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再放大招!250億美元建跨大西洋隧道,紐約到倫敦僅需54分鐘!

撰稿 Taola | 排版 Kate| 校對 Az
近日,馬斯克再度語出驚人,稱其旗下的建築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能夠以“僅為當前預估成本的千分之一”的價格,打造一條橫跨大西洋、連線美洲與歐洲的隧道,將紐約至倫敦的旅行時間縮短至54分鐘。
馬斯克表示,“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建設連線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的隧道完全可行。”
01
馬斯克:紐約到倫敦僅需54分鐘
儘管“跨大西洋隧道”的構想由來已久,但其龐大的規模、高昂的成本以及實際可行性問題始終是阻礙專案推進的關鍵因素。
幾十年前,跨大西洋隧道仍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大膽構想,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難以真正實現。而如今,隨著高速鐵路技術的飛速發展,透過地下隧道連線紐約與倫敦的設想,或許正逐步邁向現實
近日,美國《新聞週刊》披露了一則震撼訊息,計劃耗資20萬億美元修建一條橫跨大西洋、連線紐約與倫敦的海底隧道。這一金額十分龐大,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0%。
隨後,馬斯克在X社交媒體中轉發該新聞並表示,其旗下的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可以用“僅為現有預估成本千分之一”的價格,即大約250億美元,建成一條連線美洲與歐洲的跨大西洋隧道。
馬斯克的大膽設想不僅涵蓋了跨大西洋隧道的構想,也延續了他對超級高鐵技術的願景。這種依託真空密封管道的交通模式,旨在以極高速執行列車,徹底革新人們的出行方式
圖中為馬斯克預想的巨大隧道願景圖。
圖源:Ladbible.com
隧道將採用先進的真空管技術,營造近乎無摩擦的環境,使高鐵車輛能夠以高達每小時4800公里的速度行駛
理論上,這一突破性創新可將倫敦至紐約的約8小時飛行時間壓縮至不到1小時,甚至比馬斯克此前推崇的SpaceX星艦用於地球內部旅行的速度更快。
圖源:Ladbible.com
02
建造“跨大西洋隧道”的可行性
雖然目前尚無正式設計方案,但設想方案涵蓋了海底隧道和由纜索支撐的漂浮結構等多種可能,從技術角度來看還是有希望的。
不過建造“跨洋隧道”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挑戰。當年全長37公里的英吉利海峽隧道耗時6年才建成,被稱為工程奇蹟。
丹麥與德國之間的費爾曼貝爾特隧道(Fehmarnbelt Tunnel)也正在建設中,全長18公里,橫跨波羅的海,預計於2029年完工,深度達海底130英尺。建成後,它將為丹麥與德國之間提供更快捷、環保的交通連線。
圖中為費爾曼貝爾特隧道施工現場。
圖源:Ladbible.com
擬議中的跨大西洋隧道全長超過3,400英里,其建設將涉及龐大的資源、尖端技術和漫長的時間。據估算,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完成這樣一條隧道可能需要約782年
馬斯克聲稱的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時間完成專案,將主要依賴於自動化建設和真空管技術等創新
不過建築工程專家們在Stack Exchange社群論壇發帖指出,由於大西洋的深度問題,這條隧道可能永遠無法建成
03
馬斯克的地球一小時
其實,馬斯克一直有創造高速交通的想法。多年前他就表示,想要利用Space X的火箭,在一個小時內,將人送至地球任何一個地方
30分鐘從紐約到巴黎,30分鐘從檀香山到東京,31分鐘從悉尼到新加坡…… 
當然,這些也都只是對未來的暢想。不過,無論是隧道、火箭,還是超級高鐵系統,相信終有一天人們會迎來更高效的出行。
網友表示:
這是典型的“馬斯克式”言論——大膽而吸引眼球,但背後缺乏實質性依據。
馬斯克“吹的牛”沒能實現的太多了,比如2024年就要登上火星。The Boring Company在拉斯維加斯的“環形隧道”專案進展也就這樣。
別開玩笑了,200億給建築工人發工資都不夠。看看美國的高鐵吧,這麼多年,建成了個啥?
馬斯克的願景是好的,總要有這樣的領頭人帶領科技的進步!看看電子產品的發展,未來誰知道會怎麼樣呢!

你認為未來的交通會發展成什麼樣?


歡迎給我們留言

End


Ref參考文獻:
https://www.msn.com/en-us/money/companies/elon-musk-says-he-could-build-25-billion-tunnel-from-london-to-new-york-that-would-take-54-minutes/ar-AA1yBbjJ?ocid=EMMX
https://www.ladbible.com/news/technology/elon-musk-london-new-york-tunnel-train-720861-20241213
平臺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