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炸雞火了39年,它為何是日本肯德基最大對手?

來源丨新零售(ixinlingshou)
作者丨蔣美蘭
編輯丨林平
1986年4月15日,日本大阪心齋橋的一家羅森門店第一次把五塊裝“炸雞君”擺進熱食櫃。當時誰也沒想到,這隻小雞會變成日本便利店的“超級恆星”。
據羅森內部統計,首周賣出的炸雞君首尾相連可鋪滿一節新幹線車廂。39年後,日本羅森每天仍能賣出約30萬盒炸雞。如果把所有“炸雞君”連線起來,長度足以環繞地球赤道三圈。同樣,羅森炸雞君也被視為日本肯德基的“最大對手”。
我們再來看兩個“冷知識”:①39年來,羅森炸雞君累計售出逾42億塊,總重量約50萬噸,相當於12座東京塔②“39與日語Thank You諧音,因此2025年羅森將週年主題定為感謝三十九年每一口支援
這份看似輕鬆的冷知識背後,藏著羅森對於單品長期主義的深度經營。本篇文章將拆解炸雞君從小吃國民級IP的路線圖,並探討對零售和品牌長期運營的啟示
誕生:1986年的冷凍櫃革命
二十世紀80年代初,日本便利店的熱食櫃相當單調——關東煮、可樂餅和蟹肉棒幾乎佔據全部份額。羅森決策層意識到三分鐘填飽肚子的夜間需求被嚴重低估,於是開始尋找既能快速供應、又能提高毛利的新品類。
1985年,羅森商品開發部前往美國芝加哥參觀冷凍連鎖超市。調查發現,2盎司(56g)Chicken Nugget”(雞塊)在青少年與藍領群體中銷量異常高。團隊回國後立刻進行唐揚雞塊與美式雞塊的口味混合測試。
口味、規格與價格帶方面,羅森炸雞君口味定位以日式醬油與大蒜為基底,輔以胡椒和香料,外層採用低筋粉裹漿,油炸後更加酥脆;規格設計上,一盒五塊、每塊12g——既能當加餐,又不會喧賓奪主;價格帶策略上,150日元(約合人民幣7.48元)位於零食與便當之間,成功創造“熱食第三價格帶”。
羅森炸雞君新商品在1986年4月試賣,3小時售罄1988年全國鋪開,當年即突破1億份。炸雞君自此成為羅森增長曲線的加速器
堅守:管理層不敢動的SKU
羅森前社長新浪剛史(聯商網注:現為三得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每店必須有一件鎮店之寶的原則,炸雞君被選為熱食櫃的永久C類核心。所有門店陳列必須讓炸雞君位於消費者一米視覺高度以內,任何新品只能並列不能取代
從財務資料來看,羅森炸雞君銷售佔比達到羅森熱食櫃收入的25%–28%,其毛利率在43%–45%之間,高於日常飲料(20%)和甜點(38%)。
由於消費者黏度極高,任何撤櫃試驗都會在24小時內收到大量投訴,羅森總部內部將其歸類為不可下線SKU”,炸雞君是一深紮在羅森體系裡的現金牛
羅森深知便利店的價值在於場景適配,因此炸雞君的包裝從來不只是裝雞塊
從設計亮點來看,牙籤槽內側斜插牙籤,開盒就能叉,減少手油;杯架卡口盒身上寬下窄,直徑68mm,剛好卡進汽車杯架;微波指示方面,背面繪製600W/20s圖示,避免油爆。
整體包裝採取PLA+FSC包材,2010年外盒升級為FSC認證紙漿(可追溯森林),內層防油膜改用可降解PLA,每年合計減塑1600噸。此外,產品採取一口尺寸設計,不用擔心熱量,小口設計每塊約12g。
2021年羅森APP調查顯示方便行車不髒手在炸雞君好評理由中排名前二。牙籤槽設計獲得2012年日本消費者協會Good Design獎。
羅森商品部內部口號是:口味是內容,選單即時間線。羅森炸雞君也有著自己的口味“宇宙”,300+口味背後並非單純是人工驅動,也離不開資料廚師”。
在口味方面,羅森採取資料驅動決策的方式,進行產品創新。APP投票上,1800萬會員每週打分,新口味須獲喜好指數>4.0/5同時,羅森會關注社交媒體熱度,監測關鍵詞熱度&負面情緒比例<8%而在試銷門店中,200家樣板店兩週回購率≥20%。
羅森炸雞君誕生了許多里程碑式口味產品,如2018年推出的透明炸雞君膠狀晶瑩裹粉,因看得見的空氣概念爆紅2022年推出的神秘口味盲盒消費者需掃碼猜味道,解鎖積分系統。
創新:讓炸雞塊會說話

羅森炸雞君在IP&聯名方面也頗具特色,區域聯名與地方協同共生。
如熊本熊×黑椒醬油,部分收益捐給熊本震後重建,當地門店銷量+35%;北海道×濃厚起司,與酪農協會共創,帶動道內觀光客“味覺打卡”。
同樣,羅森炸雞君也帶動了周邊產品的上漲。如炸雞君扭蛋銷售900萬顆LINE貼圖獲得3400萬下載首批50萬套盲盒鑰匙圈72小時內售罄。
在營銷方面,羅森炸雞君還涉足了機器人太空、元宇宙等。
2018年12月,羅森首次推出現炸機器人,這一創新裝置最初以試驗形式在東京都港區的TOC大崎店投入使用,其核心目標是透過自動化技術提升炸雞製作效率並最佳化供應鏈管理,現炸機器人將炸雞製作時間從傳統的6分鐘縮短至1分鐘。
在試驗之後,羅森對現炸機器人進行了多輪改進,2020年推出第二代機器人,體積縮30%,更適合日本便利店的緊湊空間。2024年,現炸機器人被整合進羅森的“無人便利店”業態,實現從下單到取餐的全自動化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羅森現炸機器人已成為便利店行業自動化的標杆案例,引發了競爭對手的跟進。7-Eleven在2024年推出“Fry Master”自動炸物機,全家則與機器人公司合作開發可炸制天婦羅的裝置。
羅森還把視角聚焦到了“太空”方面。2020年,羅森推出宇宙炸雞君,被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認證為“宇宙日本食”。宇航員野口聰一分享ISS(國際空間站)食用影片,播放3600萬次,限定“宇宙包裝”首月售罄。
此外,羅森還將太空概念與健康化戰略結合,2024年推出的“ロカボマーク”【ロカボマーク”是日本食品業界推廣的一種健康飲食標誌,來源於ローカーボ(Low-Carb)”的縮寫,意思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ow Carbohydrat)】認證炸雞君,透過糖質控制技術,將每份炸雞的糖質含量控制在20-40g,符合“宇宙級健康標準”的宣傳話術。這種將技術創新與宇宙敘事結合的策略,既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又強化了品牌科技感。
在便利店場景新技術方面,羅森自2018年起嘗試推出虛擬VR店員,2021年推出VR店鋪。Virtual Market Winter內嵌羅森虛擬店,跳轉兌換券使用率27%VTuber共創直播,實現數字人帶貨
而在粉絲社群營銷上,羅森也完成了從吃貨到共創者的內生迴圈。
羅森官方X賬號互動率達到28%,高於行業平均8%。#からあげクン部(中文意思為“炸雞君”)UGC食譜1.3萬條,用炸雞君做蓋飯、三明治。TikTokChickenKun Dance播放1.1億引發國際模仿。
這也可以總結為品牌→社群→自傳播→商業化公式,炸雞君已成為粉絲的情感資產。
寫在最後
在消費分級、技術變革、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便利店行業的長期主義不是“可選策略”,而是一種“生存方式”。
1、單品恆星在快食品類裡保持一個穩定SKU,降低學習成本。
2、微創新飛輪46周微調一次口味,線性疊加新鮮感。
3、資料+情感雙輪用資料庫管理選品用儀式感維繫忠誠。
4、IP立體化延伸周邊、元宇宙、宇宙食品,構建多元收入源。
5、社會責任地方聯名、減塑包裝、宇宙食品,增強品牌厚度。
炸雞君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偉大的產品往往並不靠一時的噱頭取勝,而是以日復一日的可靠體驗、年復一年的微創新,逐步在消費者心中沉澱為“生活標配”。在閃光燈密集的零售競技場,它如同恆星般穩定發光:
它證明了堅守——39年從未下線,成為羅森與顧客之間的情感錨點;
它示範了進化——300多種口味、跨界聯名、機器人現炸、宇宙食品,締造源源不斷的新鮮感;
它凝聚了共鳴——粉絲社群、UGC創作、節慶打卡,讓一塊炸雞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語言。
在數字轉型、體驗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浪潮疊加的當下,品牌若想獲得跨世代的長期價值,必須像炸雞君一樣,在產品力、創新力與人情味之間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
長期主義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在不偏離初心的前提下不斷生長。
當我們下次走進便利店,看見那隻面帶笑意的炸雞君,不妨想想: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品,能否也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裡那顆值得託付的“小太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