨枕我覺得是一團空氣在託著我,我似乎感受不到腦袋和脖子下面有東西,但就是被輕輕的託著。

而記憶棉在回彈過程中,我感覺它是依著我頭頸的曲線把我托住,沒有感覺哪裡高或哪裡低,但每個和枕頭接觸的位置,都剛剛合適

以前睡別的枕頭,可能剛躺上去舒服,但睡一會兒還是會累,一換姿勢就醒了。
但鵝絨枕和記憶棉枕,我經常起床後發現自己,幾乎一宿沒動窩兒,一覺就天亮了。

包括我那個對枕頭特別挑的閨蜜,這次對記憶棉慢回彈的枕頭,反饋也特別好。
不過呢,兩種枕頭在💰上,確實還是有差距的。
因為鵝絨枕不僅是慢回彈,還是可以做到0壓力的(也就是對頭頸沒有反向壓力

而且鵝絨本身是拒水的,所以在透氣性、恆溫性上優勢也更大,這個四位數的枕頭,閨蜜們還是隻捨得給自己入。
那記憶棉枕在透氣這點上,雖然比前些年有了很大升級,但確實還達不到鵝絨的效果。(但勝在超高性價比,適合給老公

👉 優選用“雙芯”設計,承託力不是硬邦邦的,而是超柔感的
先給你們看枕芯,亞*家是有單芯、雙芯、三芯3種不同的枕頭。

單芯這款,是單一記憶棉材質,我睡著還是覺得有點硬,就pass了。
雙芯這款,是用到了兩種不同密度的記憶棉。

上面藍色層,是慢回彈深陷區,我說躺上去chua一下腦袋釋壓了,就是這層的超柔感帶來的。

下面白色層,是支撐區,在我躺下幾秒後它會撐起來,輕輕托住我的脖頸,有足夠的支撐但絲毫不會硌得慌。

那另一個三芯款,是又多了加了個硬度層,對於偏愛軟些枕頭的我來說,雙芯更合適。
但亞*朵家的雙芯枕只有10cm高度的,我睡著還是有點高了,所以我在找平替的時候,就傾向於找有高低不同檔可選的。

👉 選隱藏的分割槽,讓枕頭追著腦袋跑
我之前睡的枕頭,不管是乳膠(彈性大)的還是矽膠(柔軟)的,大多數都是單一材質。

而為了讓頭和頸的不同部位受力均勻,很多枕頭會再做出高低不同的分割槽。
但是這些分割槽,想和我的身形完mei匹配上,真的是太難了。

反而不如我有時睡芊芊的枕頭舒服:有分割槽,但是落差不是很大,正適合孩子頭大肩窄的身形、以及我這種小體格。
而我這次在對比亞*時,發現他家這類枕頭都是平平整整的,說實話,一開始我還擔心是設計偷懶。

但深入研究才發現,它的分割槽不是靠“凹凸不平”來實現的。

而是靠記憶棉的密度來分割槽的,表面上看是平整的,但是每個區域的密度不同,換睡姿時候感受也不一樣。
像亞*的側睡區和腦窩區沒有做劃分,那我選的時候,就更看重不同密度分割槽更細緻的。

亞*的雙芯分層,是R型設計,比我之前入的無分層分割槽的,脖子底下的承託會更明顯。
而我在找平替的時候,又發現了這種S型分割槽設計的。

喜歡深陷的和喜歡承託的,這一個枕頭都能滿足了。
以上就是我做的全部功課👆
那我最終選擇的平替,閨蜜們都很滿意。
但也有一說一,就是它的回彈速度,確實比亞*要快些,就慢回彈這點來說,亞*表現更好。

不過總體來說,閨蜜們普遍覺得睡起來差別沒有那麼明顯(當然不差預算可以選亞某家的哈)
還說家裡老公受寵若驚,以為很貴,其實才兩位數
那我選的這款是有3個高度的:
  • 我自己睡8cm的合適,一般女生咱們選這個就行;
  • 愛睡特別矮的,也有6cm可選,也可以給孩子入;
  • 老公們普遍覺得10cm更合適。
‼️這個枕頭唯一讓我覺得稍有遺憾的,就是枕芯不可洗(亞*的也不能洗)、枕套也不可拆,所以到家後我就趕緊又套了個家裡的枕套,特別介意這點的妞慎選。
如果慢回彈記憶棉枕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按圖⽚識別【jin限群內福利品】(已在福利社群的妞,不用重複加哈,全群同步滴)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提前規避下哈

那想選出一款合適的記憶棉枕,還有下面這幾點,是我覺得很重要的。

  • 對比了很多自稱“亞*同款“的枕頭,安全性我放在第一位
  • 雙重睡感+大枕面,我翻身終於不用拽著枕頭了
👉 對比了很多自稱“亞*同款“的枕頭,安全性我放在第一位
我在對比亞*找枕頭的時候,發現很多”同款“,💰也參差不齊。
那我在選的時候,先要找品牌方要相關的資質證明、檢測報告等。
比如能提供全套檢測報告的;

能評為A類的,才會是我的首選。

如果能提供工廠的照片,也是很好的證明。

👉 雙重睡感+大枕面,我翻身終於不用拽著枕頭了
前面說了這款枕頭是S型雙芯,可以上下換著睡。

其實呢,它也可以正反換著睡,像我閨蜜老公,更喜歡高彈的感覺,就把白色面朝上。

而且它的回彈性很好,腦袋挪動後,之前壓到的位置,很快就回填起來,不會像蕎麥枕躺完一個坑。

再加上它的枕面有70*40cm,放我三個腦袋還有富裕。

現在我睡覺直接翻身就行了,甚至有時肩膀都搭上去,也沒覺得不舒服。

腦袋不用就和枕頭、也不用總給它塑型,我也不那麼容易醒了。

如果慢回彈記憶棉枕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按圖⽚識別【jin限群內福利品】(已在福利社群的妞,不用重複加哈,全群同步滴)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提前規避下哈

END

另外,我每週也會在圈裡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下面芊媽的服務號【芊媽的i陪娃小店】,可以接收到訂單查詢一鍵聯絡客服等服務。(直接單擊👇)關注後,右下角可一鍵聯絡客服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初中後芊芊視力仍保持1.5 ,女兒一直吃的葉黃素我這麼選(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