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一(7月14日)晚上紐約市的暴雨,帶來一小時內降雨量達2.64吋,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這場豪雨造成嚴重的積水,曼哈頓多個地鐵站(如28街站、96街站)水浸,多條地鐵線路暫時停運或延誤。大都會運輸署(MTA)主席兼執行長利伯(Janno Lieber)在7月15日表示,市府需要增加雨水管理系統的容量,以避免未來地鐵淹水。

這場暴雨為曼哈頓哈林區帶來2.64吋雨量,而中央公園(Central Park)則錄得有史以來第二高的一小時雨量,僅次於2021年9月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所造成的傾盆大雨,那場暴雨引發紐約市歷史上第一次洪澇緊急狀態。
在7月15日的新聞簡報會上,紐約市首席氣候官員兼市環境保護局局長阿加瓦拉(Rohit Aggarwala)表示,“這是(下水道)系統應對過的最強暴雨之一。”
根據紐約州測量中心(NYS Mesonet) 的資料,在暴風雨強度最高峰的15分鐘內,降雨量達到每小時4.08吋。而目前紐約市下水道系統每小時只可承受1.75吋降雨量,所以週一晚的暴雨,造成街道、地鐵站甚至地鐵車廂淹水,導致1、2、3、E、F、M、R線停運或延誤,通勤者被困車廂或站臺。

阿加瓦拉指出,7月14日晚的暴雨符合近年來紐約市出現的短暫熱帶暴雨模式,暴雨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紐約市史上最強烈的5場暴雨都發生在過去4年。
但是官員們也警告,要讓紐約市老化的基礎建設適應快速變化的氣候,將需要30年的時間,而且需要花費300億美元。
阿加瓦拉介紹了近期的雨水管理工作,原本有5000個需要清理的排水口(catch basins),現在減少到只剩260多個,並與MTA合作進行地鐵防洪工作。然而,下水道系統有些部分建於一個多世紀之前,並非針對如此大的降雨量而設計。他說:“管道是針對一定的水量而設計的。實際雨水量遠超出了這個容量。”
阿加瓦拉表示,紐約市正在投資下水道擴建專案,如王后區Idlewild Park下水道工程正在進行,但這些“有意義”的升級將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例如,布碌崙布什維克(Bushwick)有一項耗資3.5億元的下水道擴容工程,將Knickerbocker大道的下水道容量增加九倍,預計需要近十年時間設計與興建。
阿加瓦拉表示,對更多下水道的脆弱區段擴容、升級的工作,預計需要300億美元,以目前的資金水平,可能需要30年時間。目前,紐約市每年花費約10億元在下水道與雨水管理上。
但成本只是挑戰的一部分。阿加瓦拉引用聯邦政府2020年將紐約市的氣候從“沿海溫帶氣候”重新分類為“亞熱帶氣候”的說法,“我們的基礎設施是為我們不再生活的環境而設計的,就好像紐約市向南移動了500英里。”
市長亞當斯也有同樣的憂慮。他警告說,紐約市仍將面臨極端洪水風險,“我們的下水道系統不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管理這麼多水而建造的。”但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與金錢”。
亞當斯表示,紐約市的緊急應變措施包括提早發出公共警告、啟動“洪澇緊急應變計劃”以及跨機構協調。他認為這些行動和公眾合作,幫助避免了出現人員傷亡。
亞當斯週二表示:“我想提醒紐約市民:洪澇可能在幾分鐘之內蔓延至街道、樓梯間和地下室,通常幾乎沒有預警。住在地下室、低於地面的住宅或低窪地區的紐約人,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在門旁放置一個應急包,清理出入口,並計劃好在情況惡化時提早離開。”

紐約生活資訊 免費釋出
請掃描分類資訊微訊號二維碼




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