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片乾旱地,沒有熱搜

講真,哥靠刷短影片才知道那麼多地方少雨乾旱了。
也沒見啥熱搜啊。
或許是因為哥孤陋寡聞,但滿頭問號的人並不少。
哥點進話題#河南乾旱#,寫稿的這個點,話題下有六七條最新訊息,再往前看,就是2022年的新聞了。
其他話題裡面多是2020年及以前的新聞。
哥也搜了#山東干旱#相關詞條,也是類似的遭遇,資訊寥寥無幾,多數是幾年前的資訊。
難道哥被資訊繭房了?
被演算法定向推送缺水的資訊,其實沒那麼嚴重。
But,那麼多紅色預警可不是假的。
明明喊缺水的人那麼多。
就說山東,沂蒙山區已經半年沒有有效降雨,幹成那個樣子,不太受關注。
蒙陰縣以種桃子聞名,現在是蒙陰蜜桃最需要水的時候,但桃墟鎮內的河流,魚都曬成了幹。
多處河道見了底,零星的幾個水坑鋪滿了抽水泵的管子,水管加裝了一截又一截,水位降了一茬又一茬,密密麻麻的管子像極了導血管。
最該用水的時候乾旱,桃樹蔫頭耷拉腦。
玉米苗乾的像柴火竿,只是多了一層綠色。
截止6月9日,這裡今年的累計降水量只有119.8毫米,比常年同期減少了23%。
很多村民種了一二十畝桃園,因為半年來缺少有效降雨,果園裡的草沒有一點水分。果農只能相隔幾天澆一次水,水不足桃子就長不大,一年的收成都靠果子了。
旱久了,村民沒辦法。
將近40度的高溫天,他們跪在村口,用最原始的方式求雨,那種迷信鬼神的虔誠哥無法多說什麼。
靠天吃飯的人,自己已經用盡了力氣,剩下的那點心力也就夠磕頭。
其實人喝的水,可以靠桶裝遠途運輸,莊稼喝水咋辦?
用攪拌車運水澆地,沒有管子沒有水泵,浪費嚴重,但沒辦法,能澆一片是一片。
雨水少,又逢高溫,往往早上剛澆完水,中午地皮就開始乾裂了。
於是澆地的頻率越來越高,10天就得澆一次。
山東從小麥抽穗時就旱,一個水庫20天水位能下降20米,捲了葉子的山楂、花生、玉米……哪個不需要喝水。
本來種地賺錢少,現在抗旱又多花了一筆。
同樣的,在河南,眼下最暢銷的產品是抽水泵,購進一批就被搶購一空。
收完麥子種玉米,剛種下的玉米,有的種子剛發芽,有的長成了苗,最是需要水的時候,否則芽苗剛生出又枯死,會造成“回芽”問題。
有點水的荷塘都被抽成了旱塘,摘花挺方便的,跟拔蔥一樣。
河南民權縣幾個月沒下雨,種子出不來,村民從家裡運水澆地。
搬過桶裝水的都知道,抱著走十米都很累,何況是在農田裡。
至於為什麼不用井水,20米深的井已經枯了。
有水的井,所在地甚至開始賣水。
6月11日,河南駐馬店的一處山莊被村民舉報,他們賣井水,1塊錢1桶,1天能賣十幾噸。
現在水利局要求山莊整改。
哥好奇怎麼整改呢?
關門不賣水?
還是做老好人免費送水?
前幾天高考,河南的孩子沒空幫忙幹活,父母沒空送考接考。
萬畝平川糧田裡是村民澆地的身影,正值種秋苗的時候,人不能糊弄地。
看到這些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個病嬌話題——河南春天的麥田太治愈了——會被罵。
有啥子好治癒的。
沒種過地的人看到風吹麥浪跟蘆葦擺盪一樣,主打閒情逸致。
大太陽底下扯過水管子皮膚被燙傷、半夜迷迷瞪瞪排隊搶井澆地、撿過一根根麥穗胳膊小腿一身傷口的人,需要糧食多換點錢來治癒。
但,河南好幾個月沒有正經下過一場雨了。
查了5月份的資訊才發現,僅5月,河南、山東、安徽的部分地區幾乎成了雨水“真空”帶,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
6月這些地方跟往年比,普遍缺水2成。
最近,河南釋出了高溫橙色預警,6月11日到14日最高溫能超過40度,可能突破6月份歷史極值。
整個河南熱的紅通通。
高溫少雨必然乾旱,挺不容易的,這事完全沒必要玩文字梗。
6月11日,總算有了一些好訊息。
在山東,蒙陰全縣的中小型水庫、塘壩已全部開閘放水,投入了1萬套抗旱裝置,終於,15.5萬畝的的夏播面積完成了54%。
河南駐馬店135座水庫已經開閘放水。
或許,明天就不用提溜著水桶澆苞米苗了吧?
來呀 一起搞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