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艾艾
編輯|渡十娘


宗繼昌等三人的起訴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4年5月,一筆108.5萬美元從滙豐銀行賬戶中悄然轉出,攪動了娃哈哈王朝的權力平衡。這不是一筆普通的轉賬,而是宗慶後生前疑似設立的21億美元離岸信託遭“擊穿”的訊號彈。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筆信託的受益人,是三名此前幾乎未曾在公眾視野中露面的“宗氏子女”——三位擁有美國國籍的非婚生子女。
他們帶著21億美元的“口頭承諾”訴至香港法院,要求宗慶後的獨女宗馥莉歸還“本屬於他們”的財富。一紙訴狀,不僅揭開了宗家家族版圖的隱秘裂縫,也將“家族信託”這一原本為高淨值人群量身定製的財富傳承工具,置於公眾和法律的聚光燈下。
但問題是:信託真設立了嗎?它有沒有真的“隔離”開來?這份傳說中的21億信託又是如何一步步被“擊穿”的?

哇哈哈新任掌門人宗馥莉
一、信託?還是一張空頭支票?
原告三人稱,宗慶後在2003年設立了一筆總額21億美元的離岸信託,每人7億美元。錢是從娃哈哈集團的利潤中逐年轉出,由滙豐香港賬戶管理。然而,根據宗馥莉的回應,這筆信託根本沒有正式的書面契約,無法確認是否真正存在。
這正是本案的核心問題:沒有書面信託契約,是否還可以成立信託?
在中國大陸,《信託法》第8條明確規定,設立信託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而在香港普通法體系中,“事實信託”(Constructive Trust)在某些條件下也可以被承認,比如有明確的資金流入、當事人有信託意圖等。但前提依然是必須有可信的證據,尤其是在家族糾紛中,缺乏獨立見證人、缺乏外部託管機制、資產混用,都可能導致信託名不副實。
這和另一個家族信託爭議案件——潘石屹的家族信託形成了鮮明對比。潘氏家族早年在境外設立的家族信託有詳盡的書面檔案、獨立的信託受託機構,以及第三方審計機制,即便受到監管挑戰,也能自證合規性。而宗家所謂的“信託”,更像是一種口頭承諾+內部賬戶控制的“隱形信託”,缺乏最基本的法律支撐。
二、信託為何會被擊穿?
宗馥莉透過公司名義將108.5萬美元從信託賬戶中轉出,並稱是用於支付越南工廠裝置採購。這一行為的法律後果非常嚴重:信託資產與企業資產界限模糊,直接違反了信託最核心的資產隔離原則。
我們可以借用曾在海外設立家族信託的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做類比。其在美國的信託由於資金來源不清,曾遭到債權人質疑為“避債工具”。最終,美法院判定部分信託資產不享有隔離保護,允許債權人追索。
信託一旦失去資產獨立性,它將不再受法律保護,無論設立人初衷多麼美好,信託將淪為空殼。
宗慶後生前似乎沒有安排受託人監督該賬戶,信託架構中缺乏“保護人”(Protector),更沒有獨立的信託公司。換句話說,這個所謂的21億美元信託,連信託的基本框架都沒搭起來。
三、遺囑大戰:血緣與制度的碰撞
除了信託,還有一份2020年宗慶後親自簽署的遺囑——遺囑寫明“所有境外資產由獨女繼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張權利”。這看似是一份立場明確的法律檔案,卻也暴露出嚴重瑕疵:所有見證人均為娃哈哈高管,缺乏獨立性;三名非婚生子女未曾簽署放棄權利的檔案。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出示了宗慶後2018年簽署的《非婚生子女權益確認書》,承認三人與宗馥莉“享有平等繼承權”。這讓整個遺產紛爭更加撲朔迷離。
若血緣關係被法院確認,根據《民法典》第1071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完全平等的繼承權,宗馥莉試圖透過“遺囑排除繼承”策略,將面臨法律挑戰。
從整個結構來看,宗慶後未能將家族企業、個人資產、信託關係、遺囑安排系統化地協同,最終導致信託形同虛設,遺囑陷入對抗。
四、誰才是“合格”的家族信託?
相比之下,我們看到一些結構嚴密的信託案例並未陷入類似糾紛。比如:
-
香港富豪李嘉誠家族信託,由專業信託公司管理,家族成員僅為受益人,無權直接干涉操作;
-
新加坡林立峰家族信託,透過多層SPV+家族憲章+獨立監管委員會,設有明晰的治理結構;
-
潘石屹家族信託中,雖然公眾對其“避稅”目的質疑頗多,但其法律結構、資金流動與境外監管配合度遠高於宗氏爭議。
總結來看,一個合格的家族信託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
合法設立: 有清晰的書面契約,符合法律形式;
-
資產隔離: 信託賬戶與企業運營嚴格分開;
-
受託人獨立: 避免由家庭成員或高管控制;
-
保護人機制: 可對受託人行為進行監督;
-
定期審計: 接受第三方合規審計,增加透明度;
-
清晰的受益人約定: 包括觸發條件、權利範圍、繼承順序。
五、寫在最後:制度的映象,是人性的投射
宗慶後的財富傳承失敗,不僅是技術上的信託被擊穿,更是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普遍面臨的結構性困局的縮影。
他們白手起家,習慣親力親為,極度依賴個人判斷與掌控力;但面對財富傳承的制度化需求時,卻難以放權、缺乏信任、害怕“過早安排”引發家族矛盾。於是,他們繞過制度,用口頭承諾與家族倫理維護秩序;但一旦權力交接與利益分配發生碰撞,一切都土崩瓦解。
信託不是魔法,而是一套成熟的治理制度;而治理制度的核心,是放權、透明與規則。
宗慶後的故事提醒我們:信託可以設在香港、開曼,也可以寫得金碧輝煌,但如果它只是“你的工具”而不是“制度的一部分”,終究會敗在慾望與誤解之下。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
-
宗慶後vs 何鴻燊:你看到的是家族紛爭,我看到的是制度的勝負
-
貝索斯的第二春:億萬富翁的世紀婚禮 -
-
兒子美國的住院醫結業典禮
2024熱文排行榜:
移民主題:
十夜譚主題:
美國大選主題: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艾艾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