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雙叒叕出么蛾子了,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矛頭直指中國留學生!
當地時間3月12日下午,眾議院共和黨提出了一項新提案——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學生簽證。
雖然以往也有各種各樣的針對留學生事件,但是如此赤裸裸提出——禁止獲得學生簽證的情況,還在少數,要知道,中國留學生是赴美留學的主力軍,這是真不想要我們的學費了?
該項法案由眾議院議員萊利·摩爾(Riley Moore)領導,他於本週五正式提出相關法案。
這項法案的提出早有跡象,萊利·摩爾近幾周來一直在敲響警鐘,他認為中國公民利用美國赴美留學簽證計劃。
每年,我們允許近300,000名中國公民持學生簽證來美國。我們實際上是邀請來監視我們的軍隊,竊取我們的智慧財產權,威脅國家安全(又雙叒叕開始扣帽子了,每次都是這一頂,沒點新意)。
他呼籲國會採取行動,以應對“中國對美國學生簽證計劃的利用”,“現在是我們關掉水龍頭並立即禁止所有中國公民學生簽證的時候了,”他說。
摩爾在講話中提到“五名前密歇根大學學生”事件,我們也曾報道過。
密歇根大學在讀的5名中國公民被指控對密歇根國民警衛隊在格雷林營的資產進行間諜活動。
據網傳訊息,這5名學生當晚為了看流星雨出現在北密,結果好巧不巧,正好恰逢北密進行軍事演習。他們誤闖入演習區域,看到了大量車輛和無線電裝置,而後在拍照時被美軍抓住。他們解釋自己是自媒體人,隨後被放走並離開了該區域。
但後續在機場海關例行檢查時,海關在他們的外部硬碟中發現了兩張軍車照片,於是10月2日,這5名密歇根大學學生遭到了聯邦指控。
由於州長表示,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的密歇根大學學生與密歇根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辦學專案有關聯;此外還呼籲立法機構禁止MIT使用州政府資金支援與上海交通大學的聯合研究所。
因此眾議員John Moolenaar在呼籲停止州政府對Gotion公司提供資助的同時,再次呼籲密歇根大學關閉與上海交通大學的聯合研究所。
密歇根州州長Gretchen Whitmer為確保格雷林營的安全並防止州內發生間諜活動,決定取消州政府與中國有關聯的Gotion公司提供的數百萬美元資金;
其實以前並不是沒有人提出過類似呼籲,比如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就是那個一直問周受資是不是中國人的議員)呼籲禁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學習,而後就遭到了亞裔美國人促進正義組織的批評。
上升到立法嘗試,萊利·摩爾毫無疑問也會受到亞裔美國人和進步團體的挑戰,就像以前一樣。
建議限制學習領域或取消所有中國學生的簽證選擇是不合情理的。這種言論遵循了聯邦調查局局長雷和特朗普總統等公職人員的種族定性和種族主義言論。
雖然他們國籍已經是美國了,但是他們清楚地知道,對中國留學生的歧視實際上是對整個長著中國面孔的族群的歧視,不管你的國籍在哪裡。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其政策舉措頻頻引發爭議,包括關停教育部、大幅削減NIH資助、停止對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的聯邦資助等。就連在各項榜單中名列前茅的世界級頂尖名校哈佛大學也對此表示關注。
哈佛大學校長艾倫·M·加伯(Alan M. Garber)在該校網站向教職工釋出署名公開信稱,考慮到財務風險,從即日起,哈佛大學將在全校範圍內暫時停止招聘教職員工。
雖然在郵件中並沒有直接提到總統特朗普,但隱晦的提到——美國全國各地的大學“在快速變化的聯邦政策的推動下,面臨著巨大的財務不確定性”。
哈佛大學有多富,我想是可想而知的。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富有的學校之一。
據悉,截至2023年,哈佛大學捐贈基金規模達5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00億元),相當於冰島、蒙古等國家的GDP總量。若以2025年資料為基準,其基金會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在高校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如果將哈佛大學視為一個經濟體,其捐贈基金可位列全球國家GDP第91位,超過全球半數以上國家的經濟規模。
——首先,當然是因為特朗普實在讓人琢磨不透,在對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審查的同時,哈佛大學也在審查名單中。更不必說,去年哈佛因此失去了一位校長,還有學生在收到offer後,綜合考慮拒絕了offer。可以說學校的聲譽以及聯邦的態度非常影響大學了。
其次就是“得到的多,花出去的也多”,哈佛每年投入38億美元用於爭奪全球頂尖學者,雖然其基礎工資僅為行業標準的70%,但配套科研基金、實驗室資源及社會網路遠超同行。哈佛法學院等院系的年度預算規模甚至超過部分國家公共財政支出,哈佛法學院就是透過高額預算維持其全球法學教育領導地位。
這樣高額的科研與人才投入,即使是家大業大的哈佛也頂不住。
最後就是哈佛資金來源並不穩定,比如去年因巴以衝突,就有不少校友表示要停止捐贈,這無疑對哈佛的重大打擊。
海外高校的學費年年升就是為了彌補不斷加大的財政支出,如今又面臨各項削減,最近不少學校甚至學費突破9萬美元,留學生不來付這個錢,誰來付呢?
眾所周知,留學生的學費通常為美國本地學生的2-3倍,且大部分需全額自費,是公立和私立院校的重要收入來源。比如對中國異常嚴苛的德州如果禁止中國留學生入學,當地高校可能面臨每年超1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如果留學生數量銳減,部分高校可能被迫提高美國學生的學費或削減教學資源。加州大學研究顯示,國際學生流失將導致本土學生學費上漲壓力增大,進一步加劇教育不平等(合著對我們不平等是為了對他們平等是吧?)
誠然,部分高校透過擴招印度、東南亞等地區學生緩解財政壓力,但中國留學生的消費力與學術貢獻短期內難以被完全替代。
所以不管出於何種考慮,美國高校都不可能再緘默不言。
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就已經頒佈過以“國家安全”為由的多項限制中國留學生以及華人學者的政令,比如10043號總統令以及中國行動。
(Source: trump white house)
但當時美國高校普遍持反對立場,認為此類政策損害學術自由與國際合作。
這些限制與美國高校長期倡導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核心價值觀相悖。還有部分高校表示——中國學生的學術貢獻和研究能力對推動科技創新至關重要(雖然場合不對,但是我們中國留學生就是最棒的!)
還有高校認為過度審查已造成人才流失,削弱了實驗室和科研專案的競爭力。喬治城大學等智庫報告指出,過度限制可能加速美國在全球科研領域的邊緣化。
對此,部分高校反而進一步強化了與中國高校的合作、提供法律支援等方式,協助受政策影響的學生完成學業。
我們之前一直在說“這個無國界、那個無國界”,但是實際操作中,“萬事皆有國界”,即使入籍了,也會因為明顯的華人特徵而受到歧視,所以一味地退讓並不會讓人止步,只會縱容別人的得寸進尺。
雖然我們一貫會勸大家,遠在異國他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這個法案關係到中國留學生的未來,所以這一次,別沉默。
首先還是要保持定力,不要隨意發聲,以免被揪到小辮子。
其次就是要關注法案程序,確定這項法案的提出是幌子還是真的會落實。
最後大家需要團結起來,不僅要和中國留學生站在一起,還要聯絡學校和所在州的議員等,與他們痛陳厲害,發出我們的聲音。
(留完學,不一定學得多好,社會活動組織參與能力一定都棒棒的
)
當然,有留學計劃的小夥伴可能要做好plan B,以防留美之路真的斷了。
最後,北美君有一個小腦洞,就是——也許特朗普逼退中國留學生是想要,促使多招他國留學生以及擴大本土招生,提高美國學生的素養,把人才徹徹底底的留在美國,美國學生可以申請聯邦貸款,政府還能賺一筆錢。
但是不管怎麼說,此前特朗普對H1B的支援就挺諷刺的…