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aquah建輕軌,是學Redmond打造人氣社群,還是變成下一個停車大坑?

你能想象 2044 年坐著輕軌從 Bellevue 到 Issaquah 的那一天嗎?雖然這聽起來還有點遙遠,但 Issaquah 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規劃它未來唯一的一座地鐵站了!
這座站點將是南Kirkland—Issaquah 輕軌線的終點,雖然這條線的日均客流預測比不上去 Ballard、Everett 或 Tacoma 的大熱門線路,但對 Issaquah 來說,可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輕軌是契機,還是噩夢?
Issaquah 雖然這些年人口漲了不少,但主要集中在邊緣地帶。早在好幾年前,市政府就希望在 Central Issaquah 推動“填充式開發”,也就是在城市核心區多建點房子、多來點商業,只是一直沒個響動。
現在好了,輕軌來了,市政府想幹脆一鼓作氣,剛剛通過了一個關於輕軌發展的願景宣告,連帶一整套指導原則,希望藉機把 Central Issaquah 打造成一個宜居、宜步行、有活力的“新中心”。
願景裡這麼寫著:“到 2044 年,中央 Issaquah 站周邊將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四通八達的中心,人人都能在這裡生活、工作、幸福地生活。”是不是聽起來很美?重點是——“步行友好”和“可持續發展”
是學 Redmond 打造人氣社群,
還是變成下一個停車大坑?
市政府也不是閉門造車,這次規劃參考了不少地區的經驗,Redmond 就是個“優等生”。Redmond 在規劃輕軌站時,巧妙地把大規模停車需求分散到周邊幾個站點,騰出核心地段來建住宅、商業和社群設施,簡直是 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開發)的典範。
但也有“反面教材”——Federal Way。這座城市當年雖然成功遊說 Sound Transit 把軌道改走 I-5,而不是 SR-99,可這最終導致了站點更偏遠,還配上了巨大的停車場,通勤方便了,卻失去了做高密度開發的機會,也沒為乘客帶來更好的體驗。Issaquah 明顯不想重蹈覆轍。
不想變“車站+停車場”?
Issaquah 的算盤打得很清楚
輕軌一通車,來自 Sammamish、North Bend、Snoqualmie 等地的通勤族一定蜂擁而至。那麼問題來了,要不要在輕軌站旁邊建個大停車樓?
Issaquah 市議會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明確:我們不想建停車樓! 一位議員甚至直接吐槽 MARTA(亞特蘭大的地鐵系統)每個終點站旁邊都堆著上千個停車位,根本不是為行人設計的交通系統。
Issaquah 更希望透過完善公交接駁、步行和腳踏車道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把輕軌站打造成真正為居民服務的城市中心,而不是“開車到這兒、停好車、跳上車走人”的中轉站。
20 年太長?
不現在就能決定未來!
雖然輕軌真正開通還要等近 20 年,但城市規劃的種子已經悄悄埋下。Issaquah 正在試圖掌握主動權,利用手中的土地使用和開發審批權利,為未來鋪路。
最終它能不能把地鐵站變成一個人人都想來的“社群客廳”,還是隻是一個“巨無霸停車場”?關鍵就看這套早早立下的“家規”是否能堅持到底。
本文轉自:

*本文為吃貨轉載文章,

不代表吃貨立場不涉及任何商業利益,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