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晚,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的山海訓練營正式在廣州中旅·阿那亞·九龍湖開營,2025“向山海走去”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以下簡稱山海計劃)20強首次集結亮相。在為期七天的訓練營裡,20強導演將接受青年製片人張凡,青年導演陳仕忠,導演、學者劉智海,剪輯師蕭汝冠,青年導演鄭陸心源,紀錄片導演周浩等業界前輩的指導。在7月16日結營當天,20強導演將進行公開提案,接受年度評委——編劇阿美,攝影師董勁松,編劇、導演甘小二,策展人、選片人王慶鏘,紀錄片導演周浩的點評考核,並選出最終10強。這場深度電影交流和創作之旅,現已啟程!

山海訓練營構築青年導演成長平臺
本屆山海計劃自3月17日起啟動徵選,至6月18日截止,共收到來自全球的632份有效專案提案,經稽核,有效提案為587份,涵蓋劇情片、紀錄片、實驗片、動畫及跨媒介創作。本屆徵選在國際化參與、女性導演比例、題材多樣性等方面均呈現顯著提升趨勢,同時延續對大灣區本土敘事的深度挖掘。
從中脫穎而出的20強導演將參與為期七天的山海訓練營,活動內容包括6場電影公開課、7場創作工作坊、11場放映、1場影人論壇和1場公開提案大會。其中,電影公開課與影人論壇面向公眾開放,邀請更多觀眾一同參與到這場電影盛事中。

開營當晚,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編委、山海計劃總策劃孫朝方代表主辦方致辭,向參與訓練營的導師和20強導演表達歡迎與感謝。他表示,這將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個星期,20位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導演將與業界頂尖的導師展開深度交流與學習,並在廣州展開駐地創作。期待在山海計劃的助力下,導演們都能享受創作、滿載而歸。
本屆訓練營導師、青年製片人張凡表示:“我在做電影之前也是一位媒體人,非常開心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能舉辦山海計劃這樣的專案,讓媒體和電影橋接,為年輕創作者帶來機會。接下來這幾天,我們會跟大家多分享、多聊天,大家一起做朋友,互相學習。”
本屆訓練營導師、青年導演鄭陸心源分享:“電影最美好的就是能讓人和人相遇。山海訓練營的學員們都很優秀,希望我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樹立信心,鼓勵大家做任何想做的事。”

20強作品展現青年影人多元創作背景
當晚,2025山海計劃20強青年導演帶著入圍作品首次集結亮相,包括段芹梅《蝶變》、龔慧《荔枝熟了》、華惠《椰林空地》、侯眺《練習彈弓的人》、侯自然《時間深處》、黃芷瑩《迷上鳥》、劉剛《旅途愉快》、李景宇《公雞囡》、李尚山《東江西去木棉紅》、盧鋅浩《上學》、李怡蓓《越過一座橋的距離》、劉子洋《言語之慾》、石雨澤《通關散》、湯雯迪《日光之間》、肖巴爾《無人知曉》、袁錚《距離深中大橋五十公里處兩隻鴿子喝醉了在跳舞》、張勝佳《龍崗怪樓》、朱雲逸《我們未曾經歷的風景》、張卓鵬《駛上北環大道》(按姓氏首字母排序)等。

導演們的自我介紹展現出每個人的鮮明個性,多元化的創作背景和地域文化特色在現場碰撞出精彩火花。
導演段芹梅曾在2024年參與到山海計劃入選10強作品《雀尾》和《長日留痕》的製作中。今年,她根據自己父母當年南下打拼並最終定居廣州的經歷,寫了《蝶變》這一劇本,並最終脫穎而出。
山海的“老朋友”不只一個。導演李景宇去年止步山海計劃20強,今年再次來到山海計劃。他在自我介紹環節幽默表示:“謝謝山海給我‘復讀’的機會。”李景宇堅持粵語電影創作,此次的入圍作品《公雞囡》講述了一個廣州家庭的故事,是一部輕喜劇。

導演石雨澤是山海計劃的“新朋友”。她的自我介紹是“喜歡香港電影的東北人”,11歲時因為香港電影而立下了拍電影的志願。她分享:“這是離我夢想最近的一次,感謝山海計劃給我機會。”其入圍作品《通關散》講述的正是一個東北女孩的香港電影朝聖之旅。
同為首次參加山海計劃的導演劉剛分享道:“去年我就關注山海計劃,但遺憾錯過。我在巴黎讀書,今年參加了山海計劃全球路演的巴黎站後決定報名,很高興能入選。”他的入圍作品《旅途愉快》是一部半公路片性質的作品,講述一位老人回到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尋找曾經的姓名的故事。

這場匯聚行業力量與青年創作激情的山海之旅即將啟程。讓我們共同期待七天訓練營後,這些年輕導演將帶來的驚喜與突破!
文 | 記者 胡廣欣圖 | 記者 鍾振彬
責編:詹錫偉
校對:劉博宇
審籤:邵梓恆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