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死做一個有用的人了

本文作者:甘北
首發公眾號:甘北
老梁問我有沒有看過《白鯨》,我說沒有。
他說他看的時候被他爸罵了,說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有什麼用。
咕咕馬上接言,那你老說我看的東西沒用?
老梁嘴犟,說你看那些本來就沒用。
我一秒就應激了,馬上開啟強輸出模式,我說你知道個屁有用沒用,你要是能判斷一個東西有用沒用,早在19年那會兒,就不會阻止我買黃金,老子當年都跟銀行預約好了,是哪個大聰明非得說黃金沒用?
他馬上就閉嘴了。
可不就是,天天這有用那沒用的,我都不說凡事追求有用這種價值觀對不對、無趣不無趣,就單純想問一句,就咱這個智商和閱歷,真能判斷什麼有用什麼沒用嗎?
咱要是這麼神,能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一眼找到有用的人、有用的東西,然後精準地丟掉沒用的人、沒用的東西,那不早實現財富自由了嗎?08年買房,15年炒幣,21年精準抄底黃金,最最不濟每回都押國足輸,那也能賺點零花錢。
但現實是這麼多致富機會咱一個沒撈到,還怎麼好意思擺出一副導師面孔,天天這有用那沒用的?
我為什麼對這個話題應激?因為我就是一個“無用”的人。
不是說我沒用,而是我的身體和成長曆程裡,堆積滿了“無用”,這些“無用”構成了完整的我。嘿,還奇怪了,一個由“無用”構成的我,居然長成了世俗評價體系裡“有用”的人。
我從小就愛看無用的書。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有零花錢買書,小小的老子整整六年沒吃過早餐,把錢全攢去買故事書。這不得讓凡事追求有用的人氣瘋了呀,你怎麼能放棄有用的早餐,去追求沒用的故事書呢,再不濟也得買練習冊吧,那故事書有什麼用?
到初中、高中就更狂野了。那時候流行租書,流行在噹噹上紙質郵購圖書,我跟小夥伴一起搞了一堆亂七八糟、全然無用的書。早期港臺小說大家知道吧,金庸、席絹、瓊瑤、三毛等等,已經算高大上的了,還有更多野雞地攤文學,看一看都要臉紅的。
我堂而皇之帶回家看。我爸媽也不管我,還經常跟我一起看。
也不知道我媽在翻到《白鹿原》裡泡陰棗的片段,有沒有想過管一管我,但事實就是沒管。高考前一天我都看小說到凌晨兩點,記得很清楚,《燦爛千陽》,跟考試內容沒有半點關係。我媽半夜上廁所時發現我房間亮著燈,還探頭進來看了看,但也只是說了一句“早點睡”,情緒之穩定簡直超越今天百分之九十九的爹媽。
其實今天回想挺後怕的,但凡他們管一管,搞不好我就不會對寫作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沒有甘北這個公眾號。那麼我的命運該會如何被改寫?
不過我爸媽也不是完全不管我。
有一年學校打辯論賽,辯題是“早戀應當被禁止”嗎?哈哈哈這不打到我的領域上來了嗎?那群天天物理化的武林正道哪幹得過我一個被言情小說泡大的邪修啊。
老子一個人壓著對方四個人打,全場掌聲全奔我而來,好幾次滿堂尖叫的歡呼,毫無懸念地,拿了一個最佳辯手的獎。
回家拿給我爸看,我爸隨口就來了一句:“有什麼用?”
這對一個興高采烈的孩子而言,無異於一盆兜頭冷水。的確沒什麼用,我其實也想不明白,學業壓力那麼大的高中,為什麼會突然舉辦一場那樣無用的比賽。
當年誰都不可預料,若干年後,會有一檔名叫《奇葩說》的節目火遍大江南北。
我後來偷偷報名了這檔節目,還收到了節目組的入選通知,當時有一位前輩特意來問我有沒有去比賽,我說沒去,她還挺為我遺憾。
其實沒什麼好遺憾的,我不成的,去了也不成的,那口心氣,那種大鵬一日同風起的少年志氣,早就散了。何止沒法辯論,我現在連當眾講話都很緊張,連在朋友婚禮上致辭的能力都沒有。
當然不能怪我爸,一個人活到三十五歲,還要將自己某項能力的缺失歸咎於父親的一句無心之失,那就真的太失敗了。
但如今我身為人母,特別警惕有人對孩子的興趣愛好說“有用”“沒用”,這個話題幾乎能在一秒鐘激怒我。
什麼叫有用,什麼叫沒用,他一個小學生連加減乘除都搞不明白,卻能清楚說出閃擊波蘭的日期,說出偷襲珍珠港美軍損失了哪些戰艦,說出航母和重型裝甲的型號和迭代。
憑什麼說它沒用?
萬一呢,我就說有沒有十萬分之一的可能,未來有個關於軍事常識的知識競賽,獎金100萬,那小咕咕的童子功不就發揮上用場了嗎?
諸位啊,玩過王者榮耀嗎?裡面有一類最匪夷所思的英雄,叫輔助。
什麼叫輔助呢,就是沒什麼攻擊力,既不能進攻也不能防守,專門跟在別人後面幫忙加血或者補技能,敵人殺過來的時候,它要擋在別人面前受死,敵人殘血的時候,它要把人頭讓給我方隊友,有時候一不小心搶了一個人頭,還要跟隊友道歉。
我都不敢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沒用的角色。
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怎麼會有人心甘情願成為一個輔助?
但事情就是這麼匪夷所思,這個世上既然有戰士和射手,就一定要有輔助,看起來完全沒用的東西,玩過遊戲的人卻都知道,沒有一場高階局少得了它。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不是一種玄學、一種狡辯、一種心理安慰,甚至不是一種價值觀。
而是更高維度者的一份箴言,那些更高智的、更善思辨的人,早我們一步看見了無用的用,他們知道在命運盤根錯節的棋盤裡,未來的某一天、不可預知的某一點,那枚閒置的、不為人留意的閒子,會成為扭轉全域性的關鍵。
我至今看名人傳記或訪談,極少看到誰誰是在某一次升學考試中、某一堂物理課上,忽然立志要改變世界。恰恰相反,那些震驚世界的人,最初的靈感往往只來源於一部動畫、一個歌星或者是親戚朋友一句特別無心的話。
你可以永遠追求“有用”,但問題是你無法判斷這恆河沙數的瞬間,到底哪個才是“有用”的。
知道嗎,扔在廣島的那枚原子彈,原本是可能落在京都的。
但是美國陸軍司令曾攜妻子在京都度過蜜月。
他喜歡京都,為此否決了這個提議。京都百姓大概做夢都想不到,一場毫不起眼的、全然無用的蜜月旅行,居然會救下了他們的性命。
對嘛,天意。凡人當然無法窺探天意,但我們或許可以相信天意。我在此時此刻寫下的這篇既不經世也不濟用的文章,或許會被一個迷茫的坐在馬桶圈上應付便秘的人看見。
而後,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了。
今日薦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